莫泊桑《項鍊》:那個和瑪蒂爾德共患難的男人值得一生深愛

“世上有許多嫵媚動人的姑娘,彷彿由於命運的差錯,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裡。”

在中學語文課本出現過的小說人物裡面,這位嫵媚動人的姑娘應該是令人印象極為深刻的人物之一,她,就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鍊》的女主瑪蒂爾德。

一場舞會成了瑪蒂爾德命運的轉折點,為了參加舞會她跟有錢的女朋友福雷斯蒂埃太太借了項鍊,可是在舞會結束後卻不慎丟失,為了賠項鍊,欠下了一筆鉅債,然後用了十年的時間去償還債務,而她也成了一位“窮苦家庭裡的粗壯耐勞的婦女”。

當讀到小說結尾,莫泊桑拋出“項鍊是假的”的出乎意料的結局,那時候的我們為瑪蒂爾德的命運唏噓不已,很同情她,覺得她因為虛榮付出的代價也太慘重了,十年的辛酸啊!可是,《項鍊》裡面的另一個主要人物——瑪蒂爾德的丈夫羅瓦賽爾(有些版本譯作“路瓦栽”)卻幾乎被我們忽略了,好像他也實在太不起眼了,但時隔多年如果重讀《項鍊》,生活的閱歷會讓我們感嘆:羅瓦賽爾原來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丈夫啊!

莫泊桑《項鍊》:那個和瑪蒂爾德共患難的男人值得一生深愛

瑪蒂爾德之人生煩惱:不能遇上高富帥

“她沒有陪嫁財產,沒有可以指望得到的遺產,也沒有任何方法讓一個有錢的體面的男子來結識她,瞭解她,愛她,娶她。她只好嫁給了教育部的一個小書記員。”天生麗質的瑪蒂爾德不甘命運的安排,但又無力改變,因為19世紀80年代的法國社會,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套用今天流行的話來說就是“階層固化”,所以,瑪蒂爾德無法通過婚姻來改變命運,只能整天在家裡做著“白日夢”,夢想躋身上流社會,過上奢華舒適的生活,成為受人歡迎的“名媛”。她的人生狂想曲是她對命運的不滿和抗爭,但這種不滿和抗爭無疑是消極和膚淺的,反過來又增加了她的痛苦。可是,“這種情形,要是換了另一個跟她同等的女人也許不會掛在心上”,但是瑪蒂爾德不一樣,但凡有點姿色的女子,都會更受異性的歡迎,美貌本來就是女人的最大資本,更何況在當時的法國社會,“天生麗質難自棄”,瑪蒂爾德的不甘心或者說虛榮應該有一部分是因為她覺得自己的美貌的價值沒有得到最好實現,“她最希望的是能夠討男子們的喜歡,惹女人們的豔羨,風流動人,到處受歡迎”。

偏偏瑪蒂爾德還有一個有錢的女朋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她再也不願意去看望她了,因為對比會增加她的痛苦。

莫泊桑《項鍊》:那個和瑪蒂爾德共患難的男人值得一生深愛

羅瓦賽爾:因為愛你,所以竭盡所能地對你好

羅瓦賽爾也許並不能理解妻子的這種心情,對於這個老實本分勤勉的小職員來說,每天下班回到家吃到可口的飯菜就是平平淡淡的幸福:“啊,好香的肉湯!沒有比這更好的東西了!……”他不可能想到,這個時候,坐在他對面的妻子內心的狂想曲,但他應該感覺得到妻子不開心,只是他以為妻子的不開心是因為“從來也不出門做客”,所以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弄到了一張舞會的請柬。他覺得這對妻子來說是一個見世面的好機會,“在那兒你可以看見所有的官員”,當然,事實也確實如此。

羅瓦賽爾卻沒有想到,在這樣的場合,服飾就是一個女人的名片,妻子的反應讓他始料未及,像樣的衣服?好吧,當瑪蒂爾德遲疑地說出“四百法郎”這個數目時,他臉色有點發白,這也是他弄到請柬時不會想到的,這一刻他的內心肯定是有鬥爭的,因為他正巧攢下這樣一筆款子,打算給自己買一支槍的,可以想見,攢下這筆錢對他來說並不容易。可是,一向節儉的他為了讓妻子開心,還是答應了妻子,提出的要求是“你得想法子把裙子做得好看些”。

都說一個男人如果真的愛一個女人,肯定捨得為她花錢。羅瓦賽爾為了讓妻子開心,幾乎是盡了全力。

解決了裙子的問題後,瑪蒂爾德接受丈夫的建議,跟女朋友借了一條項鍊,當然誰也沒有想到女朋友給她埋下了文學史上如此經典的一個坑,瑪蒂爾德在舞會上出盡風頭,她“陶醉於婦人們所認為最甜美最美滿的勝利中”,部長也注意到她了。盡情歡樂的瑪蒂爾德直到早晨四點鐘才離開,而她的丈夫從半夜起就在一間安靜的小客廳裡睡著了。羅瓦賽爾真的就是為了博紅顏一樂啊,而且,我們常說,愛不愛一個人,日常細節說明了一切。因為這些細節是不經意的但又是發自內心的,是自然流露的。羅瓦賽爾怕妻子出門受寒,把從家裡帶來預備她出門時穿的衣服,披在她肩上。

只是正沉浸在舞會的榮光中的瑪蒂爾德一下子感受到了這件衣服與周圍的格格不入,他們匆匆忙忙離開,難得的是羅瓦賽爾還擔心著妻子會著涼。這也就為丟項鍊埋下了伏筆。

莫泊桑《項鍊》:那個和瑪蒂爾德共患難的男人值得一生深愛

羅瓦賽爾:因為愛你,所以心甘情願和你共患難,為你默默付出

有人說,在丟項鍊後瑪蒂爾德表現了她性格中誠實、善良、質樸的一面,確實如此,否則她可以出賣她的尊嚴、美貌,舞會上不是“所有的男子都盯著她,打聽她的姓名,求人給介紹”嗎?她信任朋友,甚至沒有懷疑過項鍊的真假,也沒有選擇向女朋友說出真相,當她去還項鍊時,她還擔心害怕如果女朋友當面打開盒子發現項鍊掉包,會不會把她當成“賊”。的確,丟項鍊前的瑪蒂爾德是愛慕虛榮的,但她在丟項鍊後不但沒有喪失做人的底線,還展現了性格中難得的另一面:“她一下子英勇地拿定了主意。這筆駭人聽聞的債務是必須清償的”。

從找項鍊、籌錢賠項鍊再到還債務,付出十年艱辛的不只瑪蒂爾德,還有她的不離不棄、同患難而且毫無怨言的丈夫,丟項鍊後,羅瓦賽爾“凡是有一線希望的地方他都去了”,並且想辦法騰出應付的時間。過了一個星期後,任何希望都沒有了,羅瓦賽爾一下子老了五歲,他告訴妻子只好想法買一串項鍊賠女朋友了。最後,他們千辛萬苦找到同款項鍊,店主給出了三萬六千法郎的價格。

三萬六,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都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羅瓦賽爾在這種考驗人性、感情的關鍵時刻表現出的是一種可貴的擔當,沒有指責,沒有怨言,沒有逃避,更沒有拋棄,他拿出了父親遺留給他的一萬八千法郎,其餘的他得去“借”。“他顧不了下半輩子的生活了,不管能否償還,他就貿然籤借約”。揹負著沉重的經濟負擔和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他終於湊夠了錢,買下了項鍊。接著,十年的艱辛見證了羅瓦賽爾的真情,他無條件地擔起還債的重擔,這個老實勤勉的小書記員在傍晚的時候替一個商人去謄寫賬目,常常熬夜,而抄一頁能掙到的是少得可憐的五個蘇(20蘇為1法郎)。

當然,他不會想到本是想讓妻子開心的一件事會演變成人生的一場災難,但是,在生活的變故面前,他依然為了家庭、為了妻子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患難見真情,生活的教訓讓瑪蒂爾德從輕飄的雲端重重地摔了一跤,但慶幸的是,她還有羅瓦賽爾和她共同面對,她何其不幸,生活跟她開了如此無情的玩笑, 她又何其幸運,生活讓她擁有彌足珍貴的愛。

莫泊桑《項鍊》:那個和瑪蒂爾德共患難的男人值得一生深愛

羅瓦賽爾:我是那個能給你平平淡淡的幸福的人

其實,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像羅瓦賽爾這種一輩子只能當個小職員的丈夫,說白了就是沒有出息,難道愛真的能讓人飲水飽嗎?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得不說說作者莫泊桑的經歷,莫泊桑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參加過普法戰爭,復員後有很長時間在海軍部和教育部擔任小職員,所以羅瓦賽爾身上多多少少有作者自己的影子。莫泊桑既目睹了資產階級上流社會的浮華風氣,在他的小說中不遺餘力地加以抨擊諷刺,又深感像羅瓦賽爾這樣的小資產階級的無奈,在當時的法國社會,階層板結已經非常明顯,成功打破階層壁壘的概率非常低,與其說羅瓦賽爾們不思進取,庸碌無為,不如說是對命運的另一種方式的和解。但是,踏實、儉樸、有擔當,為人著想以及他對瑪蒂爾德的愛並不是理所當然的。從這個角度看,羅瓦賽爾身上的閃光點就能被發現。

很多評論都認為《項鍊》的主題是對當時法國社會的不良風氣的批判,對瑪蒂爾德所代表的小資產階級的愛慕虛榮的批評,但是,經典的文學作品總是能跨越時空的。坐在寶馬車裡哭,還是坐在自行車上笑?似乎永遠是女性的兩難選擇,對於瑪蒂爾德來說,命運對她並不友好,但有多少人在轟轟烈烈、風光過後才領悟:原來,平平淡淡才是真啊!而羅瓦賽爾,就是那個可以和你一起過平平淡淡的幸福小日子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