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前景:V型、U型還是L型?

投資者過去一個月之所以如此恐慌,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人們無法確切得知疫情給主要經濟體乃至全球增長造成的衝擊究竟有多大。這場大流行病令企業收入迅速枯竭、失業率飆升。隨著中國、美國等國家最新經濟數據陸續出爐,投資者開始意識到,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甚至超出了一些人最初的預期。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4月3日表示,“我們目睹了世界經濟陷入停滯。我們現在已經陷入衰退。這比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糟糕得多。”

在美國,從2019年國債收益率曲線多次出現所謂“倒掛”現象開始,關於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便未停止過。但衰退之說很快被美股的牛氣沖天和位於50年曆史地位的失業率掩蓋下去,雖然投資者心知肚明股市的動能來自聯邦政府的減稅和美聯儲的降息,而非實體企業的績效。

突然而至的黑天鵝事件,令經濟學家討論的話題從“美國經濟會不會陷入衰退”直接變成了“美國經濟會出現何種程度的衰退”。

在截至4月4日的三週內,美國初次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總共高達1600萬人。4月3日公佈的3月非農就業數據顯示,當月失業率為4.4%,較2月的3.5%大幅度上升,也遠遠高於3.8%的預估值。市場人士指出,從趨勢看,美國的4月失業率很可能會衝破10%。

美聯儲4月8日公佈的3月15日政策會議紀要表明,當天美聯儲召開緊急會議並決定將利率區間下限降至零、啟動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劃之時,清楚知道美國面臨著急劇惡化和極為不確定的經濟前景,將“保持零利率水平直到疫情結束”。美聯儲經濟學家對經濟的最壞預期是,明年之前都不會復甦。

疫情初期,人們認為美國等經濟體的增長將呈現“V”型走勢,即對短期劇烈衝擊後的迅速反彈普遍樂觀。但隨著疫情的巨大影響逐漸顯現,這種預期也開始有所動搖。投行經濟學家們普遍預測,二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出現1947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嚴重滑坡。

高盛的預測相對悲觀。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哈哲思(Jan Hatzius)3月31日將其對美國一季度和二季度的年化季度GDP增速分別下調至-9%和-34%,而此前分別是-6%和-24%。對今年中的失業率預測也從此前的9%升至15%。

德意志銀行認為,鑑於經濟活動本質上遭遇“驟停”,消費者可能更不願意在一段時間內恢復正常活動。“由於勞動者與企業已經分離,並且企業在重新評估基本需求時仍保持同樣的謹慎態度,因此要想重新匹配勞動者和企業也可能存在困難。更重要的是,當國內遏制措施開始取消後,全球旅行和供應鏈一段時間內可能仍將處於混亂狀態。”

為度過這場危機而花費的數萬億美元未必能產生相匹配的結果。沃爾夫研究公司(Wolfe Research)的策略師克里斯·森耶克(Chris Senyek)表示,如果每一美元的支出能轉化為50美分的GDP增長,那效果可以說是“好得驚人”。“然而,我們對財政計劃刺激GDP增長的能力並不樂觀。”他說。

作為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勢頭的國家,中國的經濟數據也被眾多市場人士作為參照。《巴倫週刊》3月27日的文章分析稱,中國最先受到疫情衝擊,這意味著其經濟數據可以為美國可能發生的情況提供一些參考。

2020年頭兩個月,中國(除國有企業外)工業產出同比下降20%,零售額也下降20%。服務消費下降13%,住宅建設下降15%,企業投資下降25%。據此分析,如果美國受到類似衝擊,今年中之前的國民收入將比2019年底下滑大約16%。除非收入快速恢復,否則損失將大幅超過3萬億美元。這極有可能導致數千萬人失業。

但是,與中國先隔離、後逐步恢復常態的情況不同,疫情在美國和歐洲大部分地區仍然不可控,並且幾乎沒有採取檢測和隔離措施。如果美國人過早地恢復社會接觸,情況只會變得更糟。在明年底有可用疫苗之前,美國可能會面臨不斷加劇的下行趨勢,而不是劇烈下行後反彈。

在這種情況下,更適合做參照的不是中國全國,而是武漢市所在的湖北省。在意大利倫巴第大區和紐約之前,湖北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其經濟受到的影響也更糟。湖北省工業產出較去年初大幅下降46%,住宅建設下降近70%。文章指出,如果美國遭受類似湖北省那樣的情況,收入損失或將更接近10萬億美元。

哈哲思在3月24日的研報中指出,如果看增速的話,那麼復甦可能將呈現“V”型,但如果看經濟活動絕對水平,那麼復甦或將呈現“U”型。根據高盛的預測,大部分受干擾的經濟活動恢復正常需要大約一年時間;但事實上,有些行業可能永久受損,比如郵輪業。

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情況,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4月7日的《週期性展望報告》稱,目前PIMCO的基本預期仍是“U”型復甦,不過如果疫情持續時間長於預期,或者企業違約率高於預期,存在兩種下行風險:一種是延長的“L”型軌跡,另一種則是復甦被疫情再次暴發所打斷,二次探底呈W型。

美國銀行證券經濟部門負責人米歇爾·邁耶(Michelle Meyer)在3月中曾預測,美國經濟可能面臨長期停滯,這可能導致美國經濟更偏向出現“L”型復甦,即需要更多時間才能恢復元氣。

那麼目前美國的經濟衰退(Recession)是否已經嚴重到第二次大蕭條(Depression)的程度?雖然對於“大蕭條”沒有明確的定義,但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試圖通過比較1973年-1975年期間的經濟衰退和1929年-1933年期間的大蕭條第一個下行階段,來審視這個問題。

在1973年的經濟衰退中,GDP下降了3.4%,而失業率從4%上升到了9%。而1929年開始的大蕭條的第一階段,實際產出下滑了近30%,而失業率從3% 躍升至近25%。在那場可怕的衰退的後期,許多企業和個人都破產了。銀行倒閉,經濟用了10多年時間——以及一場世界大戰——才得以復甦。股市用了25年(直到1954年)才回到1929年達到的峰值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