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大洋網評:建設適應當代國情和時代特點的政治經濟學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如何深化對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提高領導我國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是十分重要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2020年第16期《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11月23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意義,並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等六個主要方面,對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作出了深刻闡述、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講話還提出“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為了更好指導我國經濟發展實踐,既要堅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要同我國經濟發展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新的理論成果”,這就要求廣大經濟理論工作者要不斷建設和發展“適應當代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政治經濟學”。

新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必須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恩格斯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入研究人類經濟活動和行為,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從而揭示了人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運動規律。恩格斯在《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說,“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堅持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習、研究和運用。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指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必修課。“有些人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過時了,《資本論》過時了。這個論斷是武斷的,也是錯誤的。”“現在,各種經濟學五花八門,但我們政治經濟學的根本只能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而不能是別的什麼經濟理論”“在我們的經濟學教學中,不能食洋不化,還是要講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大講特講,不能被邊緣化。”這不僅有力回擊了當前經濟理論全盤西化的傾向,也為新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建設和發展指明瞭方向。

新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必須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經濟學

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政治經濟學的根本問題。發展為了人民,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不是抽象地蟄居於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鮮明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一點,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都要牢牢堅持這個根本立場。“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虛心向人民學習,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既是對人民的需求變化的及時回應,也凸顯了對人民通過進一步提升自身建設能力滿足需求變化,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走向新的勝利的信心。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對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鮮活實踐,新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必須在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一根本立場的基礎上進行建設和發展。

新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必須是與時俱進的政治經濟學

我們黨歷來重視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習、研究和運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我們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理論,提出統籌兼顧、注意綜合平衡,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農輕重協調發展等重要觀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結合起來,提出了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關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關於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理論,關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論,等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結合起來,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提出了關於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的理論,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理論,關於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關於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的理論,關於農民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屬性的理論,關於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理論,關於統籌發展和安全的理論,等等。這些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講過,是適應當代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政治經濟學,不僅有力指導了我國經濟發展實踐,而且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所以,新時代的政治經濟學“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們的發展實踐,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新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必須是回答新時代課題的政治經濟學

時代課題是理論創新的驅動力。2020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即將進入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必須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必須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必須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必須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大變局加速變化,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衝擊,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同時,國內發展環境也經歷著深刻變化。儘管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但是,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進入新發展階段,新機遇和新挑戰並存,是危機並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要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於開頂風船,善於轉危為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要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建設和發展新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就必須直面新時代出現的新矛盾,必須思考和回答新時代所面臨的新課題,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不斷昇華中,創造無愧於偉大新時代的政治經濟學。

新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必須是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政治經濟學

理論源於實踐,又用來指導實踐,必須持續推進源於實踐的理論創新。而這一實踐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我國經濟發展進程波瀾壯闊、成就舉世矚目,蘊藏著理論創造的巨大動力、活力、潛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及時總結新的生動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在發展理念、所有制、分配體制、政府職能、市場機制、宏觀調控、產業結構、企業治理結構、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等重大問題上提出了許多重要論斷,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所以,創造新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必須從國情出發,從中國實踐中來、到中國實踐中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使理論和政策創新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不斷髮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把握規律,透過現象看本質,從短期波動中探究長期趨勢,使理論和政策創新充分體現先進性和科學性。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只做書齋裡的學問,做黑板上的政治經濟學,必須深入調研,察實情、出實招,充分反映實際情況,使理論和政策有根有據、合情合理。

新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必須是開放包容的政治經濟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並不排斥國外經濟理論的合理成分。西方經濟學關於金融、價格、貨幣、市場、競爭、貿易、匯率、產業、企業、增長、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有反映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一般規律的一面,要注意借鑑。同時,對國外特別是西方經濟學,我們要堅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對其中反映資本主義制度屬性、價值觀念的內容,對其中具有西方意識形態色彩的內容,不能照抄照搬。經濟學雖然是研究經濟問題,但不可能脫離社會政治,根本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不能丟,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不能丟。

當前的世界經濟大潮風雲變幻,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能不能駕馭好我國經濟這艘大船,是對我們黨的重大考驗。面對極其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面對紛繁多樣的經濟現象,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有利於我們掌握科學的經濟分析方法,認識經濟運動過程,把握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更好回答我國經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在實踐中不斷建設和發展適應當代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政治經濟學,是廣大經濟理論工作者光榮的歷史使命和義不容辭的責任。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是理論和政策研究的“富礦”,我國經濟領域理論工作者大有可為。我們必須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守正創新,開拓創新,立足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樹立國際視野,從中國和世界的聯繫互動中探討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智庫秘書長 張旭)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