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家長:挖掘孩子的興趣培養前,要先避開這4種“忍不住”

导语:与人的智慧最紧密相关的运动,是手的运动,它为人类的智慧服务。人是靠手占有环境的,并在理智的指导下去改变环境,进而去完成他在地球上的使命。

一位妈妈,一直希望能找到自己5岁孩子的兴趣所在,着重培养。一天,她带着孩子去一个朋友家玩。朋友是化学老师,家里有很多化学实验教具。知道孩子妈妈的想法后,朋友便调了一杯黄色的液体放在孩子面前。

提醒家长:挖掘孩子的兴趣培养前,要先避开这4种“忍不住”


孩子很好奇,一直盯着黄色的液体看,既兴奋又有些不知所措。过了5分钟,孩子终于试探性地将手伸向瓶子。

此时,孩子身后传来一声焦急地断喝:“住手!”他的妈妈飞快地拦在孩子面前,打断他伸向瓶子的手。

孩子被妈妈的呵斥吓着了,委屈地摸着被打疼的小手,站在一旁。

朋友呵呵一笑,接着亲自把手放进瓶子里,还故意搅了搅黄色的液体。

他告诉孩子的妈妈:“这只不过是一杯无毒无害的染色水而已。你出于本能的呵斥和打断,看似在保护孩子,其实是呵斥走了一位天才。”

从婴儿时期的吮吸手指,到幼儿时期用手去触摸物品,我们的孩子,无不是在用手感知世界,这代表了他小小的自我在努力地进入这个美丽的世界。

提醒家长:挖掘孩子的兴趣培养前,要先避开这4种“忍不住”


但我们家长在养育孩子时,却不是怀着赞美之心欢迎他们的探索。相反,却和这位妈妈一样,总是忍不住以自己的保护方式,打断他们,从而阻碍了孩子兴趣方面的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要避开下面这四种“忍不住”,小心呵护孩子的天生兴趣。

1

忍不住帮忙,是打断孩子的建设性活动

一天,4岁的二宝自己在客厅玩耍,看到沙发上我刚收下来还没来得及叠的衣服。

她便拿起衣服,笨拙地把它们叠好,然后小心地捧着其中一件,很仔细地避开地上的玩具,走到卧室去把衣服放进衣柜。

然后她又返回客厅,用同样的方式拿起第二件衣服,放回衣柜。期间,看见有哥哥的衣服,还知道把哥哥的衣服放回他的房间。

提醒家长:挖掘孩子的兴趣培养前,要先避开这4种“忍不住”


在这个过程中,我很想过去帮忙。因为她叠的衣服实在不整齐,放回柜子里,我还是得拿出来再叠。但为了不打扰她,我就只能假装看书,然后用余光守着她。

我想,很多家长都会碰到这种情况,孩子模仿我们拖地,倒水,看见你在收衣服、叠衣服,他也要来插一手。以孩子的能力,当然做不到我们希望的标准。

所以,觉得孩子是在捣乱,搞破坏。严重的,还会对他们发出警告,打他们的小手,阻止他们再碰。

其实,这就是孩子的一种建设性活动。看似无目的,单纯,但却并不是他们随机冲动的行为,更不是简单的模仿,是一种带有智慧性质的心理结构促使的活动。

在孩子的大脑里,对物体的认识,先于想做的动作。所以,在他想做一件事时,他的心里其实已经知道这是什么。他看到家长在做,会非常渴望自己也去做。

3岁的豆豆经常看见妈妈睡前会倒满一杯水,拿到卧室。有一天晚上,他主动拿上杯子接满水,从客厅往卧室走去。

提醒家长:挖掘孩子的兴趣培养前,要先避开这4种“忍不住”

妈妈此时非常紧张,加满水的杯子有点重,豆豆的小手举着有些吃力。妈妈很想上前去帮豆豆,可她心里清楚,这项工作是豆豆非常想尝试做的。她只有强压住想帮豆豆的冲动,坐在沙发上观察着。

只见豆豆一直都小心翼翼地握着杯子,走两步,停一步,尽力缓慢地往卧室移去。

最后,豆豆终于安全地把盛满水的杯子,拿到了卧室。妈妈一直提着的心,终于稳稳地落下。而豆豆,在这项工作中,完美地完成了任务,心里非常开心。

如果生活中,看到孩子开始有这种模仿行为,请爸爸妈千万不要去阻止,也不要忍不住去帮忙。

就让孩子在自己的意识帮助下,把这些事情完成。我们只要去思考如何给孩子营造安全、可行的环境即可,尽量避免危险的物品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

只要没有危险,我们只管放心让孩子去“工作”。因为孩子在“工作”中,会慢慢学会协调自身的运动性能和精准性,而这都对他的心理发展极为有利。

2

忍不住磨蹭,是打乱孩子的活动节奏

节奏,不是一种可以随意改变的想法,它是一种能令人理解的新观念。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处事工作的节奏,它是人的一种内在特征,类似于人的体形。

我们家长常常犯的一个忍不住,就是适应不了孩子的慢和磨蹭。

好似健康的人,与中风偏瘫的人一起走路,他缓慢、颤抖的动作,会使我们觉得痛苦,总是压制不住地想去帮他。

对孩子,我们就是这种想法。

二宝很喜欢给我梳头发,每次看见我梳头,都要过来帮忙。

但她的小手还掌握不了力度,不是把我的头发拽得生疼,就是梳子卡进头发里。特别是在我要赶去上班的时间,心里真是急得不行。

提醒家长:挖掘孩子的兴趣培养前,要先避开这4种“忍不住”

但言语上我却不能表现出来,只能任由她摆弄,末了还要再表扬她和感谢她。

每次二宝听见我的表扬都很开心,觉得她帮我完成了一件很大的事。

孩子的这种行为,还表现在: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澡、自己穿鞋。他虽然做得很慢,但心里却是拒绝家长的帮助。

记忆是孩子心理的主要任务,看似慢的动作中,其实是孩子在回忆家长帮他做时是怎样做到的。他试图用记得的方法,把事情做好。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要大人的帮助,也能做好这些事情。

琪琪今年2岁,她的妈妈很爱整洁,家里的东西摆放都是井然有序。有一次,琪琪看见家里茶几上的桌布,被扯下来一大截。她赶忙走过去,双手扯着桌布,不停地变化角度铺着。

她在寻找记忆里,妈妈是怎么铺的桌布。她虽然做得很慢,但并没有主动寻求妈妈的帮助,而是一遍又一遍地自己摸索着。

提醒家长:挖掘孩子的兴趣培养前,要先避开这4种“忍不住”


如果,我们看到孩子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些缓慢而又幼稚的事情时,哪怕我们心里觉得,自己来做只是一瞬间可做好的事,也请放下想帮助孩子的心。

让孩子用自己的精力和热情,去做他总要学会做的事,不要随意去打乱他心理发展的节奏。

3

忍不住指导,是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

家长想要帮助孩子,不仅仅表现在行动上,甚至可以微妙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因为童年时期的孩子,正处于个性形成时期,可塑造的弹性空间很大。

如果此时,家长忍不住帮助孩子做事,便是让自己的人格悄悄地植入了孩子意识里,用他的意识,激活了孩子的意识,使孩子的人格发生变化。

毛毛今年2岁半,一天他把一双鞋子放在家里的床上。妈妈看见了,赶忙冲过去拎起鞋子,把它们放回客厅的鞋架。

并对毛毛说:“鞋子很脏,不能放在床上。”说完,又回到房间拿手掸了掸刚才放鞋的地方。

提醒家长:挖掘孩子的兴趣培养前,要先避开这4种“忍不住”


自从发生过这件事后,妈妈发现,毛毛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在家里看见鞋子就会跑过去,把鞋子拎起来说:“鞋子很脏。”

虽然此时这双鞋子并没有放在床上,他还是会跑会房间把小手放在床上拍拍。

这就是因为家长过分紧张或者夸张的动作,对孩子示范了某些事情,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让自己的人格强加到了孩子身上。

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去公园春游的时候,经常会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花草植物。

这时,总会有一两个孩子,不听老师的指挥,而是观察地上的蚂蚁或者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

老师如果细心,便不会去打扰孩子,会任由孩子自己去发现、去观察。哪怕孩子长时间蹲在那里,但他不发问,老师也不会轻易去打搅。

提醒家长:挖掘孩子的兴趣培养前,要先避开这4种“忍不住”


这便是在保护孩子的“内在纪律秩序”。因为孩子可以掌握自己的运动器官,不受他人意志支配,也不是由外界的吸引力支配,而是由自己指引,从而控制自己的行动。

所以,如果我们带孩子出门,孩子没有按我们的要求,看这个花花世界。请不要强迫和用语言吸引孩子。

我们要做的,便是尊重孩子的“安静”,尊重孩子的“发现”,尊重孩子的“不听指挥”。

4

忍不住禁令,是破坏孩子的运动本能

二宝因为自小跟着哥哥玩闹,运动细胞活跃,最喜欢把家里的布艺沙发当碰碰床跳上跳下。一出门,就撒欢儿跑,拉都拉不住。

二宝爸每次带她出门都非常生气,明令禁止她跑跳,可小家伙从来不听。直到爸爸生气,动手打她了,才会老实些。

所以,她不喜欢跟爸爸出门。

提醒家长:挖掘孩子的兴趣培养前,要先避开这4种“忍不住”


我想,很多家长都明白,运动对孩子的重要性。但总是忍不住以危险为借口,禁止他们放肆的运动。

孩子的自由发展,不仅是通过心理因素,也依靠身体的运动因素。

适量运动不仅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更能激发勇气和自信。而通过运动锻炼,孩子全身的肌肉会处于一种健康状态。

同时,在运动中,孩子能自主地掌握运动器官,使自己的意志得以实现,令他的智力外在化。

为了解决二宝喜欢爬上爬下,跳来跳去的“爱好”,我把哥哥房间的床换成了结实的高低床。二宝看见床边的小楼梯,兴奋地尖叫,每天不厌其烦地扶着窄小的梯子爬上爬下。

提醒家长:挖掘孩子的兴趣培养前,要先避开这4种“忍不住”


对心理发展和人的智力发展来说,运动或身体活动比看和听的智力感觉,更为重要。

所以,家长要允许孩子在安全可控的环境里,给他创造条件疯玩疯跑,激发他的运动机能,从而使孩子的行动受到自身本能的指导。

结束:

孩子,其实是最听父母话的,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精神根源。

但我们父母不能以“爱”的名义,阻碍孩子自由的发展 。

一个人健康的标志,是能按照自然的规律实现自我,并得到和谐发展,最后获得以爱的形式出现的意识。

所以,我们爱孩子,就要学会遵循孩子的本能发展,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去支配和改变孩子的生活和活动,而让孩子最宝贵的个性消失。

只有让孩子的心理得到自由发展,我们在生活中再仔细观察,才能真正发现孩子的天生兴趣所在,从而加以着重培养。

作者简介:锦熙二宝 育有两个孩子的80后宝妈,秉承身教大于言传。努力活成一束光,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