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是征服朝鮮半島而耗空國力的嗎?

珠峰玉鶴


楊廣為後人詬病之地,在於耗空了隋朝的國力,三徵高句麗,每次都大敗而歸,被人築了京觀,每次出征靡費巨大,死傷無數,這是隋朝滅亡的一大原因。

第二個原因就是修建京杭大運河,徵發民夫,民間怨聲載道,起兵反隋的人不計其數,演義中形容為,六十四路煙塵,十八路反王。

不過,楊廣的才智,的確稱得上一代明君,不說是開國雄主,也是一代守成之君,可惜過於好高騖遠。



鄉村小高老師


三徵朝鮮只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急功近利開鑿大運河,不顧實際情況勞命傷財,大動勞役,干戈。原因之三是任用奸臣,朝綱混亂,荒淫無度,加速滅亡。


華夏一塵6767


隋煬帝楊廣三次東征高麗(即朝鮮半島)是消耗國力最大也是國家最後一次被他揮霍的“機會”。

好戰分子楊廣三次東征高麗,第四次國庫空虛,實在無力支撐,而作罷。


一徵高麗

大業八年正月初一,集結了一百多萬人的隋朝大軍宣佈出發,後勤糧草更是準備了兩倍多,大軍陸續出發,光出發就花了四十多天時間,才出發完畢。楊廣親摔陸軍作戰,出師不利,久攻遼東不下,海軍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一開始很順利,渡海進入平壤,不料在平壤城內遭遇伏擊,海軍精銳覆滅,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繞過遼東,直搗平壤,卻因戰線太長,糧草供給不足,不敵高麗,損失慘重。

至此第一次東征高麗,傾全國之財力,物力,人力,換來的是慘敗,數十萬將士捐軀沙場。


二徵高麗

大業九年正月初二,不顧國家安危,下令再次東征,《資治通鑑》記載楊廣朝會跟眾人說“高麗小虜,侮慢上國,今拔海移山,猶望克果,況此虜乎!”楊廣沒有吸取第一次東征的教訓,收斂自己狂妄自大的性格,沒有給百姓休養生息的機會。於大業九年春再次籌集一百萬軍隊出征,遼東仍然久攻不下,此時卻傳來楊玄感起兵造反的消息,楊廣如遭電擊,即可班師回朝,糧草淄重全部丟給了高麗。楊玄感是隋朝開國元勳楊素之子,是楊廣眼中最有資格與他一較高下的貴族。

二徵高麗就這麼半途而廢,其實當時國內大大小小的起義很多,只是楊廣沒有放在眼裡,現在百姓的生活更是水生火熱,民怨載道。


三徵高麗

楊玄感被鎮壓,雖然民不聊生,起義不斷,楊廣依然迷途不返,要三徵高麗,真是瘋了,戰爭狂人。

大業十年三月帶著毫無鬥志的軍隊出征了,路上士兵不斷逃跑。經歷了前兩次的戰鬥,高麗也筋疲力竭,無力應戰。當時的高麗王高元上表隋朝求和,願意向隋稱臣。楊廣很快答應,顯然楊廣明白隋朝已今時不同往日,只要高麗臣服,就滿足了。這樣的“勝利”《資治通鑑》記載,老將來護兒長嘆:“大軍三出,未能平賊,勞而無功,吾竊恥之!”楊廣要求高元按照藩王之禮覲見,高元根本不聽,楊廣氣的要四徵高麗,可是沒錢只好算了。

就這樣結束了第三次東征,用所謂的勝利安慰自己,高麗即使不服,也沒有國力再戰了。

這三次東征耗空國力,使得隋朝滅亡加快。如果沒有三徵高麗,國庫耗空只是時間問題。


隋朝其它的高消費

一,修建京杭大運河,這是帶來了好處,可是花錢也得看時候呀,不顧百姓生活艱苦。

二,外貿倒貼錢,只是為了顯示國力強大,滿足自己好大喜功的虛榮心,夢想萬邦來賀。

三,個人高消費,修建宮殿,酒池肉林等等,極度膨脹自己的私慾。

所以國力耗空,戰爭大頭,是肯定的,根本原因在於帝王不知收斂的慾望,隋朝短時間覆滅情理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