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將王翦在秦國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騎驢去高考


再怎麼牛逼的君王,如果沒有一群對自己支持的大臣,那麼他也會感到有心無力,理想超過了實力!所以君王最重要的本領不是衝鋒陷陣,而是駕馭群臣!那些偉大的君主,他們的胸懷真的像大海一樣寬廣,他們從來不害怕皮能的人,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皮能很有信心。像唐太宗,直接把敵營的大將自己挖過來重用,而且推心置腹,英才最朝思暮想的就是明主,因為自己的才能有了施展的舞臺,就算不想跟明主,也不會害他們!最窩心的就是你遇到一個窩囊廢君主,而且還忌賢妒能,真真能把人氣死!

王翦一生最幸運的並不是他有一身本事,而是他遇到了古往今來第一大明主,秦始皇,為他出色的軍事才華提供了一個前所末有的舞臺。王翦一生中最光彩的地方就是滅楚那一仗,前前後後都是光彩照人,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簡直要思君若狂,想要一睹將軍的風彩!當然,也成就了秦始皇千古名君的形象,人們對他的胸懷簡直要感激涕零了!

李信是秦國的一位驍將,當年滅了三晉後,秦始皇問他,我打算滅掉楚國,你看大該需要多少人,李信說,二十萬人足矣。秦始皇又問王翦,王翦說,非六十萬不可,始皇說,王將軍,你老了!於是始皇便派李信領二十萬人馬去滅楚。王翦一看,非常知趣,便告老還鄉了!李信開始打得順風順水,沒成想人家楚國先示弱,待秦兵放鬆警惕後,只一仗就把秦軍擊垮了!

秦始皇腆著個臉跑去找老將王翦,承認自己當初眼晴讓屁股坐住了,看走了眼,想讓王老將軍接盤。老將軍沒辦法,只好披掛上陣。估計心裡想,早跟你說了得六十萬人,你皮能的不行。臨走老將軍還玩了把幽默,向秦始皇又要田又要宅,把秦始皇都逗樂了,老將軍你這唱的是哪一齣啊!老將軍說,趁你老人家用得著我,我也撈一把!走到路上又三番五次派人回來催秦始皇把答應自己的事趕緊辦了。手下人都看不過眼了,老將軍,這也不是您的檔次啊!王翦說,我現在領著秦國所有的甲士在外面打仗,咱們主子天性多疑,我要不這樣,他能放得了我?

任何一場奇異的戰爭,一方面是指揮者出色的指揮藝術讓人嘖嘖稱奇,另一方面是敘述者的妙筆生花,伏筆,懸疑等寫作手法的高超使人胸中蕩然升起煙雲。王翦滅楚這場戰爭其實是很中規中矩的一場戰爭。因為秦國剛被楚國打敗,楚軍士氣正盛,所以王翦採取堅而不戰的策略,挫一挫楚軍的銳氣,待到楚軍洩氣麻痺的時候,對其發起突然襲擊,趁其不備,一舉就將其擊垮了!本來並沒有什麼大的波瀾,但是司馬遷輕輕蕩上兩筆,一個閒庭信步,料事如神的將軍形象就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司馬遷寫王翦問道,現在軍中士卒都在幹什麼,那人回答,現在大家都投石子玩,比賽跳高跳遠。王翦說,士兵們可用了。還有一個就是堅壁不戰的時候,王翦日休士洗沐,親與士卒同食,彷彿他早已成竹在胸,不急不忙!司馬遷的筆力也是驚人了得!

秦始皇的胸襟成就了王翦的功名,如果在崇禎手下幹,那王翦在李信兵敗的時候就必死無疑,哪還有什麼被重新啟用的下文,因為崇禎面子上掛不住了!而至於那個李信,那早就被老大千刀萬剮了,馬的,你敢在我面前誇海口,害我栽面子!而秦始皇並沒有責罰李信,而是讓他和王翦的兒子王賁一塊去滅燕國和齊國。所以,有一個英明的君主是一等一的大事!





騎驢去高考


王翦,戰國末期秦國大將,著名軍事家。

其憑藉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和驕人戰績,與白起、李牧、廉頗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一、生平簡介

王翦,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少時好談兵事 。後被秦王政任為將。他在軍中親與卒伍同食,善養士氣。

秦王政親攬大權後,當時山東六國均已寢衰,秦遂乘隙出兵。在統一戰爭中,王翦將兵滅趙破燕。又以六十萬大軍擊楚,攻下壽春(今安徽壽縣)虜楚王負芻。追殺項燕於淮南,以功拜為太師,封武成侯。

二、功勳卓著

(趙文博《中國通史》)載:"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以二十二歲親政。…從此秦王獨攬全國大權。…任用王翦、王賁父子和蒙武、蒙恬父子為將,重新部署了對付六國的戰略和策略,開始了消滅六國的統一戰爭。"

"公元前229年,秦派王翦領兵攻趙,第二年,攻入邯鄲,俘虜了趙王遷。"

公元前227年,秦王派王翦領兵攻燕。第二年,秦軍攻下燕都薊(今北京大興縣西南)。

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攻佔遼東,俘燕王喜,燕亡。

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攻魏,魏王假投降,魏亡。

公元前224年,秦王政派王翦率軍60萬大舉伐楚,次年打敗楚軍,殺楚將項燕,俘楚王負芻。楚亡。

公元前221年,秦王派王賁攻齊,俘齊王建,齊亡。至此,秦終於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三、明哲保身

王翦功高震主,自知秦王政的心思,因白起的悲慘結局還歷歷在目。

在秦國伐楚之時,秦王問王翦需要多少兵力,王翦毫不猶豫的回答要六十萬。秦王大吃一驚,這可是傾國之兵啊!於是秦王再去問李信,輕狂自大的李信說只要二十萬大軍。

秦王最終選擇了李信。而王翦則以老病為由回到家鄉,過上了田園式生活。

然而驕兵必敗,果然李信全線崩潰,七名都尉被斬殺,他自己也狼狽逃回秦國。

秦王政再一次請王翦出山。有了白起的教訓 ,識時務者為俊傑,但是王翦還是要求必須六十萬大軍。這次秦王只好應允。於是王翦再次掛帥出征。秦王“空國中之甲士”,親臨灞上為王翦送行。出人意料,王翦曰:此次伐楚,臣必定功成身退,所以希望大王能夠賞賜多點金銀錢財,良田美宅,能滿足這個願望臣就安心了。秦王是一個極聰明睿智之人,一點就透。痛快地答應了王翦的請求。

大智若愚之王翦此舉是為了打消秦王的疑慮,卻引起其身邊將士的好奇,於是王翦將心思說了出來,並將秦王賞賜之物分給將士。故而有了那句歇後語——王翦請田,明哲保身。

不僅如此,王翦在攻滅了楚國之後,還南下攻滅百越,設立郡縣,立下不世功勳,秦王知道他的忠心,遂封其為武成侯。

四、激流勇退

秦王政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用了十年時間,先後兼併了韓、魏、燕、趙、楚、齊等六國,除韓國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王翦身為四朝元老,曾與多位相國同朝,無論是范雎、蔡澤,乃至呂不韋,都對他十分尊重。當他攻下楚國燕都之後,迅即上表告老還鄉,此時統一大業已經完成一半。而當他再度出山滅楚後,無論秦王怎樣相勸,他絕不貪功戀棧,決意告老還鄉,徹底隱退,從而得以善終。

四、歷史評價

在秦國兼併天下,橫掃八方的過程中,沒有王氏和蒙氏家族的支撐,秦軍很難如此迅速攻滅六國的。王翦、王賁父子; 蒙驁、蒙恬、蒙武祖孫三代,各個居功至偉、威名赫赫。

《史記》評論:“秦始皇二十六年,盡並天下,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於後世。”

山東六國中,除了韓國之外,其它五國都是在王氏父子的帥旗下相繼攻滅的。

“王翦為秦將,夷六國,當是時,翦為宿將,始皇師之,然不能輔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

其意是:王翦作為秦國將領,平定六國,功績卓著,秦始皇尊其為師,可是他不能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鞏固國家根基,和白起比較可謂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還有史家評價:王翦用兵突出的特點就是“穩”。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王翦戰前會作詳細的考慮,不打無把握之仗。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以靜制動,後發制人,無論是伐趙還是滅楚,看似手法平淡無奇,但卻招招制敵。

王翦戎馬一生,南征北戰,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謀,在當時殺戮無度的戰國時代更顯得難能可貴。

特別是他作為臣子對國家一心一意,盡忠竭力一生;明哲保身,激流勇退亦保全了自己和家族等凸顯了他的優良品質和聰明睿智,併為後世所稱頌! 

結束語: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雄才大略之秦皇嬴政能一統天下 ,司馬遷曾撫今追昔曰:“天方令秦平海內”。

除了司馬遷的所謂“天”,即國力雄厚,有一支虎狼之師, 並能奮六世之餘威 外,嬴政之文治武功,再加上他高超的馭人之術,高明的識才用才之本領。嬴政與王翦等明君賢臣一體,朝堂上下同心,雖面對群雄勁敵,仍能力挽狂瀾,無往而不勝!

王翦功高未必能震主,因與之秦王政豐功偉績相比,真乃小巫見大巫!狡兔死狗未烹,只因秦王政是千古一帝,一代雄主!


手機用戶德友之書齋


秦將王翦在秦國的存在,尤其是在秦國軍事上的存在那可是國士無雙的人物,視為秦國的立國之柱。秦國有兩位將軍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其獨特的位置,標誌性被稱為著名的四大名將,即秦國兩位:白起、王翦。趙國兩位:廉頗、李牧。秦國白起在秦昭襄王時代是秦國的著名將軍,彪炳史冊,獨一無二,為秦國的開拓打下了堅實的統一國家的基礎。王翦在秦王嬴政時期又是秦國取得天下的最著名的將軍。

這裡有一個例子足以說明王翦的個人能力與做事的沉穩堅定,秦國年輕的將軍李信年輕氣盛,英勇威武,曾經打敗燕國活捉燕太子丹。秦始皇認為李信賢能勇敢。一天,秦始皇問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國,將軍估計調用多少人才夠?李信回答不過二十萬。秦始皇又問王翦,王翦回答非六十萬不可。李信在秦始皇面前誇下海口,帶著二十萬軍隊奔向楚國戰場去滅掉楚國,結果李信的軍隊被楚國軍隊打的大敗。當初老將軍就說滅掉楚國非六十萬不可,秦始皇非常謙遜的又請老將軍王翦出征,最後還是老將軍王翦率領秦軍六十萬滅掉了楚國。從這些事例可以看出王翦做為秦國的老將軍,其作為,其能力的卓越與堅定,秦始皇嬴政焉能不給予厚愛,視為秦國的國柱。

據《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記載,王翦作為秦國的將領,平定六國,功績卓著,在當時不愧是元老將軍,秦始皇尊其為師。你看王翦在秦國秦始皇執政時期這樣尊敬對待老將軍王翦,他的存在可見一斑,將軍的功績非常了得啊,都到了秦始皇尊其為師的地步,在中國歷史上像這樣的局面與格局秦始皇做到了,王翦感受到了,老將軍在軍事上做到了功勳卓著,做人上能夠讓秦始皇尊其為師,歷史上非常罕見,也是君臣際遇的最好狀態,王翦一直到老死,在當時的秦國可為國家的根基,很為老將軍喝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