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不敢和諸葛亮正面交鋒是另外有所顧忌,還是實在是打不過?

拉拉褲led8啦


魏國的實力遠在蜀國之上,司馬懿依然負責軍事方面重任,朝廷自然會給予配合。此時,司馬懿三弟司馬孚就是度支尚書,也就是魏國的財政部長,能不給予支持嗎?司馬懿及其兒子能夠養死士三千,這三千人是不在編、沒有戶頭的,不照樣養得起嗎?所以,即使曹真猜忌司馬懿,但不妨礙魏強蜀弱的基本事實。

看一下雙方的實力對比,人口魏國大約是蜀國的六七倍,魏國西線兵力二三十萬,蜀國不到七萬。然後防守方佔優勢都知道,魏國佔據地利,中原交流更發達擁有更先進的生產力以及技術水平,以及雙方手下人才差距。諸葛亮在這樣的一個劣勢之下,把曹魏逼得不敢出門,這僅僅是中央集權就能做到的?何況夷陵之戰後的蜀國幾成一具空殼,諸葛亮是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是何等的一個治國能力?雖然司馬懿權力沒諸葛亮高,但是他權力低嗎?不低,是能讓曹丕死前留在床邊聽遺囑的人。其次,還有其他將領呢?張頜曹真都不是庸才,何況魏國對於蜀國那是實實在在的實力碾壓。而諸葛亮能在這種情況打下天水這樣一片富饒的土地,當之無愧,千古一相。司馬懿正面如果能打過諸葛亮,有什麼理由可以放任諸葛挑釁,堅守不出?好像諸葛亮可以調用資源的級別高於司馬懿,但這並不表示諸葛亮的資源就多餘司馬懿。因為蜀國和魏國的財力人力相差太大。並且沒有實際證據表明,諸葛亮的軍隊在資源上對陣司馬懿有明顯優勢。甚至,司馬懿本土作戰,各種補給都優於諸葛亮,諸葛亮也是因為一次次的物資問題退兵,而不是被戰爭失敗退兵。

其實可以縱向比較,中國歷史上只佔據巴蜀地區的割據勢力,還能對統一的中原王朝,保持戰略攻勢的只有三國蜀漢這個時期,其他時期 都是被中原王朝吊打。最低級的戰爭就是幾個人肉搏,完全靠個人武力和裝備,一定級別的戰爭靠將軍,能衝能殺,所謂先鋒,再高一級別的就是元帥,打仗極要講究戰術,最頂級的戰爭則是一國之主,打仗完全是配合戰略需要。諸葛亮伐魏是戰略和戰術的結合,但戰力有限,這種情況遇到戰略短板的人常能獲勝,但遇到司馬懿這樣戰略和戰術同一級別的人當然很難贏。就攻守方來看,諸葛亮應該是更強一些,因為諸葛亮輸不起但還堅持,而司馬懿則大部分被動防守,可他還是怕諸葛亮。
比如足球,中國隊打巴西隊,你說中國隊的主教練在隊內說一不二,威嚴有加,巴西隊主教練卻時常受制於對內的大牌,經常不按照主教練的戰術執行,那麼中國隊把巴西隊打得只能防守,難道不能說明中國隊的主教練比巴西隊主教練厲害?即使司馬懿僅能調動雍涼資源,其數量還是比諸葛亮一州之力要強。何況吃掉司馬懿,曹魏背後還能夠組織多梯次防禦,諸葛亮不可能把所有力量用來吃司馬懿,否則,就算把司馬懿擊潰了,自身傷亡慘重,面對一波又一波援軍也只能退回蜀中。

三國時期多個戰例中諸侯為帥權臣為帥比之一般將領統軍從戰果看無任何優勢。而且司馬父子在掌握軍政大權後在治軍練軍上無特色,後來西晉反學諸葛。所以總的說,諸葛司馬勢均力敵,不好硬比。因為戰果如此,二人未決戰,二人的軍事思想也不是隨便決戰者,而且那個時代是攻難守易守方大有優勢的時代,從治軍看武侯有閃光處為後代名將贊同。從作戰看,武侯以劣勢兵種劣勢兵力主動進攻略佔上風令人敬佩。


小生讀史


司馬懿和諸葛亮二人都是三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但二人真正在戰場上對陣交量的次數並不像《三國演義》撰寫的那樣,諸葛亮六出祁山,次次與其主要對敵的都是司馬懿。其實二人真正在戰場上對敵交手的只有兩次,分別是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和第五次北伐。

在第四次北伐中,諸葛亮與司馬懿兩人真正進行了一次兵對兵、將對將的充分交鋒,交鋒結果以司馬懿完敗宣告結束。據記載,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曹魏因大都督曹真病亡,就將都督荊襄諸軍事的司馬懿調到雍涼做了大都督。在雍涼對抗蜀漢的曹魏軍應該不下十萬人,而北伐曹魏的蜀漢軍也當不下五、六萬。司馬懿與諸葛亮以前二人相互只聞其名,並未交過手,彼此相互不瞭解對方,因此二人在上邽至滷城一帶,進行了一次充分的交鋒。交鋒的結果,諸葛亮大獲全勝,不僅割了上邽的麥子,斬獲魏軍軍官人頭三千顆,繳獲盔甲五千副,強弩三千一百張,司馬懿僅帶領少數高級將領殺出重圍,其餘幾乎全被殲滅,而且諸葛亮趁糧盡退軍時,在木門道射殺曹魏名將張郃。經此一役,司馬懿深感自己不是諸葛亮的對手,在以後的對陣中一直採取防守的戰術。司馬懿知道,諸葛亮北伐,有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供給線太長,糧草不濟,利在速戰速決,因此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司馬懿再不敢輕以率軍出戰諸葛亮,只用堅守防禦死拖之法對付蜀漢軍,雖然曹魏軍無論在兵力、戰力、糧草供給等方面都優越於蜀漢軍。面對蜀漢軍的挑釁欺辱,曹魏軍將士紛紛請求出戰,司馬懿遏止不住,只好千里上書,請曹睿下旨,禁止出戰。面對司馬懿閉門不戰,諸葛亮也是用盡方法欲引其出戰,甚至送女人衣服羞辱司馬懿,司馬懿始終不為所動,在這裡也真佩服司馬懿的定力了。終於食少事煩的諸葛亮,因身體不支,大星隕落五丈原,蜀漢只好退軍。面對蜀漢退軍,有前一次張郃被射殺的教訓,司馬懿始終不敢大追蜀漢軍,才留下了“死諸葛走生仲達”的千古民諺傳世。

有人說以當時曹魏實力,確實是輾壓蜀漢的,之所以司馬懿不與諸葛亮交戰,是因為司馬懿想久抓兵權,擁兵自重,為自己在朝中政治鬥爭打基礎。我們知道,在曹丕、曹睿時期,曹氏正盛,司馬懿根本不可能掌權,左右皇帝。作為託孤大臣之一的司馬懿當時也並沒有要篡權的陰謀,有的還只是對曹家的忠心。為什麼曹睿以後司馬懿想奪權了呢?這主要是為曹爽所逼,同時曹氏在朝堂已現衰微之勢,為了自己的命運和政治前途,司馬懿才不得已冒險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只要曹丕、曹睿在朝,司馬懿就是再擁兵自重,再有政治陰謀,都是罔然,權力說收回也得收回。因此,司馬懿對抗諸葛亮,用堅守死拖之法,決不是司馬懿另有政治陰謀,而是他率軍出戰,真的玩不過諸葛亮。這從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擒斬孟達,以快刀斬亂麻的方法平定遼東,就可看出,司馬懿對能戰勝的對手絕不手軟,絕不拖延。由此可見,那些臆測司馬懿不出戰諸葛亮,而用閉門堅守死拖之法對抗蜀漢軍,是有政治目的的說法,又是多麼的天真幼稚可笑!





sunjin6278


司馬懿不和諸葛亮決戰的四個原因

先回答問題,司馬懿不敢和諸葛亮正面交鋒是另外有所顧忌,還是實在是打不過?我的回答是司馬懿不和諸葛亮決定有四個原因。

一是遭猜忌韜光養晦

《晉書》司馬懿傳上說: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史書上說曹操曾數次想除掉他,幸好他和曹丕關係處得不錯,賴曹丕相救才倖免於難。他為此不得不“夾起尾巴”小心翼翼。史書上說他“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這才打消了曹操的懷疑,免於一死。

所以,終曹操之世,司馬懿始終是一個參謀人才,直到公元224年即曹丕臨死的前兩年,才有了領兵五千的機會。而他和諸葛亮的對壘,也不是一開始就成為對手的,直到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

曹真死了,司馬懿才得到了這個機會。

對他來說,打一個漂亮的殲滅戰,來證明他的軍事才能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能讓朝廷覺得他有野心,不能讓年輕的魏明帝覺得他難駕馭、不聽話。只要不出現大的失誤,打一些小敗仗,他並不怕。對掩蓋他的真實意圖來說,可能還會恰到好處。

二是司馬懿有“養寇為功”的思想。

當他和諸葛亮對壘時,最理想的結果,也許並不是打敗對方、消滅對方。“養寇為功”對司馬懿來說,也許是更好的選擇。畢竟司馬懿以前因表現太好遭到曹操猜忌,險些被殺的教訓太深刻了,司馬懿一定不會忘記。只要諸葛亮這個大敵存在,魏明帝就一定要用他。反過來,他如果選擇和諸葛亮決戰,打敗了有罪;打勝了,一舉把蜀軍殲滅了,也不一定有好果子吃。因為,會有功高震主之嫌,同時會讓魏明帝覺得他不聽話。這是現實中很多人做的事情,比如警察和小偷。

三是魏明帝的策略

當諸葛亮準備第一次北伐,剛剛把兵力向漢中集中的時候。魏國已經知道了。魏明帝準備集結大軍進行討伐。這時候出來一個叫孫資的人,對魏明帝說:“——但以今日見兵分命大將據諸要險,威足以震攝強寇,鎮靜疆場,將士虎睡,百姓無事。數年之間,中國日盛,吳、蜀二虜必自罷敞。”

孫資的這一想法,得到了魏明帝的認可。“據險守要不決戰”就成了魏國對付諸葛亮的戰略方針。可以認為,怎麼對付諸葛亮,魏明帝是定了調子的。一個字:“拖”;兩個字:“不打”。

魏明帝也是非常厲害的人物,有了這樣的既定方針,司馬懿選擇出城決戰,是不是有不聽話的嫌疑呢?年輕皇帝最擔心的是鎮不住臺、是下面人“不聽話”。如果讓魏明帝覺得“不聽話”,功勞再大也沒有用。

這裡魏明帝“據險守要”的思想和司馬懿“養寇為功”的思想暗合。司馬懿連裝都不用裝,遵照執行就是了。所以,不管諸葛亮如何使用激將法,他就是不出來。

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魏明帝下詔給司馬懿:“但堅壁拒守以挫其鋒,彼進不得志,退無與戰,久停則糧盡,虜略無所獲,則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勞,全勝之道也。”

有了魏明帝的明詔,司馬懿還會和諸葛亮決戰嗎?當然不會。

四是諸葛亮很厲害!

諸葛亮用兵的最大特點是謹慎。

第一:他輕易“不分兵”。“不分兵”就最大程度地減少了對方的可乘之機。

第二:蜀兵在諸葛亮的領導下士氣高漲。

第三是:諸葛亮的蜀兵裝備了當時最先進的“諸葛連弩”。相當於司馬懿的部隊還在使用步槍時,諸葛亮的部隊已經使用了衝鋒槍。因而蜀兵具有較強的野戰能力。因而選擇決戰對司馬懿來說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對壘,一方攻,一方守。按常理而論,諸葛亮是攻,司馬懿是守。攻的一方,利於野戰,強行攻城就不太有利;防守的一方利於守城,野戰就相對不利。司馬懿不出戰,諸葛亮可以選擇攻城啊!但諸葛亮也不傻,因為他知道攻城不僅傷亡大,而且也攻不下來。於是,在諸葛亮和司馬懿對陣的戰場上就出現了:司馬懿不出城,諸葛亮不攻城。諸葛亮給司馬懿送套女人衣服;司馬懿問一問諸葛亮一頓能吃多少的好玩局面。感覺上,二人不像在打仗,到好像在玩太極一樣。

還有就是司馬懿這人特能裝,曹操請他出來當官,時機不到,不想出來就裝病;忽悠曹爽,奪曹爽的兵權,他也裝病。他出色的表演技巧,表現了他的老奸巨猾,和豐富的政治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