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從故事背景到愛國情懷,我們看的是什麼?

9月28日,电影《攀登者》在全国点映。作为国庆档电影三大巨头之一,观众对它的期待一直都像火把一样燃着。

这是一部充满着丰富历史背景的影片。在还未上映之前,许多人就推测,可能又是一部吴京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但作为看了点映的人,想告诉你,从故事背景到爱国情怀,我们看的是什么?

攀登者:从故事背景到爱国情怀,我们看的是什么?

故事背景:一座对中国充满偏见的大山

《攀登者》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影片中一共涉及了三次登山行动。第一次是1960年,由吴京、张译、拉旺罗布饰演的方五洲、曲松林、杰布三人经过重重困难和牺牲,最终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但因为道路的艰险,方五洲在救曲松林的时候,不得不丢掉摄影机,使得这次登顶珠峰的行动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像资料,于是并没有得到认可。

这便引发了第二次登山。第二次登山,方五洲在带领登山队攀登的途中,肩膀受伤,于是井柏然饰演的李国梁主动挑起大旗,带着登山队,冲向前锋。但在最后的阶段李国梁为了救队友牺牲了。第二次登山也失败。但这时已经错过了登珠峰最佳窗口期。

但好在,方五洲在章子怡饰演的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短暂的窗口期,才引发了第三次登山。这次不仅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还重新测量了珠峰的高度——中国的高度。

这三次登山,在历史上其实一共只有两次。

第一次:孤立无援,也要寸土不让

1956年,中国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支登山队。许竞、王富洲、刘连满、贡布、屈银华作为年轻的登山运动员,从苏联学成归来,加入了这支年轻的队伍。

1957年,苏联邀请中国一起联合攀登珠峰,中国最后接受了苏联的邀请,并在1958年的时候,和苏联一起制定了攀登珠峰的行动计划。

攀登者:从故事背景到爱国情怀,我们看的是什么?

中苏珠峰行动计划

这项计划原本都分工得整整齐齐,当登山队进入珠穆朗玛营地的途中,却发生了一场意外。这场意外打断了联合登珠峰的行动,直到1959年秋天,中国邀请苏方继续合作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印度打算在1960年从珠峰的南坡攀登。而和中国在珠峰领土的问题上数次谈判尼泊尔也以“我国从未有人爬上去峰顶”为由占领我们的领土。这时,苏联却退出了行动。

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事关领土的问题上,中国绝不退让。

由此,一只仅有200多人,平均年龄24岁的中国登山队,在1960年3月开始计划从北坡登陆珠穆朗玛峰。经过三次行军,和与大自然不断作斗争,最终只有五名人员到达了海拔8500米的高度。而这五人就是许竞、王富洲、刘连满、贡布、屈银华。

海拔8500米,这个恐怖的数字,对于他们来说,却只是一个开始。。

5月24日,许竞从海拔8500米的高度走出帐篷准备出发,却倒下了,此时王富洲不得不接任突击队长,带领经验丰富的刘连满、贡布、屈银华突击最后一关:第二台阶。

攀登者:从故事背景到爱国情怀,我们看的是什么?

那是一个4米多高的岩壁,徒手根本无法爬上去,刘连满选择用搭人梯的方式,把队友送了上去,屈银华为了不让自己的钉子鞋踩到队友,于是脱下鞋在严寒中攀爬一个多小时,最后不得不切除双腿。但即使这样,仍旧还有更多的艰难。

海拔8700米时,刘连满体力不支,倒下之后再也没能站起来,为了继续这项任务,其余三人把刘连满安置好,留给了他最后一瓶氧气,便继续向上。那瓶氧气,成了四人最后的救赎。

那时,天已黑,剩下三人在夜色中艰难前进,直到5月25日凌晨4点20分,中国人终于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更谈不上喜悦。

在三人的心中,只有那颗提到嗓子眼的心,此刻,终于落地了。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想:插上国旗,下山接刘连满。

这项看起来充满着荣耀感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只是任务,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没有退路。直到他们在8700的帐篷处看到活着的刘连满时,四人才开始抱头痛哭起来。

而刘连满的身边是那瓶保存完好的氧气和早已准备好的遗书。

攀登者:从故事背景到爱国情怀,我们看的是什么?

他一个人在海拔8700米不断醒、不断沉睡,他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不敢浪费队友的氧,便一口不吸的保存着,还在笔记本里留下了自己的遗书。但,他们完成任务了,他也等回了他们。

四人互相搀扶着走下了山峰。1960年5月27日中国的领土得到了捍卫,中国人向世界证明了即使孤立无援,也要寸土不让。

攀登者:从故事背景到爱国情怀,我们看的是什么?

第二次:中国的高度中国人测量

然而,这般壮烈的登顶,却因为缺乏影像资料,后来被国际质疑和拒绝。15年后,1975年,中国再次组织登山队进行登珠峰。这一次,前行路上,还多了一位女队员,也就是电影《攀登者》中从北坡登上珠峰的世界第一位女性登山队员。

攀登者:从故事背景到爱国情怀,我们看的是什么?

这一次的行程中,有一位叫做夏伯渝的登山队员,为了救另一个队员,便把自己睡袋让给了他,从此,他失去了双腿,而他不得不留在原地,等着大家回来。

最后中国女队员潘多和八名男队员再次从北坡登上珠峰,重新测量了珠峰的高度,让全世界都以中国的高度为标准。

而在许多年以后,夏伯渝最后靠着自己的假肢,依旧登上了珠峰。

这个人物就是《攀登者》中胡歌饰演的杨光的原型。

攀登者:从故事背景到爱国情怀,我们看的是什么?

《攀登者》不仅仅只有爱国情怀

电影《攀登者》就是在第一次登顶却无法被国际承认的背景下入戏的。

这一次的入戏,不仅仅只有攀岩精神,它还融入了家国情怀、小我大我、新旧更替、以及中国人前赴后继,誓死捍卫祖国的决心。

攀登者:从故事背景到爱国情怀,我们看的是什么?

01 家国情怀

早在《攀登者》预告的时候,就有许多网友说过:“一看吴京就知道他又要煽动爱国情怀了。”并且喊话吴京:“你是不是除了消费爱国精神,就没有拍的了。”

但吴京错了么?并不。

若不是《攀登者》,我们普通中国人关于当年这段触动全世界的历史又知道多少?没有那些年为领土而战的中国战士们,又怎么得来如今这个世界动荡局势下,依旧和平安静的中国。

所以爱国情怀是这部影片必须的主题。那么家又从何处体现?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和章子怡饰演的徐缨是一对相爱的苦命鸳鸯。方五洲第一次从珠峰回来便准备向她求婚,但他们却又不得不因为国家的号召,而放弃小家,成全大家。

于是两人分开了数十年,直到第二次登珠峰,两人又携手并肩,为了自己的大国,再一次牺牲了自己的小家。最终,徐缨为了国家、为了方五洲,牺牲了自己,让自己的灵魂永存于珠峰,而方五洲顺利完成了国家的任务,成为了英雄。

《攀登者》告诉我们家国情怀便是:没有国哪有家,没有爱又哪有国。一个人只有心中有自己的祖国,才是一个有骨的人,当只有当他拥有了爱,他才是一个有骨有肉的人,有血气的人。

攀登者:从故事背景到爱国情怀,我们看的是什么?

02 小我大我

小我大我的精神,也算是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但这部影片所不同的是,它对小我大我的探讨,不仅仅局限于自我牺牲,而是选择。

这一点由张译饰演的曲松林和井柏然饰演的李国梁表现。

曲松林是第一次成功攀登珠峰的人,但是因为自己没有握好摄影机从而使这次行动在国际面前得到拒绝,于是悔恨终生,并因此憎恨方五洲:为什么要替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死。

在曲松林和方五洲的对手戏片段中,曲松林说:扛起摄像机是我的责任,如果我还有机会再选择,我一定会选择留下摄像机而不是我自己的生命。

正因为这个信念,当曲松林遇见了和自己当年很像的李国梁的时候,他希望他不要像自己当年一样悔恨终生,他希望他选择的是摄像机而不是生命。

于是当李国梁在山峰上向他询问是该继续还是暂停休息的时候,他失去了理智,他完全不听方五洲的话,选择让李国梁继续前行。因此,当李国梁遭遇和他当年一样情况,但李国梁选择了摄像机之后,他才在抬回李国梁的尸体时,忽然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小我和大我。

不要盲目地牺牲自己,活着,才是一切希望。

攀登者:从故事背景到爱国情怀,我们看的是什么?

03 新旧更替

《攀登者》并不是一部可以让你从头或者中下半就哭到尾的影片,因此,我对让我触动的地方,印象深刻。那便是关于新中国人才新旧不断更替的感悟。

影片中,方五洲第二次带领队伍上山,但是由于路途太险,队伍在中途遭遇各种险境,虽然方五洲凭一己之力拯救了所有人,但是他也受了伤。回到山下珠峰大本营之后,大家围在帐篷里讨论是否该前行。

李国梁的一段话,致使我落泪。他对方五洲说:如果你一直不把肩上的重担交给我们,我们怎么还会后继有来人?

这是一种新旧更替的精神。这句话仿佛并不是对着方五洲说,而是对着当下、正在看这部影片的年轻的我们说:国家是需要薪火相传的,我们长大了,就应该从前辈手中接过属于我们的责任,扛起责任,扛起我们的国家,这样我们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入驻中国魂。

那时,你会突然明白,《攀登者》并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爱国情怀片,还有更多关于如今社会的深度思考。

攀登者:从故事背景到爱国情怀,我们看的是什么?

04 誓死捍卫祖国,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影片中,每一个人肩上都拥有自己的责任,哪怕是胡歌饰演的杨光。他是一个攀登爱好者,他心中有着关于父亲、关于祖国、关于自己的信仰。他为了让队友能够登上珠峰,他把睡袋让给了别人,让自己的双脚在冰天雪地中冰冻,最后不得不截肢,被抬回。数年后,他戴着假肢,又一次走上了珠峰,这是对他自己信仰的终结,也是对自己肩上责任的一个句点。

还有一个小小的人物,由陈龙出演的扛旗手林杰,为了把五星红旗悬挂于珠峰,他无论如何都誓死护卫它手中的这份责任,最后终于成功在1975年将属于中国人的红旗再次屹立于珠穆朗玛峰峰顶。

这是《攀登者》的小心机:国家面前,没有大人物小人物,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攀登者:从故事背景到爱国情怀,我们看的是什么?

攀登者:从故事背景到爱国情怀,我们看的是什么?

跨过偏见的大山,让希望永传承

《攀登者》总体来说,是成功的。

因为老戏骨的演技,因为它令人一听到就热血沸腾的故事背景,它是如此的动人心,以至于你看完这部影片的时候,你的心中可能远远觉得还没有看够。你会对珠峰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自己以及国家有了一个新的定位。

但在我看来,它拥有一个非常致命的伤:以爱情为主。

影片中用方五洲和徐缨的爱情进行整部影片的贯穿,这是爱国影片中常常会采用的老套路,但是爱情的戏份过多,反而会将影片的整体质量降低。特别是在影片整体进入第二次攀爬的阶段中,强行加入徐缨为了帮助方五洲走入险境,还要让方五洲多次回头去救她的场景。这不仅让观众突然出戏,也让整体影片的剧情节奏打乱。

影片中,徐缨曾跟方五洲说,珠穆朗玛峰是横在他们中间的一坐上,所以方五洲要去征服它。这段话也贯穿了影片,但直到徐缨死的时候,才提了一句:我们之间的那个山没有了。

编剧的意图是想要以这样来形象化珠穆朗玛峰,让它更加有意义。

但编剧也忘记了一句话:山有很多种,并不一定需要横跨在情侣之间去征服它才会赋予更多的意义。而是,人们心中的偏见是一座大山。

那个时候的中国,拥有多少国家的偏见,才汇成了珠穆朗玛峰这样一座大山。假如以“征服世界上国家对我国的偏见”为最重要的贯穿宗旨,那么《攀登者》这部剧的整体形象便又到了另一个层次。而征服珠穆朗玛峰的意义也可以得到了更大的升华。

攀登者:从故事背景到爱国情怀,我们看的是什么?

但,好在,这些并不妨碍《攀登者》是一个充满着无数意义、有态度、有力量的影片。

从点映预售破亿,就明白中国人的态度:

为国征途,寸土不让,

新旧更替,薪火相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