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文化自信和哲學思維 推動中醫藥事業再上新臺階

本次新冠疫情防控,中醫藥發揮了巨大作用,不僅得到了國內患者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也得到了海外醫療同行的認可,為全球戰疫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醫藥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守護著炎黃子孫的生命健康,經過了歷史和實踐的充分驗證,是中華文明深厚內涵的重要體現,是中國哲學思維的鮮活運用。堅定文化自信和哲學思維,藉助現代科技手段,中醫藥事業一定能再上新臺階,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認識和發展中醫藥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中華文明是世界公認的沒有中斷並延續至今的文明,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優秀的中華文化基因一直延續傳承,並不斷推陳出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雖然近代中國曾受到列強的欺壓,但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再次證明了中華文化的生機和活力。5000年的厚重歷史,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等,都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和依據。不同類型、不同行業、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文化共同組成了豐富絢爛的中華文化,其中,中醫藥文化和中醫藥學是中華文化綿延至今的重要組成和重要保障。

中醫藥學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這些重要論述,凸顯了中醫藥學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長達幾千年的中醫藥理論與實踐,不斷汲取歷代中華文化精華,有效地與人的生命、健康、疾病防治規律相結合,形成了人文與生命科學相融合的系統整體的醫學實踐體系,昇華並豐富了中華文化內涵,展現出豐富的適應性和鮮明的中醫藥文化特色。

因此首先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來客觀認識、評價中醫藥,對中醫藥歷史作用的認識是發揮中醫藥當下價值的基礎,是進一步發展中醫藥的前提。必須旗幟鮮明的肯定中醫藥的歷史作用和現實價值,必須客觀承認中醫藥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和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這也是我們對中醫藥文化的自信。

其次,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來傳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我們的國家要繼續發展壯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事業要繼續推進,就要繼續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不斷豐富我們的民族精神,為我們提供不竭的強大精神動力,而發展中醫藥就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為我們強化中華文化的基因烙印。

中醫藥是中國哲學思維運用的成果體現

中國哲學在古代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哲學流派,其中尤其以儒、道、墨三家影響深遠。中國人的宇宙觀方面以易經與老莊為代表,倫理社會觀是以孔孟之說為代表的儒道相輔相成。中國哲學作為中國文明社會體系的基礎,其形而上的思維方式,孕育了中醫學。中醫基本理論以哲學為基礎,借用中國傳統學術的類比思維、辯證思維、整體觀念,以陰陽、五行、元氣等,來解釋人與自然的關係和人體內部臟腑之間的關係,闡明有關人體疾病的病理、診斷、預防、治療等問題,指導臨床實踐。

季羨林在《談國學》中講到:“東方的思維模式是綜合的,西方的思維模式是分析的。勉強打一個比方,我們可以說:西方是一分為二,而東方是合二為一。再用一個更通俗的說法來表達一下:西方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東方則是頭痛醫腳,腳痛醫頭,既見樹木,又見森林。說得再抽象一點:東方綜合思維模式的特點是整體觀念,普遍聯繫;而西方分析思維模式正相反。”季羨林對東西方哲學思維的分析恰如其分,非常精闢。如果將這一段話用來解析中醫與西醫對生命科學的認知,也是貼切的。

中醫的整體觀念,來源於中國哲學,古代思想家將“整體”稱之為“全”或“統體”。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有機整體,內有五臟六腑,外有四肢百骸,他們之間息息相通。這種相通是通過經脈中的元氣周流而生生不息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認為:中西醫在看待同一個疾病時是完全不一樣的角度,中醫則是把人體看作一個整體,通過調節內環境達到一種平衡,激發自身的力量與病毒對抗。

中醫把天、地、人、時的統一關係作為研究對象,建立了系統的理論框架,涵蓋了陰陽五行學說的抽象思維,以取類比象作為直覺思維和推演的形象思維基本模式。中醫之所以形成富有特色優勢的理論體系和診療方法,它的具體思維方式是將所研究對象與已知對象進行類比,取其共同點、相似點或近似點,從中找出它們共同特徵,以“象”為標誌,進行歸類,繼而表達,如將人體的肝心脾肺腎比擬為木火土金水,依思維方式而演變為中醫學的整體觀。

此外,中醫還充分運用了中國哲學思想,不僅形成了中醫自身主體的思維模式,也造就了中國醫學在世界醫學體系中至今獨有的個性和特點。

中西醫結合,推動中醫藥事業再上新臺階

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認為,這次我們國家的新冠肺炎救治,充分廣泛地使用了中西醫結合的療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尤其是在輕症病人的救治過程當中,起到的效果非常明顯,這也是我們中國人的福祉。除了用西醫的辦法來救治以外,我們用自己的傳統醫學來救治,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中國通過此次疫情的考驗,其整體思維和治病先治人的思路是可行有效的,對慢性病的治療有很大優勢;而西醫伴隨現代科技的發展,檢測、分析手段和器械、工具非常先進,對急性重症的作用無可替代。中西醫各有優勢和缺點,應該充分放大各自優勢,取長補短,融合發展出造福中國、造福世界的新醫學。

中西醫結合的關鍵在於中醫藥的現代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的思路、手段和方法,釋放中醫藥原創寶庫中蘊藏中各類“奇珍異寶”的威力,為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錢學森曾提出:“中醫的現代化可能引起醫學的革命,而醫學的革命可能要引起整個科學的革命”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認為,將西醫的還原分析與中醫的整體辨證相結合,即朝向未來醫學發展方向的整體醫學。

中西醫結合的發展方向就是整合醫學。整合醫學恰恰是整合了中醫藥整體系統的思維和現代西醫學的生理學、實驗分析等兩種優勢,同時把人文社會科學、環境氣候等等各個學科,都往醫學領域整合,最終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以健康為中心”的涵蓋了各個方面優勢的整合醫學,這是符合21世紀生命科學發展的新的趨勢。

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認為,整合醫學不僅要求我們把現在已知各生物因素加以整合,而且要求將心理因素、社會因素和環境因素也加以整合;不僅需要我們將現存與生命相關各領域最先進的醫學發現加以整合,而且要求我們將現存與醫療相關各專科最有效的臨床經驗加以整合;不僅要以呈線性表現的自然科學的單元思維考慮問題,而且要以呈非線性表現的哲學的多元思維來分析問題;通過這種單位思維向多元思維的提升,通過這四個整合的再整合,從而構建更全面、更系統、更科學、更符合自然規律、更適合人體健康維護和疾病診斷、治療和預防的新的醫學知識體系。

整合醫學和未來醫學的發展為中醫藥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和空間,有利於中醫藥發揮整體觀和哲學思維的優勢。堅持中西醫結合這一大方向,中醫藥必然可以找到更大的用武之地,邁上新的發展臺階,為我國人民健康和現代化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大國醫藥智庫”在我國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中國方案”廣受讚譽的背景下推出,旨在深度挖掘中醫藥名醫名家,打通院士專家、國醫大師、民間中醫藥傳承人和大健康產業與現代工程及現代生物技術深度融合的關鍵瓶頸,發揮中醫傳幫帶傳承作用,積極推進專業人才培育,規範中醫藥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推動中醫藥現代化發展取得更大成果,為世界醫藥和健康事業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