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文關懷融入疫情期大學生心理服務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延續幾個月了,正常學習生活規律、人際交往被打亂,一些大學生難免出現某些心理困擾。通過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務,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和抗挫折能力,順利地消解心理問題,顯得十分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疫情防控中要加強心理疏導、人文關懷,這為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提供了重要遵循。這場突發疫情,全面影響了全國各類高校在校大學生的生活軌跡、學業就業,也帶來程度不同的心理困擾。儘管目前疫情形勢好轉,但開學時間尚未完全確定,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必須跟進並加強。

目前在校大學生多為“95後”“00後”,正處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延續幾個月了,正常學習生活規律、人際交往被打亂,部分學生難免出現某些心理困擾,比如疫情傳播帶來的緊張情緒、居家上網課的學習障礙等。通過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務,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和抗挫折能力,順利地消解心理困擾,顯得十分重要。

以人文關懷提升疫情期大學生心理免疫力

當前一些高校開展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大多還停留在一般性的問候聯繫上,思想引領少,很難做到有針對性地開展人文關懷,有的學生可能會覺得不“解渴”,“心結”難解。通過思想引領把人文關懷有機融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有助於消除大學生“習得性無助”的弱者心態,樹信心、提正氣、勇擔當,提高心理免疫力。

堅定信心,以科學理性築牢心理防線。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每個人都可能會產生緊張恐懼心理,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方能減少緊張情緒。堅定的信心來自黨的堅強領導,來自黨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價值追求,來自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來自“最美逆行者們”的無私奉獻,來自全中國人民的齊心協力、同舟共濟。疫情防控彰顯了“中國之治”“中國速度”“中國效率”,黨員幹部在這場大考中磨礪了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這更給了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要以科學理性引導大學生築牢心理防線。科學是防控的有力武器,可以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救治病患者;理性是對疫情的冷靜審視,可以讓人頭腦清醒,不盲從,不信謠、不傳謠,不自亂陣腳,擁有戰“疫”必勝的底氣。

志存高遠,以積極目標提振精神狀態。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年志存高遠,就能激發奮進潛力,青春歲月就不會像無舵之舟漂泊不定。”高校延期開學,怎麼過好超長的“宅”家日子?如果整天無所事事就一定會心生茫然、焦慮無助。大學生作為成年人,要當好自己的主人,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強化心理免疫力。當你設計確立一個合理可及的自我成長目標並不斷接近它、實現它的時候,這個目標就會成為生命航標,成為內生動力和奮進潛力,會時時提醒你要自律自省、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在砥礪前行中練就過硬本領。要列出必讀書單,享受閱讀帶來的心緒寧靜、心靈充實;再排好作息時間,堅持健康生活方式,聽音樂、聊天、運動、適度遊戲,提升自己,照顧家人;要架起外界聯絡“天線”,和老師朋友彼此問候、相互鼓勵、守望相助,敞開心扉、打開心結,提振精氣神,做生活的強者。

勇挑重擔,以志願服務彰顯青春擔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時代呼喚擔當,在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中,迫切需要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冰山理論”:人就像冰山一樣,浮在上面的是行為與情緒,冰山下是藏在深處的渴望和期待。我們的心理健康服務,除了安撫心靈、抹平創傷,還要激發青年學生內心深處自我價值實現的渴望。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有所作為,就必須投身人民的偉大奮鬥。倡導並鼓勵大學生作為青年志願者勇敢地站在防疫第一線,把“小我”融入“大我”,照亮他人,豐富自己,實現價值,在戰“疫”裡“破繭成蝶”;鼓勵大學生紮根中國大地,踐行責任擔當,讓青春與國家民族的命運同頻共振,成為“風雨壓不垮、苦難中開花”的愛國奉獻的生力軍。

疫情期大學生心理服務的實踐路徑

當前一些高校疫情防控期間心理健康服務的主體,大多是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師和輔導員,這種一對多的大水漫灌式心理服務很難做到精準高效。高校黨委必須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積極探索心理服務的實踐路徑,匯聚心理健康工作合力。

高校黨委要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放到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位置。高校學生人數多,光靠輔導員或心理老師的力量遠遠不夠。因此,建議高校黨委統籌協調、整體謀劃,落實“三全育人”,動員全校老師積極參與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高校要把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都動員起來,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多對多”育人格局,涵養健康心態,以多種方式化解學生心理困擾。

要加強預防教育,探索多樣滲透的服務方法。早預防、早發現、早干預,能夠防止心理問題發展成心理疾病。高校要未雨綢繆,教育先行,組建心理專業團隊,結合本校人才培養特點,以多種方式開展心理服務。如製作疫情期間心理健康指南視頻、開設“疫情中的心理調適”“疫情中如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等心理慕課;開通心理熱線,開設“在線問診”平臺、微信公眾號;輔導員與學生建立熱線聯繫,噓寒問暖,談心交流;思政課教師開設戰“疫”課堂,加強價值引領,鼓勵學生做心有大我、胸有大志、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時代新人;專業老師利用雨課堂、雲課堂、微信、QQ等方式,進行滲透式教書育人,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心理滋養,共同護航學生健康成長。

把握重點群體,建構多維繫統的疏導途徑。疫情期間,各高校應當密切關注的心理問題易發群體主要有:應屆畢業生群體、原來就有心理病患的學生、自己或家人被確診感染或有危重疾病的、特困生群體。針對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人群,應當靈活多樣,建構多維繫統的心理疏導途徑,如發展優化、預防保健、社會支持和臨床診療。高校要創新就業創業工作模式,積極開展線上就業指導、心理幫扶。如與品牌招聘網站合作,開闢崗位與畢業生匹配度高的招聘專區,讓畢業生在網上可以直接諮詢、投遞簡歷、視頻面試;主動聯繫優秀僱主企業,對接校友會,定期召開“空中供需雙選會”;畢業生所在家鄉的企業、機構組織也要創造就業崗位,盡最大努力保證畢業生就業渠道暢通,實現滿意就業,各得其所,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作者系南方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0年04月16日第8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