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計穩外貿

隨著海外疫情蔓延,外部不確定性正在不斷顯現,中國外貿多項數據出現不同程度下降。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對於企業來說是一場大考,也同時考驗中國經濟的韌性。

針對目前外貿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時代週報邀請多位業內專家進行詳細分析。

張燕生:疫情對外貿的衝擊超過2008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WTO最新預測指出,今年的外貿將萎縮13%—32%,這也意味著,全球貿易將減少三分之一,在幅度上已經超過2008年。

從範圍看,WTO指出,疫情對外貿的打擊是全球性的,其中,北美和亞洲作為參與全球化程度最深的地區,所受影響也越大。從行業看,電子和汽車製造產業的貿易縮水更為嚴重。

2008年的危機是金融危機,打擊的重點是槓桿率高的國家和行業,而本次疫情則對貿易的方式、產品、國家和地區等都產生了影響。其中,疫情對全球供應鏈以及全球三大生產網絡——東亞生產網絡、北美生產網絡和歐洲生產網絡,都產生了較為嚴重的打擊,疫情蔓延所到之處,當地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等都面臨停頓,不少企業寧願賠償違約金也要取消外貿訂單。

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中國是全球化中間產品和資本品貿易最多的國家,在此背景下,中國要進一步擴大開放,穩定外商投資,同時與東盟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聯繫,提高自身經濟的生命力,讓外貿渠道更加“多元化”。

屠新泉:全球化不會走向終結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

後疫情時代,全球化可能會出現程度上的降低,但不會“走向終結”。

疫情過後一段時間內,疫情期間的相關限制、社交隔離措施,恐怕還會持續一定的時間,因此對於部分需求來說,要想迅速恢復到疫情前的高位水平,還需要一段時間過渡。另外,經歷本次疫情,部分國家會考慮要完善自身產業鏈,尤其是要求將高端產業留在本國內的可能性加大,這對中國的高端產業投資、出口貿易將帶來一定影響。

但是,從經濟發展角度看,在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國家間的合作仍是有必要的,國家間“各掃門前雪”不可能獲得長遠發展。

趙萍:外需不振問題待解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

進口方面,由於歐美等發達國家疫情持續蔓延,經濟正常秩序受到影響,很多企業無法開展正常的生產和經營活動,導致中國在向國際進口原材料、零部件和部分消費品等受到較大影響,甚至可能會因為一些國家的企業停工停產導致供應鏈中斷。此外,國際物流供應鏈、海關通關報檢等相關流程的實施效率也會有所下降,從而使中國外貿企業在進口貨物的效率出現一定程度下降。

出口方面,由於疫情在全球蔓延,導致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外需明顯下降,一些國家新訂單減少,已有訂單面臨履約困難,出口形勢仍然嚴峻。

不過,中國的疫情已經率先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正在深入推進,國內的內需市場正在快速恢復,對於出口企業來說,國內的供給能力正在顯著提升;對於進口企業來說,國內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整個外貿形勢正在有序恢復。

張建平: 建議企業“出口轉內銷”緊急應對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從產業類型來看,加工貿易企業目前壓力相對較大。

加工貿易企業通常是“三來一補”形式運作(來料加工、來料裝配、來樣加工、補償貿易),以中間品為主,這種形式導致其目前正面臨需求端和供給端“雙向擠壓”:一方面,全球供應鏈受阻,企業在進口相關原材料等出現困難,影響到加工貿易增值後出口;另一方面,由於外需不足,出口訂單出現萎縮。

疫情下,由於我國復工復產快、市場空間大和國內消費需求比較穩定,短期內可以通過出口轉內銷的方式進行緊急應對。另外,有條件的外貿企業還要積極挖掘疫情不嚴重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和與中國有自貿協定的夥伴國家市場。

此前,外貿企業外銷渠道比較暢通、資金週轉率比較高,部分企業存在路徑依賴的現象。在出口轉內銷的過程中,企業要積極作為,與電商平臺、行業協會以及政府有關部門進行交流,自主尋找銷售渠道;充分利用國家目前允許所有綜合保稅區的加工企業開展內銷,徵稅減緩並免除滯後利息等新的優惠扶持措施,努力渡過難關。

同時,企業還要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誠信經營。從長遠角度來看,還要培育自主品牌,改變目前依託“洋品牌”的現狀。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