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快評|針對中國投“毒丸”,強盜邏輯可休矣

(文/翊坤) 就在特朗普政府因抗“疫”不力四面開火之際,中國在另一個領域也可能變成美國的“甩鍋”對象。

在剛剛過去的週五,美俄兩國外長通了一次電話,內容是商討“考慮到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影響,雙邊戰略安全對話接下來採取何種舉措”。雖然討論的是“雙邊”對話,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卻提到:“今後的軍控談判必須基於特朗普總統提出的、包括俄羅斯連同中國在內的三方軍控協議設想。”

在報道這則消息時,路透社特別寫道:“中國的核武器數量比俄羅斯和美國少得多”。“中國已拒絕了此類談判”。那麼為何美國還要強拉中國?路透社援引的軍控專家一針見血地點明:這是特朗普政府的“毒丸”戰略,意在扼殺即將於明年2月到期的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解除對美國部署核武的限制。

這已經不是特朗普政府第一次投放針對中國的“毒丸”。“毒丸”最早是公司之間防止惡意收購的策略,簡單說就是提前給所謂的收購方埋下等待引爆的定時炸彈。這種看起來損人也不一定利己的策略,卻被特朗普政府“創造性地”應用於國際關係中。

特朗普上臺後不久,就著手同加拿大和墨西哥重新談判自貿協議,取代原有的北美自貿協定。連美國國內媒體福布斯網站都評論說,相比於原有協定,新版協議對美國企業和勞動者的經濟影響“不僅沒有進步,反而倒退了”,但顯然增添了針對中國的“毒丸”條款:只要任何一方與“非市場經濟國家”達成自貿協議,其他兩方均可毀約退出。

早在2018年10月,美墨加三國剛剛完成新版協議談判後,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曾在中國疫情暴發之初,公然鼓吹疫情“有助於加速製造業迴流美國”——就揚言,可能將類似的“毒丸”條款納入美國與日本及歐盟的貿易談判,為中國“放開市場”施加壓力,還聲稱“毒丸”條款“符合邏輯”。

美國的“毒丸”從經貿領域投到安全領域,如果還說“符合邏輯”,也只能是強盜邏輯。

一方面,無端認定中國“來者不善”。“毒丸”條款本應針對惡意收購者,可中國從未對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國家主動懷有惡意。經貿方面,被貼上“非市場經濟國家”標籤的中國,至今都是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安全方面,中國不僅核武數量遠少於美國,而且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沒有向其他國家使用核武器的歷史。

另一方面,粗暴否定別國自由意志。根據國際法規定,締約能力是國家主權的表現,不能任意剝奪。在不違背國際法的條件下,任何國家都有權與其他國家締結條約。對於有意與中國展開的經貿合作,美國從中阻撓;對於中國拒絕參加的雙邊對話,美國又強行捆綁。這都構成對他國主權的侵犯。

“毒丸”貌似針對中國,但無論是全球自由貿易體系,還是國際核不擴散機制,都有可能成為受害者。更何況,從來沒有隻對別人有效的“毒藥”。只要美國沒有徹底脫離世界,流“毒丸”於世,終將自食苦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