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採購類型中的“貨物類採購”

货物类采购主要关注采购过程的“五个合适”

1,合适的质量

2,合适的价格

3,合适的数量

4,合适的时间

5,合适的地点


谈谈采购类型中的“货物类采购”

一、合适的质量

合适的标准是什么,怎么样才算质量合适了?

这里就会涉及到采购需求的规格设定,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浅谈采购与供应链过程中的风险管控》中有提到,关于规格设定涉及到的风险,大家有空也可以去看一下。

一般规格的设定有两种方式:功能性规格和一致性规格

简单来说,功能性规格主要是描述产品或所需物料的功能特性,即满足该功能即可达到验收标准。例如,我们公司最近在推行的住宅小区智能车牌识别系统,关于这个系统,很显然各种车牌识别系统供应商相较于我们需求部门,工程部门有更多的专业技术知识,市面上比较热门的品牌,如:捷顺,科拓,达实,立方等等,都已经做的比较成熟了。

如果要去采购这组车牌识别系统,就不好去设定具体的品牌、型号、参数、配件数量及规格等等,因为市面上不只一家做这个系统,但是,我这里要说但是,但是各种供应商大家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实现你车牌识别的功能。你最终的功能就是车子进来可以识别抬杆,车子出去可以识别抬杆等等,只要满足这些功能就可以了。如果一旦把品牌限定死了,这个就无法进行充分的市场竞争了,也无此选出优质供应商。

在进行这种功能性规格比较强的供应商时,招标定标原则基本都是采用综合评分法。具体想了解的可以在下方留言。

再来说说一致性规格,一致性规格就是有明确的品牌、型号、尺寸、颜色、配方、设计图纸、材质、外径内径、logo定制、重量、包装材质。在实际的采购请购时,上述的技术要求可能会选几种或多种,不一定全部都要完善,总之要能把所需求的物品描述清楚为止。如果两个技术维度就可以将需求界定,那就写两个维度,如果需要六个维度那就写六个维度。

二、合适的价格

这里为什么不说是最低的价格?

便宜没好货嘛,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所以价格是要选择合适的,而不是最低的。

关于价格的制定,要参照自己公司的预算,市场的评估调查,成本的分析,历史价格的参考,同行价格的参考,等等。

当然,要给供应商留合理的利润空间,不然完全把供应商利润压榨完,以后估计就没有人跟你合作了。

三、合适的数量


谈谈采购类型中的“货物类采购”

关于合适的数量,一个是考虑物料的使用频率,一个是考虑库存的成本,一个是考虑价格的未来走势。大家可以去参考下EOQ的模型,见下:


谈谈采购类型中的“货物类采购”

EOQ公式

四、合适的时间

货物总前置期=内部前置期+外部前置期

内部前置期:内部需求的制定,请购的审批流程,供应商寻源,价格比对,招标的比选,定标的审批,订单的审批与发放等等的时间

外部前置期:供应商的备货周期,有些是现货,有些是定制,有些是供应商的上游发货等等的时间

五、合适的地点

有人会说,送货地点有什么好讨论的,不送给我们公司,难度送去其他公司吗?


谈谈采购类型中的“货物类采购”

关于送货地点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

1,对于单项目的需求来说,货物是到当地城市物流站自己去提,还是送到你们公司楼下,货物有多大,有多重,需不需要推车,要几个人协助搬运;

如果你们公司不是在一楼,而是在商场的三楼或更高楼层,对于大型货物的送货地点必须要界定清楚。

例如我们公司以前买保龄球设备或者台球设备,那个台球桌面的石板特别重,一块大概有200多斤,一张台球桌就有3块石板,当时与供应商约定的送货地点仅到楼下,还需要自己去找搬运工进行搬运,300-400元/人,倒不是钱不钱的问题,主要是麻烦,人工也不好找。所以最好还是协商与供应商将送货地点改为楼上是具体营业点,搬运费包含进合同。

2,对于多项目的同时需求物资到货配送来说,货物是集中到一个地点,后续再分运至各项目,还是由供应商直接配送至各项目,这个也会影响到运输配送成本。

关于货物类的采购就先说这么多,大家有建议也可以留言,欢迎大家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