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梁山伯與祝英臺》編寫成大團圓的結局,還會是經典嗎?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它与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整个故事都围绕两人之间的爱情,讲述了由于当时的封建家庭阻碍,使得这对相爱的男女最后双双殉情,化蝶双飞。

如果把这个故事改成大团圆的结局,我觉得不会成为经典,主要原因若该故事是大团圆,当时的社会绝不会让这个故事广泛传播,家喻户晓。

如果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编写成大团圆的结局,还会是经典吗?

团圆结局会拉低权贵人家的地位

祝英台生活在东晋,她是官员的女儿,而梁山伯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想考取功名为官,毫无家族背景。

东晋虽然对女性的要求比较宽松,培养了祝英台敢于追求和反抗的精神,允许她冒充男子进入书院读书,但婚姻之事,在古代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家族的事情,祝英台的父亲本来就是一名官员,所以祝英台也注定是父亲用来提高家族地位的牺牲品。

一旦梁祝真的结为夫妻,那必定会损害祝家的地位,祝英台的父亲绝对不允许。

这个故事中,祝英台的父亲选择了马文才,这位郡太守的三公子,对祝家将来在朝中的生存,有着巨大的利益关系,可谓门当户对。

祝家若真的选了梁山伯为婿,这对官员来说脸上无光,更别说让这故事得到流传。

如果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编写成大团圆的结局,还会是经典吗?

团圆结局会破坏封建礼教

在古代,封建礼教一直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思想主张“克己复礼”,“以礼节情”,所以梁山伯与祝英台尽管与封建家族做了抗争,但终究无果,两人也不可能与家族斗得鱼死网破,老死不相往来,这违背当时的孝亲礼节,更破坏了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教化。

若梁祝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团圆的,这必然会破坏了封建礼教,所以,当时的社会风气也绝对不会允许对礼教的践踏。

只有两人不在一起,才能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允许在民间流传,以警醒世人,在封建社会中,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两个人是不会在一起,也不会真正获得幸福。

如果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编写成大团圆的结局,还会是经典吗?

悲剧性的结局更意味深长

刚开始成型的梁祝故事里,并没有说两人双双殉情,化蝶而飞的剧情,直到宋朝以后,社会文化渐渐地开明,才又写道:

“祝英台在成亲那天,穿着喜服到梁山伯的坟前,撞死在墓碑上,化成蝴蝶,飞走了。”

这样一个悲剧性的结局,直到宋朝后才广为传颂,其实也是因为意蕴在封建社会几千年的故事,也得到了“圆满”,体现了男女婚姻在当时社会得到了一定的宽容。

宋元明清时,梁祝故事的变化,也体现了民间开始认可这种爱情,集体对抗封建礼教,崇尚男女自由恋爱的愿望。

如果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编写成大团圆的结局,还会是经典吗?

与此类似,破除封建礼教的阻碍,获得真爱的故事,在元代话本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有着深刻的体现,《西厢记》中张生是家境贫寒的礼部尚书之子,在一次赴京赶考的过程中遇见了崔相国的女儿崔莺莺,崔莺莺已经被许配给一个官职更高的官宦人家,可却与穷小子张生产生了爱情,两人携手用爱来破除封建礼制的束缚,终于在张生中了科举之后,两人在一起。

故事虽然也展示了大团圆的结局,但终究是以科举的方式获得爱情,反映文明开化的同时,也强调了仕途重要。

所以,《梁山伯与祝英台》若是团圆的大结局,它不但会拉低权贵人家的地位,也会破坏封建礼制的管理,必定不会得到社会的广泛传播。

作者:蔡小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