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掏腰包援武汉 成都个体医生: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4月17日上午,成都双流区白河路,陈伟军回到阔别三个多月的诊所。进门之前,几名工作人员们拉起横幅、送上鲜花,为他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

自掏腰包援武汉 成都个体医生: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诊所为陈伟军举行的欢迎仪式

没有过水门,没有警车开道,没有夹道欢迎,从武汉回成都后,这是唯一的欢迎仪式。

与其他的援鄂医护不同,他是以个人名义自掏腰包支援武汉;与其他援鄂医护相同,他也穿过很多次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隔离点,面对面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然后治愈他们。

日前发布的1463名援鄂川军的名单上,找不到陈伟军的名字,也找不到与他一起去武汉的,闫国梁医生的名字。因为严格地说,他们参加的医疗队不算一支“正规军”。

他们说,这些都没关系,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红星新闻记者还联系到另外两位以个人名义援鄂的成都护士,她们甚至连名字都不愿意留下,只说:“就是想着去帮帮忙,能帮多少是多少。”

自掏腰包援武汉 成都个体医生: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2020年4月17日,中医医生陈伟军接受采访

自掏腰包援武汉 成都个体医生: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2020年4月17日,中医医生陈伟军查看药材干姜

【出发】

“我要看一看,所学的中医到底有没有用”

陈伟军1989年出生,云南文山人,家乡特产“文山三七”,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的优质中药材。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继承家乡衣钵,成为一名中医师,落户成都。

自掏腰包援武汉 成都个体医生: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2020年4月17日,中医医生陈伟军正在给病人摸脉

疫情初始,在公立医院上班的妻子就自愿报名请战援鄂。陈伟军也想去,但民营诊所的医生,是没有这种机会的。

“想去见识一下,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陈伟军经常和两个要好的同学交流。他介绍,祖师爷张仲景,曾经记载过类似的疫情。

彼时,在广东工作的同学卢进杰,联系到一个名为“慈善中医之家”的民间组织,里面已经有医护正在武汉一线奔走,向当地医疗机构申请参加一线工作。也有上百人组建微信群,通过网络会诊、公益讲座等形式,传播疫情防控中医知识。

“想不想去武汉?”2月24日下午6点,正在做饭的陈伟军接到卢进杰的电话:“要去动作快点,快买票。”次日凌晨6点,陈伟军告别1岁的孩子,带上妻子筹备的30多个N95口罩,怀着不舍,一个人登上飞往前线的航班,“前方告诉我们,26日就要正式进医院,很紧急。”

此时不能直接进入武汉,陈伟先乘飞机到长沙,然后与随后到达的闫国梁一起,转乘高铁抵达武汉。他们介绍,“慈善中医之家”已经获得武汉当地授权,给他们提供了通行证明。记者了解到,取道湖南进入武汉,也是许多民间援助组织的常用路径。

“我们同班同学里,毕业后纯中医只剩下零星几个,大多数在做中西医结合。”陈伟军说,这个机会太难得,他要看一看,所学到底有没有用。闫国梁也觉得这是很罕见的疫情,当时中医界对此没有统一的认识,他想见识一下,同时发挥一个医生的作用。

自掏腰包援武汉 成都个体医生: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三位大学同学在武汉站(左起:闫国梁 卢进杰 陈伟军)

【战斗】

吃住都和公派医疗队在一起

“慈善中医之家”医疗队,由苏州天熠新瑞中医药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氏中医第四代传人戴新瑞组建。2月7日,医疗队收到武汉市武昌区发来的授权书。

据人民日报此前报道,当时武昌区委组织部部长胡太荣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医生护士必须有注册证,二是所需医疗物资都需要自带。胡太荣说,当时病床奇缺,大量病人住不了院,得不到及时救治。医院里就是出高薪,连清洁工也招不到。有一支这样的队伍,哪怕是来帮着照顾一下病人也好。

很快,一批批中医志愿者陆续抵达武汉集结,有自己开诊所的、有退休的、有坐堂的,大部分人是自驾来的,几乎每辆车都装满了中药材。另外,医疗队先后筹集到61万元资金,用于购买中药材、煎药机、测氧仪、防护服等医疗用品。

陈伟军、闫国梁抵达时,“慈善中医之家”已经成建制地与一支公派医疗队同住一酒店,得到政府的后勤保障。他介绍,“慈善中医之家”吃住都和公派医疗队一起,生活物资也与公派医疗队没有区别。而每次进入隔离病房时,也有具体医院提供防护用具。

厦门医生贺劲是“慈善中医之家”的第一位医生,武汉“封城”前,他因为担心父母回到家乡武汉。武汉战“疫”形势紧张之后,他一连找了7家医院,希望能做义工,救治病人,都没有如愿。2月6日,得知戴新瑞将在武汉建立“慈善中医之家”招募医生,他第一时间报名。随后与北京的李中正博士,用六经辨证和三焦辨证,结合病区病人实际情况,找到规律,并摸索出一套纯中医的诊疗方案,制定出协定方。

“25日晚开了个会,医疗队贺劲老师介绍了大家协定的中药处方,告诉我们明天就要进武汉市第九医院。”陈伟军说。

【效果】

他经手的五六十位患者先后康复

自掏腰包援武汉 成都个体医生: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武汉市第九医院

在武汉市第九医院,“慈善中医之家”的中医师每人分别协助一个楼层。接诊的第一个病人,就让陈伟军感到印象深刻、专业上受益匪浅:“平时在诊所,很难见到这样的重症病人。”

“他是个72岁的老人,有过脑梗讲不出话来,14天以来吃什么吐什么,一直没有大便,非常衰弱。”陈伟军介绍,从中医的角度讲,十几天不吃饭离死亡只有一点点了。陈伟军给老人看了40分钟,怕有防护手套阻隔影响把脉,他反反复复摸了手上、脚上、颈上的脉,又仔细询问,把病情症状和自己的想法记在纸上。

“老人的症状,从我当时的既往经验来说,不太适合服用我们的协定方。”陈伟军说,他自己的想象的药方和协定方有差异,因为病人的脉象躁动,从平时来看是有热。于是他去请教医疗队的专家,专家说:“你被采集到的假象掩盖,这个病的本质是寒。”

陈伟军在病程记录中写下:中医诊断太阴病、太阴寒湿复感寒邪……用协定1号方加桂枝10克。按照医疗队总结的规律,医生可根据个体差异,在协定方基础上加减用药。

26日陈伟军睡得很忐忑,他希望自己的想法是错的。27日,他得知老人服用协定方后没吐,而以前喝任何东西都吐。继续观察几日,发现老人还可以解大便了,心想果然专家是对的。

陈伟军不断根据老人的病情变化,在协定方的基础上做着细微调整,老人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3月2日时其面色渐渐有光泽、脉象柔和,病已至坦途。3月8日查房时,老人精神已振,还可以在床上自由移动了。

自掏腰包援武汉 成都个体医生: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讨论病案

自掏腰包援武汉 成都个体医生: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配制中药

自掏腰包援武汉 成都个体医生: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病房里工作

援武汉工作期间,“慈善中医之家”每天都要入院施治,期间没有一天轮休。记者了解到,这甚至超过许多公派医疗队的工作强度。

陈伟军说,带着对协定方的更深入理解,他的经手过的五六十位患者先后康复出院。他和闫国梁也经手过那些让人无奈的案例,有患者已经康复转阴,但却因为其他综合因素去世。这场天灾带给人们的是什么?他们一直在思考。

【回家】

没能和公派医疗队一起回家,只能自己回

一线的工作中,“慈善中医之家”不断总结,完善着他们的协定方,随后被官方收录。陈伟军介绍,例如赵志宏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了一味当归。带着这份协定方,再加上极大降低治疗成本的中医针灸、艾灸、食疗等方法,“慈善中医之家”在各定点医院证明了价值,转阴率达95%。随后,他们又将这套纯中医药施治方案覆盖到方舱和隔离点,服务过上千位患者

自掏腰包援武汉 成都个体医生: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左起:卢进杰、赵志宏、陈伟军、闫国梁

三月中旬,医疗队接到撤离的通知,此时方舱医院纷纷休舱,武汉的疫情已经迎来阶段性胜利。3月20日,在武汉青山区的一片杏林地,政府为“慈善中医之家”举办了纪念仪式,颁发纪念证书。

但此时回家是个难题,武汉仍在“封城”。陈伟军联系到相关管理部门和即将返川的公派医疗队,但没有回音。他说自己能够理解,因为疫情之下,院感工作非常重要,没有人敢为他做担保。

留在武汉隔离期满后,4月2日,“慈善中医之家”的陈伟军、闫国梁自行回到家乡。陈伟军介绍,有的队员是自驾回家,而他和闫国梁是先到孝感,再坐高铁回成都,一路上带着武汉青山区给的证明材料。

自掏腰包援武汉 成都个体医生: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2020年4月17日,陈伟军向记者展示在武汉抗疫中获得的荣誉证书

自掏腰包援武汉 成都个体医生: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荣誉证书

自掏腰包援武汉 成都个体医生: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陈伟军在武汉青山方舱工作时使用的工作证

那天,没有过水门、没有警车开道、没有夹道欢迎,日前发布的1463名援鄂川军的名单上,也找不到他们的名字。闫国梁说,当天医馆的几个同事来接的他,一起吃了顿火锅,终于回家了,他感到很高兴。

4月17日上午,双流区白河路,陈伟军回到阔别三个多月的诊所。进门之前,几名工作人员们拉起横幅、送上鲜花,为他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欢迎援鄂抗疫陈伟军医生平安回家。”从武汉回成都后,这是唯一的欢迎仪式。他说,这都没关系,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另外,他们得到过武汉当地的承认,也得到过武汉当地的补贴。

自掏腰包援武汉 成都个体医生: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当地领导看望"慈善中医之家"医疗队

4月17日中午,记者与陈伟军约了顿火锅。那家火锅店对援湖北医务人员费用全免,陈伟军拿不出能免费吃的“战疫英雄卡”,手机里只有援湖北纪念证书和工作证的照片。

火锅店店员看了看,说:“只要是援过湖北的,我们都认。”

自掏腰包援武汉 成都个体医生: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慈善中医之家在青山方舱医院休舱时合影

【初心】

两位不留名的护士:就想着去帮帮忙

4月20日,记者联系到“慈善中医之家”的另外两名成都护士,她们来自同一家民营医院,以个人名义援鄂。她们婉拒了采访,只愿意以匿名形式回答问题。为什么选择到一个危险的地方工作?

一名护士说:“去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就是想着去帮帮忙,能帮多少是多少,如果不去肯定会后悔,这也是作为护士出身的一种使命感吧。”

另一名护士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看见武汉疫情后本能就是想着去帮助那些病人,有这方面资质和经验我就该去,这是天职。”为什么最后连名字都不愿意留下?她说,她不想由此改变自己的初心。

自掏腰包援武汉 成都个体医生: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自掏腰包援武汉 成都个体医生: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不留名的护士接受采访

记者看到,她们在武汉前线留下的照片里,穿着白底蓝间条的防护服,只能透过护目镜看到双眼。这与在武汉战斗的其他英雄们,没有任何区别。

红星新闻记者 胡挺 王拓 摄影记者 张直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包程立

(红星新闻V6.8全新上线,欢迎下载)

自掏腰包援武汉 成都个体医生:重要的是去战斗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