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陌生人我一句話不願意說,客套話之類的都不會這是社交恐懼嗎?

再也見不到了


“見到陌生人,不願意說話,客套話之類都不會說,這是社交恐懼症嗎?”



這種情況,原因很多,是不是社交恐懼症,單憑你提問的這句話,是沒辦法確定的。如果要確認,可以找更專業的人來分析,可以用更先進的設備來檢測。

我在這裡從情感與心理方面和你一起分析下原因。

從情感上面來說,任何人都喜歡與熟悉的人、喜歡的人打交道,而且與這些人打交道時沒有壓力,沒有侷促感,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交流,可以無話不說。而在面對陌生人時,由於還沒有建立真正的情感信任,也不瞭解彼此,稍微內向些的人都會有不知所措的感覺。



那麼,這到底有哪些原因呢?有時候,心裡非想說,但不知道從哪裡說起;有時候,心裡擔心說錯話,怕印象不好;有時候,特別緊張,到嘴邊的話也忘記了,頭腦一片空白;有時候,說不到幾句話,就沒下文可聊了,面對面越聊越尷尬­……面對種種的這些現象,如果處理不好,那你就會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敢與人交流,慢慢的會由正常變為不正常,也許會真正的變為社交恐懼症。這裡面的原因很多,是一個大的科學研究課題了,我在這裡只針對那種面對陌生人時,心理特別想說而又不知道怎麼開始的情況來說說。

你想說,說明你想與陌生人交流,並不拒絕交流,只是不知道怎麼開始而已。這種情況,你必須要找到一個突破口,找到一個可以開始而別人不那麼反對的話題。



微笑,是最好的開始!面對陌生人,你先微笑,讓自己放鬆心情,讓別人卸下自我保護的鎧甲。微笑要真誠,不要皮笑肉不笑,否則會適得其反。微笑之後,如果對方有回應,你就可以直接問好,比如,“某某先生/女士,你好!我是某某,很高興在這裡認識你!”然後,你可以簡單而精準的介紹下自己並請求對方自我介紹下,這樣就開啟了你們的認識、瞭解和進一步交流的大門。可以聊工作,可以聊社會熱點問題,可以聊天氣,可以聊美食,可以聊體育等等,這些類容,對方一般都不會反,而且很有可能找到共同語言。

聊天過程中,要多留給對方參與互動的機會,而不是自顧自濤濤不絕自言自語,多用些引導對方參與的提示語。比如,“你覺得怎麼樣?”,“是吧?”,“可以吧”等等。慢慢的,你與陌生人會找到越來越多的話題,會有聊到更多更深入了的機會,而且彼此都不會有太多的壓力了。

從心理方面來說,一般不善於與陌生人打交道的,都喜歡自我暗示:我說的話對方可能不喜歡,我說的話會不會很丟人等等。這是一種自我保護心理,希望通過少說或不說來掩蓋內心的擔憂。由於經常這樣,經常把自己裹得太緊,總有一天會把自己裹得透不過氣來。其實,人都喜歡與開朗的人打交道,不喜歡與自我封閉的人打交道。你開朗點,就算說錯話,做錯事,只要不是違法、致命的,一般大家會原諒的。很多逗人喜愛的活寶,並不是他口才特別好,還是他們能放得開,敢於說,不怕不對,說錯了可以用自嘲的方式處理。在一般的交往中,大部分人並不太在意你說的內容和正確與否,在意的而是你們聊得順不順,冷不冷場。

從情感上,放得開;從心理上,放得下。這樣你也就有了成為話匣子的機會了。

解決情感與心理上的問題之後,平時要過關注些更多方面的知識,去多深入思考些問題,為以後交流儲備好原材料。這樣你在社交活動中會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相信你,你一定會成為社交中的焦點人物的。


離開遠方


一群朋友約你一起吃個飯,你按時赴約了,席間發現來了一個陌生人,但是你並沒有上前打招呼,感覺不是很願意和陌生人說話。儘管朋友們都和陌生人聊了起來,甚至示意你和陌生人認識一下,但你似乎不太樂意,甚至連客套話都懶得講。

為什麼我們見到陌生人會不願意主動,甚至懶得說話?

這是正常社交的一種常態,是人的自我安全意識在起作用

馬斯洛在需要層次理論裡提及,安全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之一,是一種對人的身心可能出現的風險的好惡預感,以及個體在處事時所有的有力(無力)感,表現為確定性和可控性。它是一種感覺,是來自另一方的表現給一方的可以放心、可以依靠的言談舉止等方面表現出來的。由此衍生出來了安全防範意識,屬於人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存在的安全隱患的一種本能的基礎意識。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時十分微妙的,尤其是與陌生人之間。人類社會本是一種利益共同體,假如我們與陌生人之間並沒有諸如業務往來、共同興趣、同一種焦慮場景(如醫院排隊)、興趣愛好等共同交集,那麼,要不要向陌生人開口,如何向陌生人開口,對於我們而言,是需要考慮的。對於一般人而言,陌生人屬於不可控因素,在人的安全意識裡,陌生人帶有不確定性。我們並不知道開口之後能否繼續交流順利,以後會不會有交集,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人會選擇不開口,即使那個陌生人主動客套,但如果我們的內心是牴觸的,也很難開口。這是正常社交的一種常態。

另一方面,我們的性格決定了我們在社交活動中作出的反應

1.慢熱型和被動型

對於一個性格比較慢熱的人,或者性格比較被動的人而言,幾乎是不會主動接近陌生人的,更不用說主動打招呼,說客套話了。對於慢熱型和被動型的人而言,社交本就是自身的短板,不如一些“自來熟”那般如魚得水,因而不會主動出擊,多數會選擇反覆觀察後再做決定,有的可能連看都懶得看。

2.自卑

有時候,一個人不願意主動和陌生人說話,是因為他對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擔心自己說錯話。這很可能是因為他從小經常被批“不會說話”,也可能是後天遭遇了什麼重大挫折,導致自信心受損,因而在陌生人面前不夠自信,不敢輕易露面。而他本人,也為此煩惱。

3.清高

清高在以前指的是不慕名利、不同流合汙;現在指的是不合群、孤芳自賞。然而即使是孤芳自賞,清高的人有時候迫於壓力或面子,也是會參與社交活動的,只是相對而言,他們不會那麼主動和人套近乎,而是等著別人去找他們套近乎。

4.佛系

佛系,是近幾年的流行詞,最早來源於2014年的日本雜誌,於2017年火遍朋友圈和網絡。作為一種現象,佛繫有著看破紅塵、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狀態和生活態度,在網絡流行語中,帶著幾分調侃。一個看起來很佛系的人,對於周圍的某些事物有點不那麼在意,陌生人對他們而言,就像風一樣的透明。因此,他們很少主動和陌生人打招呼。

除了性格原因,見到陌生人話都不願意說,有沒有可能是社交恐懼

我們需要先了解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又叫社交焦慮症,常見於青少年和成年早期,主要表現為對社交場合和人際接觸的過分擔心、緊張和恐懼。患者常常在一些諸如開會、聚餐、發言等公共場合害怕自己做出一些令自己尷尬的言行而苦惱不已。其主要表現有:

1.心理方面

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主要表現為在社交場合面紅耳赤、說話聲音發顫,內心十分焦慮自己會出醜或說錯話。並且,患者明知道自己這種焦慮是不合理的、多餘的,但是還是控制不了的擔心。

2.軀體方面

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往往伴有一些植物神經性紊亂的反應,例如,心跳加速、出汗、呼吸急促、聲音很細很抖,甚至可能會覺得心慌氣短。

3.社會功能方面

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常常主動迴避社交或社交場合,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並且對別人的看法很敏感。有工作任務時,往往不敢爭取或接受,因而錯過不少好機會。面試時,也往往因為內心的焦慮影響了他的正常發揮,甚至於舉手發言、作報告,都可能因為他的過分焦慮而導致出錯,對個人的社會功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不過,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雖然在共同場合會出現不合理的緊張、焦慮,但他們在自己的親友之間的私下接觸時卻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怎麼判斷自己是否社交恐懼

很簡單,只要看你在公共社交場合或面對陌生人時,是否有過分的緊張,心跳加速、手心或額頭等部位出汗,並且知道明知自己不該有這種焦慮卻還是控制不住等社交恐懼症的表現。如果有,才需要考慮自己是否社交恐懼症。如果沒有,那可能只是個人性格的原因。要不要改變,則看你自己。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共同探討。


這裡是心理諮詢師裡外雅堂,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點個贊;如果我的回答對您和您的朋友有幫助,請轉發給他們。謝謝!


裡外雅堂


這是與陌生人缺乏同調性而產生的距離感造成的一種狀態,不屬於社交恐懼,也就是說你與陌生人之間的關係是有距離的,因為相互之間的不瞭解,尤其是你不瞭解陌生人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不論從愛好、興趣以及你們思維的方向都不瞭解,所以也就產生了間隔性的距離,語言類溝通也就會減少或者沒有。

在一般情況下,包括客套之類的話,都是由於雙方之間有一方的語言表達後,另一方才可能發起回答式的客套話之類的語言,當對一個陌生人,不論他是否發起問好或者客套式的詞語,而你不理解或者是內心牴觸,也就是根本不想理解的前提下,所以客的話之類的語言也很難表達出來。

人與人之間接觸其實挺微妙的,尤其是以一個陌生人之間的接觸,如果沒有相互之間連帶的關係,也就是工作上業務或其他避孕知識,一般情況下都不會用語言與之交流,可以這麼說,也就是沒有利用價值的前提下,你不願與之交流是很正常的,當有價值而非必須的時候,這種交流也未必是必然的,而交流更是暢遊在現代社會中的基礎。

尤其人與人之間相互的瞭解是最為重要的,這就是同調性的存在,也就是說兩個人之間如果要想把關係處的很好,必須存在著同調性,而這個同調性也就是雙方的興趣愛好,思維以及各種行為模式都很接近,這樣兩個人的關係才好建立,也容易將這種情義性的情感延續下去,所以人也必須建立一種以他人相互交流,破除陌生感覺的能力。

當然這種同調性的存在必然是有階段性的接觸才能夠產生,如果雙方之間只是陌生人,不可能產生這種同調性,那麼就是產生第一好感,也未必能發起這種同調性,所以當見到一個陌生人一句話都不願意說,或者是連課的話都不願意說,這一個人的性格都有直接的關係,屬於正常的非病態的,但是在人際交往當中卻屬於異常的而非正常的。

但如果你要想暢遊在人際交往的社會當中,最好是逐步的調整過來,把這種見到陌生人一言不發,或不愛打招呼的習慣改掉,因為你不知道這個陌生人是否對你有利用的價值,或者取向的價值,人與人之間相互關聯的主要目的是相互幫助,在這種前提下如果建立起一種信任,將關係更加緊密的聯繫,不論對自身的發展及其他方面都會有幫助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當今社會,如果不能很好的與他人交流,將是你事業或工作上發展的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