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們這些不瞭解天文學和物理學的人來說,黑洞是什麼?

我們來看一下業餘天文學家、研究人員及作家Martin Silverant在天文在線上的回答:“

我會分四個部分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黑洞是什麼?第二,黑洞是如何形成的?第三,為什麼黑洞會有如此強烈的引力場?第四,黑洞的解剖結構是什麼?

首先,黑洞是什麼?

黑洞是空間中的一個位置,它的引力場非常強,以至於其逃逸速度超過了光速。這意味著你需要大於光速的速度(在物理上這是不可能的)才能逃離黑洞。

因為沒有光可以逃脫黑洞,所以它是黑色的。當然,這不是你襯衫的那種黑色,因為襯衫它的黑色是能夠反射光線的。而黑洞,它根本不反射光線,所以它是最黑的。

對於我們這些不瞭解天文學和物理學的人來說,黑洞是什麼?

【下面的圖片是對黑洞的一個很好的類比,在黑洞中,超過某一點的水流是如此強烈,以至於再大的速度也不足以逃離它。

這確實是一個相當完美的類比,因為雖然我們不能直接研究黑洞,並且我們也不能觀察得到它們或觀察它們的內部(我們只能從它們影響周圍恆星的引力場中推斷出它們的存在,我們可以看到來自流入物質的輻射),但我們可以研究黑洞的類比,其中一個研究霍金輻射(黑洞被認為是一個緩慢蒸發的過程)的類比利用了水流。】

對於我們這些不瞭解天文學和物理學的人來說,黑洞是什麼?

瞭解了黑洞是什麼,我們來聊聊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這一切都始於一顆大質量恆星。當恆星將氫聚變成更重的元素時(這一過程被稱為熱核聚變),產生的熱量會產生一個向外的壓力,這會抵消來自重力的內力。本質上,熱壓可以防止恆星在自身引力下坍塌,只要恆星有燃料熔化併產生熱量,熱壓和重力就是平衡的(稱為流體靜力平衡)。

在某一時刻,恆星耗盡了燃料,這意味著熱壓降低,而重力就會佔據主導地位。這就是核心塌陷發生的時候。核心塌陷發生之後,有三種情況:末端質量低於錢德拉塞卡極限的太陽質量1.4倍的恆星將坍縮成白矮星,末端質量介於錢德拉塞卡極限和托爾曼—奧本海默—沃爾科夫極限(即TOV極限)之間的恆星將成為中子星,末端質量高於TOV極限的恆星將成為黑洞。這個末端質量與至少25倍於太陽質量的初始質量相關。

對於我們這些不瞭解天文學和物理學的人來說,黑洞是什麼?

【我們不妨假設上圖中的恆星有30個太陽質量。當核心坍塌時,會發生一種稱為超新星的爆炸,它會將大量物質噴射到太空中。這則是一張真實的超新星圖像。

在下面的圖像中,你可以看到恆星的初始質量與其結束質量之間的關係。對於一顆初始質量是太陽30倍的恆星來說,它的最終質量大約是4個太陽質量—足以形成一個黑洞。

我在圖片上標出了兩行,作為如何閱讀這幅圖片的例子。一顆初始質量為25M☉(太陽質量)的恆星,其末端質量約為2M☉(要記住TOV限制為2-3M☉)。我還用藍色標記了一顆30M☉的恆星,正如你所看到的,它的末端質量是4M☉。此外,你也可以看到,任何初始質量低於25M☉的恆星都將成為質量為0.88M-1.44M☉的中子星。】

對於我們這些不瞭解天文學和物理學的人來說,黑洞是什麼?

接著,我們不妨研究一下,為什麼黑洞會有如此強烈的引力場。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關鍵的部分:引力場的強度取決於兩個因素,一,物體的質量;二,你離物體的距離有多遠。

【我們來看上面的恆星,它的半徑比中子星和黑洞大得多。然而,這一比例還遠遠不夠,因為中子星和黑洞遠遠小於這個比例。雖然太陽的直徑為139.14萬公里(和1個太陽質量),但中子星的直徑通常約為20公里(大約1.4個太陽質量),一個質量為3個太陽質量的黑洞被認為被壓縮到一個點,儘管在這個質量下它的史瓦西半徑(或引力半徑)約為8.86公里(直徑17.73公里)。稍後,我會更多地談到史瓦西半徑。

對於我們這些不瞭解天文學和物理學的人來說,黑洞是什麼?

這裡有三個質量增加,但半徑減小的物體。現在,雖然由於質量的不同,這三個物體都有不同強度的引力場,但它們的半徑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我們假設這三個物體的質量相同,但大小不同,那麼為了使得來自恆星的引力場與來自中子星的引力場相同,你必須在恆星內部。但是,要體驗與普通恆星相同的中子星引力場,你需要遠離它直到一段距離之外(由中子星周圍的黃色圓圈表示)。所以你看,在質量相同但半徑較小的情況下,你可以更接近中子星,就像你可以接近普通恆星一樣,所以你會在中子星的表面體驗到更強的引力場,就像普通恆星上的引力場一樣。黑洞有更大的質量和更小的半徑(假設是點源),所以當你接近它時,它的引力場真的很極端。極端到即使是在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光也不能逃逸,就像我們一開始看到的那樣。】

對於我們這些不瞭解天文學和物理學的人來說,黑洞是什麼?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去解剖一個黑洞,它的結構會是什麼。

【現在我們先來看看有趣的部分。黑洞的成分是什麼?在下面你可以看到黑洞相關部分的簡化版本。首先,我們會談到黑洞是如何壓縮到一點的。至少,這是假設的,儘管在現實中我們的確不知道黑洞是否真的是一個點源。不管這個點源是物理的還是數學的,它被稱為引力奇點。這個奇點有一個逃逸速度超過光速的區域,這個區域由史瓦西半徑定義。這個甚至連光也逃不出黑洞的邊界叫做視界,這是時空中的邊界。

在質量曲線時空,黑洞之中的情況下,質量密度曲線時空,以至於光被捕獲。下面的圖像給出了一些概念,儘管如此,請記住,這是空間扭曲的二維表示,而實際上空間是三維扭曲的。因此,更好的設想是時空向內彎曲,形成一個重力井(如下圖中的b所示)。

對於我們這些不瞭解天文學和物理學的人來說,黑洞是什麼?

準備好學習更多技術性的東西了嗎?讓我們來看看更完整的黑洞解剖圖。下圖是史瓦西黑洞,這是一個最普遍的黑洞模型。這是一個不帶電荷的非旋轉黑洞。人們認為不存在不旋轉的黑洞,但史瓦西度規提供了一個簡單的黑洞模型。再往下我們再去看一個旋轉的黑洞。

如你所見,與基本的黑洞解剖學相比,這裡還有兩到三個額外的組成部分。黑洞有一個外視界和一個內視界,或稱柯西視界。柯西地平線的一側包含封閉的類空間測地線,另一側包含封閉的類時間測地線。測地線是曲線空間中兩點之間的最短路徑。當物質落入黑洞時,它會走儘可能短的路徑,在柯西地平線之外,時空測地線會顛倒過來。因此,在內部事件視界之外,你不再是在空間中旅行,而是在時間中旅行。因此,如果你跨過這條地平線,你將走向你不可避免的未來,而那,就是奇點。

對於我們這些不瞭解天文學和物理學的人來說,黑洞是什麼?

在史瓦西半徑之外,有一個被稱為光子球的邊界,在那裡,重力足夠強,以至於光子(光粒子)被迫在軌道上運動。超出該邊界,你會向事件視界移動,但在光子球體處,光子將在軌道上移動至少一小段時間(軌道不穩定)。光子繞圈運行的有趣之處在於,當你位於光子球體時,從你後腦勺開始的光子會圍繞黑洞運行,然後會被你的眼睛捕捉到,所以你會極有效率地看到你的後腦勺。這很奇妙,不是嗎?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旋轉黑洞,它要麼是克爾黑洞(不帶電荷的旋轉黑洞),要麼是克爾—紐曼黑洞(帶電荷的旋轉黑洞)。而黑洞只有三個基本屬性:質量、電荷和角動量(自旋)。

對於我們這些不瞭解天文學和物理學的人來說,黑洞是什麼?

恆星不停旋轉,當一顆大質量的恆星坍縮成黑洞時,它的角動量不僅在黑洞中守恆,而且隨著半徑的大幅減小,它的角動量也會增加。試想一個滑冰運動員,當她收緊雙臂時,她的旋轉速度會增加,因為這會降低她的轉動慣量。

由於離心力的作用,黑洞的旋轉使得史瓦西半徑變得扁平。另外,引力奇點不再是點源,而是二維環奇點。旋轉黑洞的另一個重要的附加成分是勢層,這是一個超出外部事件視界的區域。電氣球在旋轉黑洞的兩極接觸到事件視界,並在赤道延伸到更大的半徑,根據黑洞的旋轉速度,電氣球的形狀要麼是扁球體,要麼是南瓜形。

對於我們這些不瞭解天文學和物理學的人來說,黑洞是什麼?

當黑洞旋轉時,它在旋轉方向上扭曲時空的速度隨著距離視界的距離而減小,這意味著離視界較近的時空將比距離視界較遠的空間扭曲得更嚴重。此過程稱為框架拖動。由於這種拖拽效應,除非對象相對於局部時空以比光速更快的速度移動,否則相對於遠距離的外部觀察者而言,勢層內的對象不會顯得靜止不動,而這是不可能的。然而,由於勢層位於事件視界之外,該區域內的物體仍然可以通過黑洞的旋轉而獲得速度而逃離黑洞。】

作者: Quora

FY: 羅導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