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複習迎考,家長這樣陪孩子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

學習雖說是孩子自己的事,但現在的社會大環境下,有多少家長是一點也不過問孩子學習的呢?

特別是期末複習迎考階段,孩子的學習,似乎成了全家所有人心中的頭等大事。

我們當然不提倡,學校、老師把教孩子知識的任務,轉嫁到家長頭上來。今天所要講的,有關幫助孩子事半功倍複習的技巧,也並不是從知識點角度來談的。

期末複習迎考,家長這樣陪孩子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

小女孩在認真地讀課文

我一直認為,孩子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在家裡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比多學會做一種題型、多背出一篇作文範文,要重要得多。

這裡就有4個實用的技巧,家長可以參與其中,幫助孩子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事半功倍的複習迎考。

期末複習迎考,家長這樣陪孩子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

小女孩目不轉睛看著電腦屏幕

1.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今年由於過年早,放寒假的時間也提前了,期末考試幾乎是元旦一上來,就差不多緊鑼密鼓地開始了。

又趕上聖誕狂歡、元旦跨年、年末促銷等各種活動,不少家長自己也快要不能沉下心來安心工作了。

每天回家和家人談論著今天辦公室裡大家又組團買了什麼東西,划算得簡直像是不要錢似的。某某商場跨年也非常大的折扣,到時候一定要去搶購。可能還會詢問孩子的意見,寒假過年去哪兒度假。

於是自制力更弱的孩子,便沒一點兒想要學習的心思了,整天心裡在憧憬著跨年媽媽帶我去哪吃大餐,寒假的旅遊攻略也該早早做起來了。

如果真的是出於必要,想和孩子一起討論活動如何安排、假期怎麼過,可以抽出某個晚上,孩子作業都做完了,全家圍坐在一起一塊討論。

討論好了,一家人也做個約定,這事就這麼定下來了,接下來該努力學習的學習,該好好上班的上班,大家都暫且不再提玩樂的事兒了。

期末複習迎考,家長這樣陪孩子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

在家帶眼鏡的可愛的小男孩做作業

2.幫助孩子合理制定複習迎考期間的作息時間

有了第1點的鋪墊,相信家長們不太會再說,“走,媽媽帶你去吃聖誕大餐去,今天的作業先放一放了!”或是“你趕緊把作業做完呀,週末商場有活動,趕緊去買幾身過年的衣服。”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梳理,這次期末考要考哪些科目,剩下的這10多天裡如何分配複習時間。每天覆習哪幾門課,每門課複習多少時間等。如果真的有聖誕派對、跨年活動,那麼當天的複習進度如何科學合理地分配的其他幾天中去。

玩的時候盡情玩,學習的時候也要專心致志,同時注意勞逸結合。

期末複習迎考,家長這樣陪孩子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

媽媽帶著女兒子在書店裡挑選複習資料

3.不當著孩子的面指責、抱怨學校和老師

期末複習的時候,各科老師佈置的作業量肯定都會比平時會多一些。但我們也應該相信,老師佈置這些作業的初衷,是為了孩子能夠更好地鞏固這學期的知識點,能夠學有所獲,在期末考中考出好成績。

我們不應當著孩子面去抱怨老師的做法,是多麼的不妥當、不合適。甚至是詆譭老師,“你們老師腦子怎麼想的?佈置這麼多作業,做到什麼時候去啊。他怎麼做老師的啊,學校裡不弄都要帶回家弄,那要他老師幹什麼啊?”

這樣會刺激孩子的厭學心理,也會影響孩子對老師的尊敬、認同。課間和同學聊天的時候可能也會“說漏嘴”,“我媽說了,老師佈置這些作業就是不對的!”

要是有同學斷章取義去給老師打小報,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真的對孩子沒什麼好處。

家長更應該做的,是給孩子強調家庭作業的正面意義,督促孩子做題時專心,不故意拖時間、磨蹭。

期末複習迎考,家長這樣陪孩子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

媽媽和兒子一起看書

4.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都不替代孩子寫作業

還有的家長,看到孩子有那麼多作業,自己心裡比孩子還要著急。要是孩子一“卡殼”,一道題目看超過半分鐘,就急吼吼地說,“這道題這麼簡單你都不會做嗎?你只要……就好了呀。”於是孩子

只是按照家長的思路,把答案聽寫或抄寫一遍,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收穫。

真的想要教孩子的話,一定要“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幫助孩子把一道題目吃透,深挖背後的知識點、概念,清晰解題思路。這樣即使花費了不少時間,但之後孩子遇到類似題型或是變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期末複習迎考,家長這樣陪孩子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

孩子一筆一劃地認真書寫

期末考試一直被認為是一學期中“地位”最高的一次考試。它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孩子的學期總評、甚至是學年總評。

但究其本質,考試的根本目的是檢測孩子一學期以來的學習情況,讓孩子能夠知曉自己擅長和欠佳的領域、板塊,對之後的學習能夠有側重點、有目標有計劃。

所以家長也不必過於給孩子強調期末考試的重要性,甚至給孩子過多的心理負擔。“考不好看我怎麼收拾你!”,“考不到90分你寒假天天給我做題,別想著出去玩了。”

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讓複習事半功倍,有時光靠孩子自己可能真的不夠。還需要家長的配合與幫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