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语文中学学科教学评估有什么建议?

清水云烟117501


一是要注重语法。课本上语法都安排在最后,大纲规定不在考试之列,所以一部分教师不讲语法。我认为,语文教学迫切需要教语法,学生也迫切需要学语法。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选入课本的文章都要求学生能读懂,掌握其精神实质,而对于课文实质的把握又离不开各种语法知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又一重要内容,实际上,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作文能力就是一个重要标准。而目前中学生作文的突出毛病是错别字连篇,辞不达意,病句多,常见的修辞格不会用,更谈不上有什么文采。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平时作文训练得少以外,不会语法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学生很少懂语法,因此在平时的说话、作文中常出现一些让人难以听懂、读懂的句子,有的甚至滥造词语,写出来的句子也常常是成分不全。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规范地使用现代汉语。语文是一门工具课,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因为其他各门功课都要用汉语准确的表述出来。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数学试题都读不懂,你又怎能要求他学好数学?更谈不上让他将来要从事这门学科的研究了。所以应大力加强汉语语法的教学,教学方式可结合作文或练习讲评随机进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规范地使用汉语。

二是注重多媒体运用。语文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注意体现一定的世界气息和时代精神,也就是教时代所当教,学时代所当学,能为时代所用。教学媒体的丰富为我们选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多媒体教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首先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急待提高。有的上课使用多媒体纯粹是为了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不顾实际情况,只是为了迎合潮流而用,屏幕上显示的是填充题、选择题、简答题,生动的教学过程演变为通盘题型化。还有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由教师制作课件,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明白就行。这样缺少语文教学最关键的一环──感悟,削弱了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深度。从实践来看,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引起兴趣,解析难点,突破重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太多了,很容易使学生对内容的表层产生暂时兴趣,不会去深层次地研究、探讨语言文字内部蕴涵的更多的乐趣。另外,在使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时,不能主观地以教师本身的审美情趣来设计课件的声音和图象,更不要把课件制作的花花绿绿。课件的展示过程应和学生的思维过程紧密吻合,而不应该是给学生展示问题,然后展示答案。还有,有些课件纯粹是老师教案的复制品,或者是将多媒体设备变成新时代的幻灯机。时代的发展给语文课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但不会改变语文课的根本性质,语文课应该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中心,多媒体教学只是手段,该用的时候才用,例如,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普遍存在费时、费劲、效果差的问题。再加上评析方式为教师讲、学生听,成为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活动,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学生的作文能力难以提高。而借助多媒体进行作文评析修改,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作文课堂教学质量,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通过电脑的操作,把习作中的错误字词,不足之处或优秀词句以不同的颜色或字体显示出来。这样,既便于学生注意,又有助于集体帮助修改。然后,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鼓励全班同学集思广益,团结协作,让文章进一步完美起来。通过课堂上对习作的欣赏与评价,对学生的鼓励与表扬,增强了学生的鉴赏力,培养了学生努力作出精品文章的竞争意识,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了他们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情操。另外,由于计算机反馈及时,适时评改使学生及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跪射俑


我本人是安徽省示范高中的高中语文老师,教了38年的书,结合我个人教学实践来说说对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评估的几点看法:

1,高中语文在教语言时,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在教文学作品时,应该让学生发现文章之美,品味美在何处,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在教议论文时,就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并且从中提高写作能力;在教先秦诸子散文、唐诗宋词时,就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具体到每节课,老师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那要根据课文的本身因文施教。

2,要降低高中语文课的难度,尽可能确定量的标准,比如高中古诗文篇目的背诵就有量的标准,那就要严格执行。如果觉得数量不足,可以增加一些,关键在于定量,多一点少一点都不是问题。除此之外,高中阶段的文言文也是可以定量考查的,为什么非要难倒了学生才满足。例如掌握20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背会20篇文言文,再阅读一定数量的作品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考《史记》、考“二十四史”呢?

3,回答问题之前,我在回想一下,自己在大学里上“汉语言文学专业”时,学习过那些课程,比如“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理论”等,这些学科在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时都会用到。例如,我在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对作者的介绍,清华园的美景,朱自清面对大革命失败的痛苦,作品优美的语言,还是写景抒情的基本技巧。而有些教师哪一个方面都教了,而面面俱到,但我们的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我觉得在上《荷塘月色》等高中阶段的抒情散文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写景抒情的基本技巧上,并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人感悟和认知,让学生自我成长,感受学习和成长的乐趣。比如舒婷的《致橡树》一首诗,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就要教会学生欣赏诗中的美在何处,那就是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让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的人格。于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在高考时在做“文言文”、“现代文阅读”时,在写作文时,都可以帮助考生能够获得高分。


百花亭杂谈


我是风飘心弦,很高兴参与到这个问题的讨论中:首先需要明白的一个问题是:这里的学科教学评估,指的是各省制定的学科教学评估,还是一般老师们所说的教学测试。

前者包括学科管理、学科研究、课堂教学三大一级指标和制度建设、教学计划、师资配备、课程研究、教学研究等十八项二级指标在内的一个系统。这是一个系统,对于一线的我,不敢妄加评论。

后者就是我们所说的测试。对这一点我还是有些看法的。

1.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一点在语文考试中很难得以体现。比如说话能力的考察就不是很好操作,一般考试中往往舍弃了这一点。

2.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考察。一般的考试,着重考察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能不能很好的应用老师所讲的课程的要点。很难灵活去在实际生活里活学活用。比如说口语交际,注重场合、语气、表情、感染力、说服力等。

3.对于综合性学习的考察也仅停留于纸上,说是纸上谈兵,一点不假。

考试一般来说是教学的指挥棒,如果仅仅为了考而教是不够的,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我觉得人文性应该更强一点。语文学科的考试也应该有大的改变。

以上是一些自己粗浅鄙陋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