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評:互聯網為脫貧攻堅注入“洪荒之力”

□圖/李靜嫻 文/秦敏雯

漫評:互聯網為脫貧攻堅注入“洪荒之力”

近日,縣長直播間“帶貨”刷遍網絡。疫情之下助農直播,為農民解決滯銷農產品,通過網絡將“流量”盤活轉化為扶貧的新引擎,貧困地區農產品銷量不斷攀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脫貧攻堅戰突遇疫情阻擊戰,任務更加艱鉅。前不久,中央網信辦等4部委聯合印發的《2020年網絡扶貧工作要點》提出,把網絡短板補得更紮實一些,把信息基礎打得更牢靠一些,推動網絡扶貧行動再上新臺階,不斷激發貧困地區內生動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互聯網作用,最大限度釋放網絡紅利,就能為撬動脫貧攻堅的“硬骨頭”加速助力,攻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

激活脫貧攻堅的動力。信息化時代,要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就要用好互聯網這個“寶”,發掘各個環節的綜合優勢和內在潛能。縣長直播“帶貨”正成為扶貧新“姿勢”,也為貧困戶注入脫貧信心。就在今年2月15某直播平臺上,約1萬名農民“主播”集體開播賣菜,有的農民“主播”還聯合起來,在各自直播間互相“帶貨”,產品豐富了,人氣兒旺了,銷量也上去了。從親眼見到親身試,流量為銷售量鋪路,也激活脫貧攻堅的動力,讓貧困群眾走出“窮窩”的腳步更加堅定有力。

釋放產業扶貧的活力。特色農產品、民宿等原本“藏在深山無人知”的“弱勢”產業,搭乘互聯網的快車,一下子變得炙手可熱起來。智慧旅遊、創意民宿、雲農場等創新型產業,將自然風光、人文資源融入數字經濟;“互聯網+”拉動品牌農業闖世界,農特產品“接網觸電”,現代農業“換擋升級”,湧現了一批“脫貧網紅”,農村經濟跑出了發展的“加速度”。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脫貧攻堅注入新力量,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推動社會各界參與扶貧。網絡扶貧釋放產業扶貧活力,帶來的是“乘法效應”式的驚喜,打開了脫貧致富的廣闊空間。

增強脫貧致富的能力。今年因為疫情,春耕春播在“線”進行,線上服務、直播教學等在各地出現。通過網絡直播、在線培訓等方式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指導農民恢復農業生產。農業部門專家教授通過“網絡直播”傳授種植技術,貧困農民通過網絡認認真真地學,新型農業人才“破土而出”。深化信息惠民服務,加強農民信息素養培訓,通過運用線上培訓等方式,很多地方的貧困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等提升了職業技能,成功實現就業。一根網線,聯通大千世界,增強脫貧致富的能力,也連上增收之門,好日子奔湧而來。

在脫貧收官之年,更要提升“戰鬥力”。產業上“連數”,消費上“連網”,互聯網為脫貧攻堅注入“洪荒之力”。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只要我們腳踏實做、齊心協力幹,就一定能打贏這場硬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