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向死而生,直面困难,人生活得是爱和顽强

诺贝尔奖《老人与海》:细数一个硬汉老人的顽强

文/感悟

海明威一生写了许多小说,比如《大阳照常升起》、《没有女人的男人》、《胜者无所得》等。其中《老人与海》是他写得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于1952年出版。1953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喜提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也让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获取了突出地位。

《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位风烛残年的老渔夫圣地亚哥,在大海上三天独自和大马林鱼,鲨鱼博斗,最后却带回一副鱼骨的故事。

《老人与海》:向死而生,直面困难,人生活得是爱和顽强

图片来源网络

小说中没有华丽的语言,以首尾人物、地点、时间的呼应,用言简意赅的文字讲述了一个普通老人,在与困难斗争中表现出的顽强,刻画出了一位伟大的"硬汉"人物形象。

有人说老人最终是个悲伤的失败者,也有人说老人精神上成功了。在我看来,老人不惧怕困难的精神值得你我学习。细读知道,小说中老人遭遇重重困难,拼尽全力突出了重围,是爱的力量和他身上3种顽强持质支撑了他。

《老人与海》:向死而生,直面困难,人生活得是爱和顽强

图片来源网络

01

爱的力量

小说开篇出现的第二个人物是个男孩,他叫马诺林,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老人教会了这男孩捕鱼,男孩爱他。

男孩被自私的父亲叫走,离开老人圣地亚哥上了一条所谓"幸运"的渔船。可马诺林爱这个5岁就教他打渔并救过他命的老人,每次老人空手回家时,他都去帮老人拿桅杆,给老人送吃的,陪老人去露台饭店喝酒,给他拿旧报纸,帮他准备鱼饵,听老人讲棒球的故事。

马诺林是唯一 一个和老人一样,相信他在第85天交好运捕大鱼的人,男孩的爱给了老人巨大的勇气和力量。

《老人与海》:向死而生,直面困难,人生活得是爱和顽强

图片来源网络

小说最后,马诺林看到老人的小船和鱼骨后,撒腿跑去窝棚看熟睡的老人。当看到老人划破的双手和疲惫的身体后,马诺林心疼地哭了。当即对老人说:"我不在乎。我昨天逮住了两条。不过我们现在要一起钓鱼,因为我还有好多事要学。"

马诺林自己决定今后和老人一起,他要保护老人。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是回应,是看见,是链接。

爱,是世界上最有力量,也最温暖的语言

《老人与海》:向死而生,直面困难,人生活得是爱和顽强

图片来源网络

也许大家都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条通往山顶的道路非常难走,崎岖不平。一位年轻力壮的男人,背上背着小包,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走着。

在年青人刚要停下歇会儿的时候,一名小女孩背上背着一个小男孩,从他身边缓缓经过。年青人便同情起小女孩来,对她说:"小姑娘,这难走的山路,背着那么重的小孩一定很累吧?"没想到小女孩白了他一眼,反而不高兴地说:"你觉得累,因为你背得是包袱,而我背得是我弟弟"。

年青人恍然大悟。

美国剧作家 盖伊·博尔顿说:爱,就得把所爱的人的幸福置于自己的幸福之上。

也就是说,小说里的老人圣地亚哥,也正是有了爱的力量,才将自己本身的顽强特质发挥到了极致。

《老人与海》:向死而生,直面困难,人生活得是爱和顽强

图片来源网络

02

老人3种顽强特质

一 乐观的心态

小说开篇就点出老渔夫圣地亚哥接连84天出海,都是空手而归,捕了大半辈子鱼,却连自己的生计都顾不上了。这让附近的年青渔人嘲笑他,年岁大的渔人同情他。对他最失望的,是亲手送孩子来和老渔夫学捕鱼的马诺林父亲,在老人前40天一无所获时,他就让孩子上了别人的渔船,还和马诺林说老人就是一个"倒霉鬼"。

对于他们的言行,老人并没有生气,他相信自己。

"我给你弄四条新鲜的来吧。"

"一条,"老人说。他的希望和他的信心从没消失过。这时可又像微风初起时那么鲜活了。

"看这海流,明儿会是个好日子,"他说。

"你打算上哪儿?"男孩问。

"驶到远方,等转了风才回来。我想不等天亮就出发。"

《老人与海》:向死而生,直面困难,人生活得是爱和顽强

图片来源网络

从小说中男孩马诺林和老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老人非常自信地为下一次出海做着准备,他对第85天出海捕鱼充满了希望。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

难题,是生活中人人都会碰上的,但有的人总是用"算了吧,我不行的"轻易地就放弃了挑战;而有的人却有着非常阳光的心态,坚信"我可以的,再试几次看看"。就像小说中的老人一样,内心乐观、积极、不气馁,他离成功也就近了一步。

诸葛亮兵法中有句话说:善败者不亡。

《老人与海》:向死而生,直面困难,人生活得是爱和顽强

图片来源网络

二 理智的头脑

可是我必须把它拉得极近,极近,极近,他想。我千万不能扎它的脑袋。我该扎进它的心脏。

"要沉着,要有力,老头儿,"

要杀死它只有用这个办法,"老人说。他喝了水,觉得好过些了,知道自己不会垮,头脑很清醒。看样子它不止一千五百磅重,他想。也许还要重得多。

老人忍受左手抽筋,也紧拽着钓索,用手和背承受着鱼托拉钓索的力量,直到手出血也不松开;累了时,他让鱼拉着兜了一圈又一圈;他见鱼不动了,也赶紧休息保存体力……直到最后将大马林鱼杀死。

小说中用大量细致的文字描写老人和大马林鱼博斗,写他自言自语。我想作者在这有两个用意。一是承上启下,为接下来鲨鱼夺食埋下伏笔。二是重点突出老人当时虽然很艰难,但他头脑却非常清醒,理智,按着计划一步一步实施。

《老人与海》:向死而生,直面困难,人生活得是爱和顽强

图片来源网络

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就说过:理智的人面临危险,会急中生智,可以说,比平时更聪明。

我邻居曾说过她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是她刚拿驾照不久,新鲜加兴奋期,就想去摸车,感觉自己是老司机似的。那天家里水果刚好吃完了,她开着老公的开就去了水果批发场。

我们这批发市场地盘大,经营着全市的水果、蔬菜批发,菜农、果农、商贩、零售、散客户络绎不绝,那叫一个车水马龙啊!

邻居朝前开着,正准确右转,眼睛瞟向车窗外看热闹,这时突然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骑着自行车冲了出来,正经过车前。邻居大脑瞬间空白,但她马上清醒下来,踩刹车!心里一想,脚就踩了上去,车马上停了下来。

骑车的老人也回头望了邻居一眼,估计也吓得不轻,如果邻居多迟疑一会,如果她把油门当车刹,后果不堪设想。

理智的头脑,可以阻止事态发生严重或将伤害降至最小,从而不会让整件事发展到不可收拾。

古罗马著名法学家和哲学家西赛罗说:理智可以说是生命的光和灯。

《老人与海》:向死而生,直面困难,人生活得是爱和顽强

图片来源网络

三 不服输的精神

可是我杀死了这条袭击我的鱼的鲨鱼,他想。而它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登多索鲨。

它咬掉了约莫四十磅肉,"老人说出声来。它把我的鱼叉也带走了,还有整条绳子,他想,而且现在我这条鱼又在淌血,其他鲨鱼也会来的。

"然而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小说中这段文字的描写,是全文的中心主旨。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形象活生生站在眼前,一个刚打败大马林鱼,登多索鲨,极度疲乏的老人,在鱼叉、绳子都被登多索鲨带走的境况下,还要面对更多的鲨鱼来袭击自己的大马林鱼。

普里尼说: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

《老人与海》:向死而生,直面困难,人生活得是爱和顽强

图片来源网络

老人的不屈精神,让我想起了今年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四项大奖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电影里的哪吒被申公豹调包,由灵珠投胎变成魔王降世。一出生就祸害人间,生而为魔是上天给他安排的命运。可哪吒骨子里有股不认命,不服输的劲,你说我是魔,我偏要做英雄!

影片里"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是谁只有我自己说了算"。燃爆了全场。

哪吒这种和不公的天命斗到底的精神,和小说里老渔人如出一辙。

泰戈尔说: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我们的意志,才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老人与海》:向死而生,直面困难,人生活得是爱和顽强

图片来源网络

03

直面困难,成就人生

海明威是一位战地作家,看过他小说的人都知道,他有着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总是用很简单的词语表述深刻的内涵。《老人与海》小说里作者只是讲了一个平凡人的故事,但却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不服输的顽强力量!

生而为人,你我有着许多的事要经历:工作中的困惑,爱情上的心酸,孩子的成长,生活里的种种艰难……说白了,人从出生到离去,就是一个过程。困难来了,你怂了,困难还在那,说不定它还会更嚣张;只有直面困难,咬咬牙不放弃,挺一挺再坚持一会儿,困难又何惧?

一直喜欢倪萍《姥姥语录》里的一句话: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愿航行在生活大海上的人们,努力前行,做一个真正不被困难击败的人。

--------------END------------

资料来源:海明威《老人与海》

作者简介:感悟,热爱生活的二孩妈妈。畅游在文字里,向优秀的人靠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