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生命的意义在于永不言败

人,应该思量他生来就该干的事

——从海明威和《老人与海》看生命的意义

海明威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硬汉形象,他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向我们阐述他对于人生的理解:人应该思量他生来就该干的事。


正如书中老人圣地亚哥想的:也许我不该当渔夫,然而这正是我生来就该干的行当;又如海明威自己认识到的:早就知道自己想当一名作家。而不论是圣地亚哥,或者是海明威,都完美地演绎了他们的职业,展现坚强不屈,铁骨铮铮的英雄气魄。

《老人与海》:生命的意义在于永不言败


斯泰因曾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而海明威这个“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在《老人与海》中创造的却是一个绝不迷惘的坚强者。


被人认为是“倒了血霉”的老人,那双眼睛像海水一般蓝,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尽管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他依然坚信自己是不同寻常的老头儿,带着这份希望与倔强,驶向海的深处。他的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对自己职业的决心,是不让环境的变化来影响自己的坚毅。


生命本该如此,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是以实际行动向众人宣告自己的实力。那条十八英尺长的鱼的骸骨就是老人捕鱼的辉煌成就。在海上的日子里,他不止一次地怜悯眼前的鱼,也不止一次地想着如果男孩在这儿就好了。但事实是,他不得不杀死这条鱼,而男孩也不可能出现在这儿。所以,他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的经验技术同鱼搏斗。确实,一个男子汉又怎么会时刻想着依靠他人,而不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战胜敌人呢?



海明威通过梦境向我们展现了老人幼时那一段非洲的记忆。而老人的梦境,呈现出的不仅是不竭的生命力,还有的是从小就开始萌芽的英雄情怀。


卢克莱修曾说:“无论我们迫切追求的是什么,无论我们过去关心的是什么,心灵一直是意在追求的对象,我们在梦中看到的一般就是这些事情。”老人的梦境总共出现了三次,而每一次的梦境中必定出现的就是狮子——骄傲的兽中之王。显然,狮子代表的,正是老人孜孜不倦,就是赌上生命也要追求的信仰。从老人的梦中窥见的,是衬着高耸的海岬和褐色的大山,漫步在非洲金色海滩上的狮子,那般的高贵,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老人与海》:生命的意义在于永不言败


构成梦的内容的任何材料,都是以某种方式源于人的经历,又在梦中呈现和回想起来。而老人梦中的狮子,是小时候到达非洲时的所见。由此可见,老人对于坚韧的认识早在幼年时期就已开始,磨练在骨子里,经过时间的积淀,造就了老人不屈不挠的“硬汉”形象。进一步说,老人的个性,从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海明威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对目标的坚定不移,纵然有些阻挠横在眼前,或是自己心里有些什么疑虑,都动摇不了最初的信念!



大海是整篇故事的底色,一片汪洋,而容身之处却只是亿万分之一都不到的海洋的一隅。宏大的背景之中,有的就只有老人孤索的身影,更显悲壮。M.卡丹说过:“艺术是人类作为对其实际的生命活动的某种倍增而创造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推论,海明威的生活中也充满了寂寞与无奈呢?


因为感受寂寞,所以将满腔的热情投入自己的事业,老人,或者是海明威,不服输的性格带给他们无穷的力量,面对流言,用事实来击碎它们是最好的回应。就算老人的鱼最终被鲨鱼吞食,只剩一具骨架,谁又能说老人不是一个胜利者!

《老人与海》:生命的意义在于永不言败


真正的胜利者不在于物质上的所得或者有一个空名,而是能面对险恶形势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

这应该就是海明威曾给自己一本短篇小说集命名为“胜者无所获”的原因。胜利者,要的不是流于表面的物质形式,而是内在的精神世界的胜利。真正的英雄,不只是永远一帆风顺地打败对手,相反的是,纵然他落魄,在战斗中处于弱势,乃至失败,只要他拥有一往无前的勇气,以顶天立地的形象,以“士可杀,不可辱”的威严面对对手,那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


经历了失败的八十多天,老人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而海明威在经过一段时间创作的低迷期,尤其是《过河入林》的不受好评之后,也通过《老人与海》显示了他的才华并未消逝。海明威曾说:在他灰心失望的时候,支撑着他的是崇高的理想。与文字打交道,是他自己坚信应该选择的职业,也是他毕生攀登的阶梯。走在任何一条路上,没有一个人可以避免遇到挫折与困难。因而,面对绊脚石时不放弃,为自己灌输足够多的信心,就可以走出一条自己的英雄式道路。



在这个世界上,大概也只有海明威能够写出《老人与海》这样不多一字却如此耐人寻味的小说了。莎士比亚在他的历史小说、戏剧,特别是在悲剧描写中,具体刻画了大量的心理活动来凸显真实的性格。而海明威则不同,他运用大量白描手法来描写老人与大马林鱼、鲨鱼相斗的场景,让人如看电影一般地感受到那种壮烈的场面,通过细节,冲击着读者的大脑,无声地传递着老人的耐劳,永不言败。


幼年的经历,注定会对人的一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体现在海明威自己的生活中。中国人常说:三岁看到老。说的就是小时已形成一个人的个性与思考习惯,而这种个性与习惯将或多或少影响到人的一生。卡拉汉在海明威青年时期评价他说:“他的内心深处有种什么东西总是使他想在他所从事的每个行业中都成为行家。” 事实证明他确实做到了。当他认为“只有像参加过拿破仑军队南征北战的司汤达那样的作家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时,他便渴望参战。虽因自身条件而未能如愿,但他以不同于战士的方式参加了战争,并负伤。而他在战场上的经历也确实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一些素材与灵感。海明威更是将这种执著赋予了圣地亚哥。


“写作,即便是在最成功的时候,也是一种孤寂的生活。”海明威自己言道。同时,他又说:“而一个在岑寂中独立工作的作家,如果他确实不同凡响,他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我认为,海明威口中必须天天面对的永恒,就是寂寞,是心灵上的寂寞,无人能懂的寂寞。老人唯一交心的男孩离开他上了别的船,也就象征着老人不仅在物理的范畴上是孤独的,在心灵上更是寂寞的。


狄德罗说艺术家应当是一个哲学家,深入研究过自己的内心,从而看到人的本性。由此可见,海明威深深地挖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意识到不能过分地欺骗自己,沉溺于虚无与自欺之中。希科克在写给海明威的一封信中说:“为什么你写的东西中人人都会带上把枪。”这令我想到了鲁迅,投枪匕首的犀利早已为我们熟知,深深地了解到语言并不抽象,它很实在,以致令许多人望而生畏。


无论海明威自己如何强调象征主义全是胡说,不可否认的是《老人与海》中象征了许许多多人性中的本质。人类的永恒价值下,潜伏着的,不仅仅是一个硬汉,更多的则是冲破社会牢笼,解放人类的不变真理。而这则理论,这则精神,就像男孩延续老人的青春一般,延续至后世,永不凋谢。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句话至今萦绕耳旁,引人阵阵思索:人为什么而生?这个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已存在的原始问题,困扰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无数的先辈们以自身为蓝本,在人生的道路上探索着,向世人交付他们的答卷,引领人类向着文明前行。


海明威用自己提出的“冰山”理论,通过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层薄冰。带领着一代人走出迷惘,在那追思为何而活的道路上,以永不言败的英雄的形象,昂然前行!



参考书目:

《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 著 吴劳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年

《梦的解析》 [奥地利]弗洛伊德 著 周艳红 胡慧君 译 上海三联书店 2008年

《艺术创作,现实,人》 [俄]米·赫拉普钦科 著 刘逢祺 张捷 译 上海译文出版 1999年

《海明威传》 [美]肯尼思·S·林恩 著 田恩铭 译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诺贝尔奖百年英杰——海明威》 [中]杨恒达 著 长春出版社 2001年

《中学百科全书》 苏步青 刘佛年 柳斌 总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