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紫电,乌云,餐饮人的“屋漏偏逢连阴雨”时刻要来了!

坚强,勇敢,果断,识大体,顾大局的餐饮人熬过了国内疫情的寒冬,也顶住了境外疫情的反扑,可是现在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时刻。

装食品的餐盒要涨价了上外卖平台的成本要涨价了包装用的纸品要涨价了,多重利空叠加,餐饮人就像受到了一曲“惊雷'的暴击,正处于致暗时刻。


惊雷,紫电,乌云,餐饮人的“屋漏偏逢连阴雨”时刻要来了!

朋友别怕,我们风雨共担 一路护持相互前行

上外卖平台!? 上还是不上??

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封闭之后,人们终于可以上班了,可是疫情并没有过去,上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吃饭的问题,好在现在外卖比较发达,动动手指,想吃的餐就送到身边,的确很方便。

2月21日,南充市火锅协会网上致信市长信箱,举报美T疫情期间涉嫌涨佣金、垄断经营及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该协会称,美t涉嫌在疫情期间提高佣金。上线的外卖商家从8%的扣点在短时间内停止了,且在一夜之间上调到 20%的扣点,同时还必须要参加优惠 30%-50%的平台活动,以此来活跃平台的流量,另外还要承担一定金额的配送费用。

2月18日,重庆市餐饮商会等四个餐饮相关行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餐饮外卖平台全面降佣的建议函》,呼吁美T、饿了m等外卖平台减免佣金。

惊雷,紫电,乌云,餐饮人的“屋漏偏逢连阴雨”时刻要来了!

2月22日,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发布《云南省22万余家餐企致美团外卖等平台的公开信》,希望外卖平台降低外卖佣金费率。

2月24日,山东省饭店协会、山东省级涉餐饮协会及16市行业协会,向美t、饿了m等外卖平台公开发布《关于强烈呼吁外卖平台全面降费的公开信》。

4月10日下午,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公开发文《广东餐饮行业致美团外卖联名交涉函》,要求美t立即取消独家合作限制等其他垄断条款,以便餐企承接来自更多平台的外卖订单;直接减免整个疫情期间广东省内所有餐饮商户外卖服务佣金5%或以上。


惊雷,紫电,乌云,餐饮人的“屋漏偏逢连阴雨”时刻要来了!

广东餐协联名交涉函

可以说,餐饮业“苦外卖平台久矣”!外面还在下雪,餐饮人依然在冷水中孤独的坚持着。


餐盒用原材料涨价了,聚丙烯涨价了。


惊雷,紫电,乌云,餐饮人的“屋漏偏逢连阴雨”时刻要来了!

PP原料价格涨幅截图

(涨价因数1)北京时间4月10日凌晨,被外界称为“拯救油价唯一希望”的“欧佩克+”产油国会议结束,会议达成初步减产意向,这是欧佩克成立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减产协议。统计显示,聚丙烯产品的期货结算价格已经从2月5日的6468元/吨上涨至4月8日的6800元/吨。此间,价格曾一度上涨至6900元/吨。清明小长假后,聚丙烯市场强势上涨,相关品种涨幅超8%,其中高熔纤维料涨幅高达10%以上。

原料减产了,稀缺了,所以衍生产品就交割少了。


惊雷,紫电,乌云,餐饮人的“屋漏偏逢连阴雨”时刻要来了!

(涨价因数2)受海外公共卫生事件形势严峻影响,医疗防护物资出口需求大增,一定程度上令国内聚丙烯高熔指纤维料的需求再掀高潮。理论上来讲,国内高熔纤维料产量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但近期还是出现了货源紧俏的局面,促成了市场强势拉涨,亦对其他料上涨形成一定联动效应。

餐盒原料聚丙烯也是口罩的生产原料,中石化都拿着原料去做熔喷布去了,导致交割给生产餐盒的原料变少了,甚至拿着钱都买不到料了,这是导致原料涨价的因素之二。


惊雷,紫电,乌云,餐饮人的“屋漏偏逢连阴雨”时刻要来了!


餐饮头部企业,春江水烫鸭先知。


4月初,有网友在微博爆料,“海底捞恢复堂食之后涨价了”。有人直言“再涨下去真的吃不起了”。4月5日晚,海底捞公关部向新京报记者确认,涨价属实,整体菜品价格调整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

很快,海底捞涨价的消息也被迅速传播,甚至在4月6日晚登上了微博热搜。然而,就在争论正酣时,4月10日,海底捞发布致歉信称,“涨价系管理层的错误决策,伤害了海底捞顾客的利益,即日起所有门店菜品价格恢复至2020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的标准”。

涨价事件出现反转的,还有西贝。与海底捞不同,西贝的反转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几乎与海底捞涨价消息发酵的同时,有眼尖的网友发现,西贝也涨价了,4月7日,西贝公关总监于欣向新京报记者否认了涨价。根据他的说法,疫情期间西贝没有涨价,最近一次调价在去年12月,新价格在2020年1月1日之前已全部体现。


惊雷,紫电,乌云,餐饮人的“屋漏偏逢连阴雨”时刻要来了!

但令人诧异的是,西贝董事长贾国龙自己推翻了这一说法。4月11日早间,贾国龙通过个人微博发布声明确认涨价,并表示“这个时候涨价,不对。从今天开始,所有涨价的外卖、堂食菜品价格恢复到2020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的标准。”

对此次餐饮企业们的涨价又道歉,消费者也各有看法。有人认为疫情期间餐饮企业经营困难,适当涨价无可厚非,理解并愿意为之买单。但也有人质疑,头部餐企现在涨价时机不对,是在“败好感”。

也有不少消费者觉得,涨价更多是一种市场行为,合理涨价并非不能接受。只是因为认为涨价时机不太合适而指责,其实是对餐企的道德绑架。


惊雷,紫电,乌云,餐饮人的“屋漏偏逢连阴雨”时刻要来了!

观点锐评

戳扩展链接,了解更多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