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力挺的直播電商:淘汰了電視購物,卻在走電視購物的老路?

馬雲力挺的直播電商:淘汰了電視購物,卻在走電視購物的老路?

從某種程度來說,直播電商是電視購物的延續。

直播電商懟蒙了電視購物,但它似乎又是另一種電視購物。電視購物時期的虛假宣傳和劣質商品,這些原罪在流量大得多的電商平臺上,顯露得更加可拍。

電視購物的白與黑

馬雲力挺的直播電商:淘汰了電視購物,卻在走電視購物的老路?

電視購物在我國已經有40年的歷史。

上世紀70年代,在國外已經風靡的電視購物,給開眼看世界的中國電視人帶來震撼。在改革開放的灘頭陣地廣東,1979年,第一個電視購物節目廣州誕生。 隨後,北京電視臺也看好這一些新興的商業形式,開辦了北京臺的電視購物公司。北京臺在不到兩年裡,將銷售額做到了兩億,這給其他兄弟臺打了一針強心劑,各種電視購物節目在全國省級電視臺開花。

彼時,對於電視機剛剛走入家庭的中國人來說,商品相對匱乏,商品信息嚴重不對稱。這種新型購物方式,以及其中銷售的種種好好壞壞的產品,讓很多電視觀眾眼前一亮。

在電子商務尚未興起的時候,電視購物中主持人加入種種心理誘導技巧,聲情並茂地推銷產品,具有很強地煽動能力。當然,這裡並不是說電視購物不好,只是說新興的購物方式,給傳統的實體商業售賣方式以強烈地對比。

這種情形,像極了微信剛剛興起時,在朋友圈裡做微商的那批吃螃蟹的人。當時的微信用戶還處於懵懂期,更沒有經歷海量信息的錘鍊。當時的情形是,不管在朋友圈賣什麼,都能賣出去。很多人賺得盆滿缽滿。

此後,不僅僅是電視購物節目,隨著有線電視走入千家萬戶,很多電視臺推出了專門的電視購物頻道,在這裡誕生了最早的剁手族。

電視購物界一直流傳著一個教科書式的案例,這個傳奇故事誕生在大上海。 2004年,上海與韓國的一家電視購物集團,聯合成立了中國首家家庭電視購物公司"東方購物"。

2004年,東方購物正式在上海戲劇頻道亮相,當年銷售額1.56億,2008年16億, 2011年突破60億,2014年達到84億。最令媒體津津樂道的,是東方購物用45分鐘時間,給榮威汽車賣出了674輛汽車,平均每分鐘達15輛。

然而,電視購物們傲嬌的年銷售額,在電商那裡,僅用半小時便被打破。2014年的淘寶雙十一,在開始38分鐘時,銷售額已經突破100億。移動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的大潮,迅速將電視購物打入冷宮。

這當然是觀眾用腳投票的結果。

在電商時代,電視購物的三大缺陷成為用戶逃離的重要原因。

首先是電視的空置率持續提升,手機和電腦屏幕將絕大多數電視用戶從客廳中拉走。很多知名電視節目的收視率直線下滑,較為小眾的電視購物節目和購物頻道,收視率當然更為慘淡。

其次,電視購物的信息及時性和信息透明度不夠。用戶往往需要在固定的時間段,觀看每次只能介紹一款或者幾款產品的節目。錯過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電視回播是個笑話,你有幾次回播電視購物的經歷?)。能不能被用戶看到,全靠碰。此外,電視購物的產品大多缺乏透明度,用戶很難像在電商平臺一樣,可以通過貨比三家看這個產品是否貨真價實,更不能獲得其他用戶的使用評價作為購買參考。當然了,電視購物也會錄製一個個用戶使用案例來播放,但大部分觀眾對此只能呵呵。畢竟,吃瓜群眾的智商稅越來越難收了。

最後,電視購物長久以來的充斥的虛假宣傳和偽劣商品,給人們造成了極壞的心理界定,加速了用戶的逃離。

直播電商的愛與恨

馬雲力挺的直播電商:淘汰了電視購物,卻在走電視購物的老路?

在某種程度上,實時流媒體是21世紀電視購物的迭代。

在美國,電視購物渠道在2018年佔美國不到1%。相比之下,實時流媒體可能已經佔中國零售總額的1%。

電視購物死而不僵,從電商的發展來說,"流媒體+電商"的結合,造就了近年來興起的直播電商,可以看做是21世紀電視購物的延伸和迭代,但爆發力呈現天壤之別。

2018年雙十一,電商直播網紅薇婭一天賣了3個億。李佳琦則和馬雲做了一場直播比拼,10秒鐘賣掉1萬支洗面奶,5分鐘賣了15000支口紅。阿里的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在不到九個小時的時間裡,直播賣貨成交額達到百億。

這樣的爆發力,電視購物望塵莫及。

在直播電商時代,品牌和零售商可以根據其產品類別,考慮最合適的直播平臺。例如,抖音是針對美容消費者的最佳渠道,而"淘寶直播"則提供了更大的類別範圍,包括服裝,美容、電子產品、嬰兒產品等。

直播電商爆發力比傳統電商蘊含更大的爆發力,這是因為,實時流媒體與電子商務可以完美融合,其不僅可以充當展示和傳遞有關產品信息的工具,而且還充當了購物者與主持人深度互動的參與渠道。很多剁手族是衝著李佳琦直播來買買買的,這是因為,直播網紅給用戶帶來某種個人關係的鏈接感。

這種戀愛關係可以幫助消費者克服被稱為"選擇悖論"的困惑:如果購物者擁有太多選擇,他們可能會感到難以選擇,最終不買東西。主播們的購物建議,讓消費者可以專注於一種產品,並更輕鬆地做出購買決定。

不過,野蠻生長的直播電商網紅們,也在逐漸成為誇大宣傳和偽劣產品的帶貨人。此前李佳琦的"不粘鍋"變成"不,粘鍋"事件,已經給人以某種電視購物般的厭惡感。

顯然,如果互聯網平臺們不給野蠻生長期的直播電商以更加有效地規範,那麼,用戶用腳投票的事情,難免會再上演。

你覺得直播電商會在口碑上走電視購物的老路嗎?歡迎留言說出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