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ss手術批判之二:年齡因素帶來的限制

【導讀】Nuss

手術是根據槓桿原理進行工作的,由於過於低齡的患兒無法提供槓桿工作的基本條件,這使得低齡患兒無法接受Nuss手術。傳統手術本來是最適合低齡患兒治療的,而由於全社會對Nuss手術的盲目崇拜,使得傳統手術被極度排斥,以至於今天幾乎沒有醫生敢於嘗試傳統手術,無數家長不得不眼巴巴望眼欲穿地等待手術年齡。Nuss手術的出現,的確為不少孩子解除了痛苦,但隨之而來的,尤其是對其他手術方式的徹底否定,是不是值得當今社會反思呢?

Nuss手術批判之二:年齡因素帶來的限制

關於漏斗胸手術的最佳年齡一直存在爭議,而在特定的時期內,主流的意見趨於統一,這主要與流行的術式緊密相關。在漏斗胸治療的早年,由於主要採用開放術式,考慮到畸形的程度、範圍以及患者骨骼的特性,多數作者認為越早做越理想。這顯然迎合了患者家屬的意願。要知道,很多漏斗胸畸形是在人生的早年發現的,如果能在發現的早期便將手術完成,對患兒和家屬都將是個福音。複習早期的文獻,尤其1950年前的文獻【1-3】,可以發現很多3歲以下手術的報道(圖1,2)。這對於今天廣泛接受Nuss手術的患者家長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但歷史的事實就是如此,當年確實有大量小患者很早就得到了治療。

Nuss手術批判之二:年齡因素帶來的限制

圖1,3歲的患兒,來自Ravitch的報道。

Nuss手術批判之二:年齡因素帶來的限制

圖2,2歲的患兒,來自Ravitch的報道。

在開放手術的時代,除了低齡患者外,大量成人甚至高齡的患者同樣得到了滿意的治療,這主要與當時流行手術的特性有關。也就是說,不管哪種年齡的畸形,只要需要矯正,都可以找到適合矯正的方法,只不過低齡患兒效果更滿意罷了。這等於說對患者的年齡是沒有任何限制的。

隨著Nuss手術的出現,年齡的限制成了最令人憂心的顧慮。多數作者認為5歲之下的患者不適合手術,一些較為激進的作者雖將手術年齡的下限擴展到3歲,但對3歲之下的患兒實施Nuss手術是可能引起公憤的。這顯然成了該手術最大的遺憾。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曾接觸過大量3歲之下患兒的家長,他們共同的心聲幾乎都是渴望儘早手術,他們甚至會責備偉大的Nuss醫生:為什麼設計的手術不能用於低齡的兒童?家長的渴求很容易理解,但這確實不能怪Nuss醫生,要怪只能怪Nuss手術。

Nuss手術是根據特殊的原理設計的。如果將其受力和操作過程分解,可以簡化為槓桿工作的機制(圖3)。槓桿工作的原理大家都清楚,具體情況受很多因素影響,而最重要的因素包括兩個方面,即槓桿和支點。在Nuss手術中,槓桿主要指的是鋼板,手術對鋼板的要求與年齡無關,這裡不做討論。支點主要指的是胸壁凹陷外圍的骨性結構,這是決定手術理想年齡的關鍵。

Nuss手術批判之二:年齡因素帶來的限制

圖3,單側鋼板的工作原理可以簡化為純粹的槓桿工作原理。目標物體為前胸壁,支點為側胸壁的肋骨,鋼板為槓桿。

在槓桿的工作過程中,支點必須具備以下基本特性:(1)一定的高度:支點有一定的高度,才能為槓桿繞支點旋轉提供可能,如果支點過低,槓桿旋轉範圍會很小,最終會影響槓桿對目標物體的支撐:(2)一定的硬度:在支撐物體的過程中,重物所有的力以及施加的外力均將作用於支點之上,如果支點沒有足夠的硬度,在重物被支撐之前便被壓變形的話,則槓桿也就無法工作了;(3)合適的位置:槓桿工作的過程,是一個不同力作用並轉換的過程,此時支點的位置直接決定了力的大小。如果支點位置不合適,將嚴重影響槓桿的工作。

Nuss手術採用了槓桿工作的原理,因此支點的諸特性也會對手術的細節產生影響。對於年齡較長的典型漏斗胸患者,由於胸壁的肋骨能夠滿足上述三個特性,因此實施Nuss手術不成問題。但是,對於低齡的患兒,由於肋骨骨化程度低,支點非常柔軟,當鋼板翻轉並放置於肋骨表面後,肋骨會被壓向深部,這不但會降低支點的高度,而且會改變支點的位置,其最終的結果有兩個:其一,因為槓桿無法正常工作而影響中間凹陷的撐頂;其二,因鋼板的壓迫而導致支點附近的胸壁凹陷(圖4)。這兩個結果顯然是醫生和家長都不願看到的。正因為如此,醫生普遍不會嘗試為低齡患兒做Nuss手術。

Nuss手術批判之二:年齡因素帶來的限制

圖4,患兒實施Nuss手術後的側胸壁凹陷。圖中劍突指示為手術疤痕。

除了上述的顧慮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鋼板自身對胸壁的約束。低齡患兒胸廓發育迅速,此過程中一旦受到約束,很容易引起新畸形。Nuss手術需要用一個弧度較大的鋼板完成操作,但鋼板的弧度、長度是不能改變的。在術後的2-3年中,患兒的胸廓會增加幾乎1/2-1/1的尺寸,如果鋼板尺寸不隨著機體的生長而改變,則必然導致畸形。最常見的畸形就是鋼板兩端深部胸廓的凹陷(圖5)。此因素加上肋骨自身的薄弱,幾乎等於是屋漏遇上了連陰雨,其後果不堪設想,這更增加了人們對低齡患兒實施手術的排斥。

Nuss手術批判之二:年齡因素帶來的限制

圖5,低齡兒童體內植入鋼板的結果,類似於樹幹上綁了鋼絲的結果。經過一定時間生長後,由於鋼絲長度不變,而樹幹要拼命生長,結果鋼絲將深陷入樹幹,形成凹陷畸形。

在Nuss手術出現之前,低齡患兒本來是可以坦接受手術的,而Nuss手術的出現卻不得不讓患兒和家長忍受等待手術的煎熬。僅就此憂慮而言,算不算該手術的缺陷呢?

Nuss手術出現後,由於其所謂的優點被無限放大,使整個社會都開始盲目迷信該手術,人們不但徹底摒棄了先前的Ravitch手術、翻轉手術,甚至對這些手術產生了極度的偏見,以至於今天的醫生誰都不敢輕易再嘗試這樣的手術。如此的傲慢與偏見,是不是值得今天的人們反思呢?

關於傳統手術的缺陷,如果與Nuss手術相比,確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對於一些低齡患兒來說,如果手術做了完美的設計,也許結果並不是那麼可怕。要知道,在Nuss手術出現之前的將近90年裡,無數的患兒都接受了傳統手術,那些孩子的家長們似乎並沒有對當時的手術做太多的抱怨。如果老式的手術真的那樣可憎,為什麼直到今天人們依舊要牢記Ravitch醫生的豐功偉績呢(圖6)?

Nuss手術批判之二:年齡因素帶來的限制

圖6,偉大的Mark M. Ravitch醫生,1910年生於紐約,俄裔美國人,當代小兒外科的鼻祖,一生髮明無數,貢獻無數。最值得歷史牢記的功績之一是發明了用於外科縫合的訂書針,到今天為止,幾乎所有微創或非微創手術使用的切割縫合裝置都在使用他的發明。與漏斗胸相關的發明是其偉大的Ravitch

手術。Nuss手術出現之前,Ravitch手術是治療漏斗胸唯一的標準術式,這一標準始於1949年,一直持續到1998年,也就是Ravitch醫生辭世9年之後。

【參考文獻】

1.Ravitch MM.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Pectus Excavatum. Ann Surg 1949; 129: 429–444.

2.Lester CW.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Funnel Chest.Ann Surg 1946; 123: 1003–1022.

3.Brown AL. Pectus excavatum (funnel chest). J Thorac Surg 1939;9:164–184

(作者王文林,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工作微信:wangwenlindaifu,公眾號《胸廓畸形手術專家》:wangwenlinyis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