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宏观感性,掣肘《流浪地球》整体评分的主因

最近一段时间《流浪地球》大热。作为一部成功吸引了众多影迷的科幻电影,各种褒贬的声音同样不绝于耳。当一部分影迷认为这部科幻是中国科幻电影制作水平的显著提升标志而大加褒扬的时候,另外一部分影迷却觉得无论是剧情的逻辑还是演员的表演均不及格,大呼价值观尴尬。一言蔽之,《流浪地球》虽然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但是距离一部超高评分的电影还有一些距离。

不完美的宏观感性,掣肘《流浪地球》整体评分的主因

在《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中,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亲情可贵,国之手足,甚至于普世的每一个生灵都不可离弃。因此,在家国危难,千钧一发之机,哪怕希望寥寥,我们依然期望星星之火。因此贯穿始终的家国情怀既是因亦是果,是《流浪地球》的骨骼,是这部电影动人之处的根本。

不完美的宏观感性,掣肘《流浪地球》整体评分的主因

从宏观角度而言,家国情怀是中国人世代积累的智慧,是连接人与世界的感性触角,如果可以血肉饱满的将这种家国情怀在影视剧作中演绎的趋近完美,相信任何一部电影作品包括《流浪地球》在内,与顶级优质电影的距离就不远了。然而,令人觉得不太完美的是,在《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中,家国情怀这种宏观感性的概念并没有界定好,甚至一定程度与微观感性混沌在一起,使整部电影最应该明晰之处显得小气,尴尬,降低了整体的格局。

不完美的宏观感性,掣肘《流浪地球》整体评分的主因

比如说,电影中有很多的细节补充,但是这些细节补充就像散碎成粉末的玻璃渣,已经丢失了拼合出一副完整的血肉的可能性,仅仅是为了渲染某种氛围或情结而存在;比如说,剧中人物感情的转化的处理同样有冗余啰嗦之处,因为剧情努力要去交代清楚的东西太多了,反而用力分散没有分明的主次,拖沓,捉襟见肘之处就会特别明显。

不完美的宏观感性,掣肘《流浪地球》整体评分的主因

这个世界没有完美,唯一的完美就是不完美,不完美意味着我们总是知道还有更高的天空,更远的地方。虽然不完美掣肘了《流浪地球》的整体评分,但是,从局限中学习恰给了后来者更好的前车之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固然可贵值得更加期待,但是每一次的尝试抵达同样不能忽视。感激影视工作者为我们呈现了如此的视觉盛宴,愿砥砺前行,更上一层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