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貴族為什麼在唐朝之後都消失了,除了黃巢還有一個朱溫?

不是一條友


題主這個問題我理解為:誰是士族門閥消亡的罪魁禍首?如果不是請指正,我先按照這個問題來回答。

士族門閥的緣起緣滅

1、東漢末年,豪強地主逐漸轉變為士族門閥,他們影響著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曹丕繼位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為了獲取士族的支持,設立了九品中正制,正式確立了士族門閥的社會統治地位;

2、士族門閥到東晉時期達到頂峰,他們與皇室共治天下,在政治上佔據主導地位,經濟上擁有龐大的社會財富,文化教育方面更是形成壟斷地位;

3、南朝劉宋建立後,開始逐漸削弱士族在軍政方面的實權,直到侯景之亂的爆發,給了士族門閥沉痛一擊,士族門閥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一落千丈;

4、隋唐廢除九品中正制,建立並完善了科舉制度,摧毀了士族門閥的政治基礎;

均田制和租庸調製的推行,又進一步削弱了士族的經濟基礎;

5、唐末農民起義戰爭,對士族門閥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士族門閥徹底消亡。

士族門閥消亡的罪魁禍首

最直接的元兇當然就是以黃巢為代表的唐末農民起義軍,他們直接將士族門閥屠戮殆盡,而朱溫作為起義軍的叛徒,給士族的消亡來了最後一擊。

但是士族消亡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此,他們只是劊子手,不是審判者。宣判士族死刑的是科舉制的建立。

士族門閥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是九品中正制,這個制度決定了士族門閥子弟無論才學能力,都能獲得高官厚祿,通過在政治權利上的壟斷地位來為家族攫取更多的利益。

科舉制的建立,讓寒門庶族得以登上政治舞臺,而士族子弟由於自身的腐朽,已經無法對寒門士子形成壓制,士族門閥制度土崩瓦解,大量士族開始走向沒落。

直到黃巢、朱溫等人的出現,給這個腐朽的階層畫上了句號。


聊聊過去的人和事


士族門閥制度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達到了頂峰。李唐王朝建立之後,本身出身於關隴集團,為關東士族所鄙夷。貞觀十二年,唐太宗命人按“仕唐的官品”來劃分士族的原則修撰了《氏族志》,重新拍定士族順序,對傳統士族門閥是一次很大的打擊。唐朝又特別重視隋朝開創的科舉制度,把它進一步完善,從寒門之中招收了很多人才。士族門閥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很重要的就是九品中正製為標準的察舉制,把持了官員的選拔。科舉制度從制度上解決了這個弊政。最後黃巢起義再次對士族門閥(豪門)給予沉重的打擊和洗滌。自五代以後,中國就進入了一個平民化的社會。彼時所謂的貴族,除了皇親國戚之外,基本上都是指依附於皇權的勢力,上上下下非常的頻繁,所謂富不過三代。門閥貴族的消退,對平民來說是一件好事情,沒有這些貴族欺凌,寒門也有了自己的上升的通道。但是沒有了貴族的制衡,皇權進一步膨脹。在中國沒有發生像英國大憲章運動這樣貴族對國王權利制衡的環境。


晴波泡泡


對。中國式的貴族,就是世家。

世家,也稱士族,勢族。

世家自戰國時期發端。

其實就是井田制崩潰,奴隸主逐步被地主階級取代,下層百姓以姓氏聚居,逐漸形成地方上的強宗大族。

西漢建立中國第一個平民王朝,傳統貴族階層在秦朝統一與秦末戰亂中消亡,這些地方上的強宗大族也就擺脫各級貴族的控制而迅速發展起來。

世家的軌跡是:東漢成型——魏晉巔峰——南北朝沒落——隋唐餘暉。

世家統治的核心要素

1、書籍。2、部曲制。

最初,文字刻鼎於金,夏商周的一般貴族都無法掌握,文字被高級祭司與皇族掌握。

帛書,羊皮卷這樣的東西,不是一般人家可以擁有的。

春秋末期,竹簡木牘出現了,文字開始走向民間,富裕家庭初步接觸到文字。

但是竹簡木牘依舊不便宜,所以世家利用財富控制書籍,進而壟斷文字,從而利用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把握各級政權。

很簡單嘛,普通小地主連書都沒有,自然無法做官(只能當小吏)

漢代世家鄔堡:

世家擁有部曲,用政權掌握土地及依附於土地的人口,形成士,官,學,地主,高利貸為一體的強大財團。進而壟斷仕途,鉗制輿論,主導清議,控制國家經濟命脈,進可爭霸天下,退可據堡自守,魚肉鄉里。

就有百年皇朝,千年世家的說法。哪怕就算開創科舉的隋唐,能讀書進而通過科舉出仕的寒門子弟,依舊少數。

世家的崩潰

唐代依舊是世家政治。分三部分:1、關隴勳貴。2、關東河北世家。3、江南世家。

安史之亂之前,李唐皇室擁有強大國家力量足夠壓制世家。安史之亂後,李唐王朝逐步衰落,藩鎮割據一方,世家力量也就開始了最後的表演時期。

黃巢暴動後,全國轉一圈,大殺世家,世家引以為傲的譜碟被摧毀。此後又是五代軍閥混戰,世家在物理上被毀滅了。

宋代推崇文治,廢除部曲制,從經濟上杜絕了世家復起的可能。同時,印刷技術得到發展(唐代印刷集中在宗教經典),文字真正走向民間,耕讀傳家成為了可能,世家賴以壟斷仕途的工具完全喪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