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为何缺一不可?

三国演义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为什么是这四大?拿掉其中一部,有其它的能补上吗?

中国古典文学的极简历史是这样的,小说形式雏形大概始于西晋志怪小说,雏形于隋唐传奇,再经元代话本集成,已经趋于成熟,终于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四大名著为何缺一不可?

四大名著中除了红楼梦,似乎其它三部都有着多种前身,称之为同人小说也不过分:

元代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之于水浒,《全相三国志平话》之于三国演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之于西游记。

红楼梦也有多个“前身”版本,不过和其他三本有史实线索不一样,红楼梦用现在的话说是全原创的架空小说,而那多个前身只是他的不同抄录和批注版本而已。

四大名著为何缺一不可?

闲话扯完,来说为什么是四大名著,又为何缺一不可。

除了他们本身的艺术造(zao)纸(yi)(对,造孽的造,纸张的纸,四大名著虽然没有弄得洛阳纸贵,但肯定花费了不少纸)非常高,大概这和中国人传统天地君亲师的思想也是分不开的。

中国传统文化又是包容的,一元,二分,三性,四柱,都能在其中找到说法。

再添一本是五行,再添两本是六道,也不错,但多了显得没逼格,而且真要找到艺术成就和平均品相气质能和这四本平分秋色是真的难。

四大名著为何缺一不可?

四平八稳也是国人最爱,那就四大吧。

可以这样附和一下:

三国写庙堂传承,天地之本

水浒写江湖生杀,君师之治

红楼写世情万千,先祖之类

西游写个人一心,性情之道

四大名著为何缺一不可?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中国文化常把个人放得比较轻,我想说,性情之炼,人之本也,所以以斗战胜佛为主角的西游记在这里的出现,真是再完美不过了。

四大名著为何缺一不可?

不过还差一点点,天地、先祖、君师、个人都有了,还能差点什么?儒家的端方和道家的飘逸,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西游记看起来是很志怪的,但还是不够,因为他基本是佛家的思想,还是太大道正直,不够飘逸。

四大名著为何缺一不可?

真正的志怪,西晋有志怪小说《博物志》,但实在太古,跟三海经似的不好读,所以至少应该是《聊斋志异》这样的。

如果说四大都是直面现实的小说,为何不再加一本略带逃避主义的《聊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