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難於入泥潭,道盡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出行的變化

行路難,難於入泥潭,道盡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出行的變化

作者 / 董憲雲

圖片 / 網絡(侵刪)

今年改革開放四十年了。四十年改革開放的好政策使我們的國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老百姓的日子,和四十年以前相比那是天壤之別。

老百姓過日子無非就是衣、食、住、行。單說“行”,現在不論你是出遠門兒,還是近郊遊,交通工具,出遊方式即你挑,即你選。方便、快捷、舒適。而四十年前就不是這麼一回事兒。

我的家是毛家鋪,毛家鋪離縣城二十五華里。那時候沒有公交車,老百姓進縣城辦事、趕集都靠步行。有自行車的人家是鳳毛麟角。

那時我已在縣城參加了工作,因為工資低,又搞不到自行車票,每次回家只有步行。

夏末秋初的一天,我回家過週末,清晨起來,大弟弟屁股上長了一個癤子晚上睡覺不小心弄破了,俗話說,“蹭破頭兒,大似牛”,大弟的屁股腫的又大、又亮、又紅,像一個圓圓的大南瓜。不能站、不能躺,在床上趴著直哎喲。

叫來赤腳醫生,醫生說:要打針,要抹藥膏兒。藥膏兒他那裡沒有,針藥也用完了,這兩樣都必須進縣城去買。因為昨天剛下了一場大雨,路上沒法走,所以只有等路好走了才能去。

醫生說的沒錯,進縣城的路,下了雨就不是路了,就是一個大豬圈。有一次回家,我借來一輛自行車,興高采烈地往家趕,到了路上可傻了眼。我忽略了一個大問題,第一天剛下過雨,路上泥濘難行,腳踩上去都拔不出來。沒法騎就推著走吧,誰知道更麻煩。推兩步車輪就不轉了,原來泥巴塞滿了車輪子,我便找硬棒棒,把泥剔乾淨再走。再走兩步又不轉了,實在沒法兒,只好把車子放在路邊的一戶人家家裡,徒步深一腳、淺一腳的往家趕。

李白當年曾對蜀道大發感慨“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他要見了那天的路恐怕又要作詩一首“行路難,難於入泥潭”。現在想想那個泥漿路還是不寒而慄。

可是,看看弟弟的南瓜屁股,醫生能等,大弟的屁股不能等,怎麼辦?一家人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

這時候父親急中生智,對我說:你會騎車,借醫生家的自行車,繞道“廣裡”,去縣城買藥吧。我說行,心想既能買藥給大弟治病,又能過過騎車癮,真是兩全其美。

父親便腆著老臉向醫生借車。醫生好像不情願卻說不出口,只說車子不好騎,好出毛病,騎的時候多注意。父親千恩萬謝,心想這個情以後再補吧。車子確實很破,我還是高興地騎上車子出了門。

“廣裡”是縣城到濟南國道上的一個村莊,在長清縣境內。這樣從我家到縣城繞到“廣裡”要多繞好幾十里路。但是,路好走,有這輛自行車遠點兒也不怕。

騎車的心情舒暢、愜意,兩腳生風、秀髮飄逸,衣袖鼓盪,那種感覺真是爽極了。有朝一日要是自己能有輛自行車那該多牛啊。

剛擦過廣裡,自行車出了故障,車蹬子噌噌的轉就是帶不動輪子了。這個毛病叫“滑輪兒”。前不靠村兒,後不靠店兒,真喪氣,推著走吧。

走了五里多路到了欒灣,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修車鋪,師傅不慌不忙地修了起來。一個多鐘頭修好了車子,騎上繼續向縣城進發。

到了縣城已經中午,肚裡餓的咕咕之叫,想找地方吃點東西,摸摸口袋錢不多,得先買藥,買完藥還剩下三毛錢,心想,別吃飯了,回去的路上再用的著,再說大弟急著等藥治病呢。便跨上車子原路返回。心裡默默祈禱,但願一路順風快快回家,車子千萬別再出毛病了。

誰知剛過了讓莊鋪村,車子舊病復發,又滑輪兒了。又是前不靠村兒,後不靠店兒。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船破又遇頂風浪”,焦躁、氣惱、沮喪、無助,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又飢又渴、又乏又累、跺腳捶胸、欲哭無淚。真想找塊石頭把車子砸了。看來醫生說的不錯,“車子不好騎,好出毛病”。

再著急也得走。該著給欒灣的師傅供買賣,推車走了幾里地又找到了那個修車鋪,還是那位師傅。師傅問:怎麼又回來了?我說:那個毛病又犯了。師傅說:你這個車子太破了,零件都老了,你多花點錢換零件吧。

我慌忙制止,我身上沒錢,你給我簡單修修,能上路就行。師傅沒少費勁,兩個多鐘頭才修好。洗了洗手說:給八毛錢吧。我一聽可犯了難,打欠條人家不可能相信我,借錢罷附近又沒有熟人,只好給師傅實話實說。師傅是個好人,說有多少算多少吧,把身上僅有的三毛錢給了師傅繼續上路。

謝天謝地,天黑之前總算到了家。家裡急壞了,既急等著藥治病,又怕我路上出什麼事。回來就好。我雖一天水米未進,又累又餓,可總算把藥拿了回來。這一天父親到山上採了草藥給大弟又洗又敷,大弟的屁股總算沒有惡化,敷上藥膏,打上針很快就好了。我想,幸虧不是大病、急病,要不然這一整天的時間足以把命給耽誤沒了。

看來有車沒路不行,有路沒車還是不行。

改革開放像一股強勁的春風喚醒了祖國大地。一座座破敗的村莊,變成了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一輛輛破舊的自行車,變成了風馳電掣的高鐵動車小轎車,中國的公路、鐵路縱橫成網,四通八達。從村裡進縣城好像這屋進那屋,一頓飯沒吃完已經到了北京城——

我們慶幸趕上了這樣一個好時代、新時代。四十年風雲激盪,舊貌換新顏。感謝黨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我們為中國共產黨,為偉大的祖國點贊!讓我們攜手並肩,去開啟下一個輝煌的四十年吧!

—— END ——

行路難,難於入泥潭,道盡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出行的變化

董憲雲

1953年生人,濟南市平陰縣人,原平陰縣文聯主席,中共黨員,2008年退休。

行路難,難於入泥潭,道盡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出行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