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文乎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就是大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這首短詩,看著平淡無奇,可細品才知其中深意。白居易的詩歌取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通俗易懂,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初夏四月作者來到大林寺,此時山下芳菲已盡,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剛剛盛開的桃花。詩中寫出了作者觸目所見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發現的驚訝與意外的欣喜。

在人間四月裡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悵恨,卻不知它已經轉到這裡來。

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自己曾因為惜春、戀春,以至怨恨春去的無情,但誰知卻是錯怪了春,原來春並未歸去,只不過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罷了。

詩人是帶有一片童心觀世界的,所以才感到這麼的驚奇,和充滿新意。詩歌中充滿了他對春的無限留戀、熱愛,可謂唐人絕句小詩中的又一珍品。

這首詩也有著深刻的道理,境遇不同,人的心態是不一樣的,山上山下,環境不同,氣溫有差別,同樣的花錯開了時節。同樣一個人,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外部條件也是不一樣人的,人也要適時地適應環境。


sddz以書潤心


我是十二十頁,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柳樹發出嫩芽,枝頭開了新花,春天是踏青和賞花的季節。對於這樣的季節,詩人當然不能錯過。白居易是一位十分喜愛、欣賞山野之花的人,這首《大林寺桃花》便是白居易在廬山大林峰遊玩的時候,發現幾枝桃花爛漫,春意盎然,詩人一時興起所寫。

這首《大林寺桃花》寫出了白居易兩種心情:

  1. 春景逝去,悵然與遺憾的心情。

  2. 突然見到了盛開的桃花,驚喜的心情。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白居易被貶到江州,遇到人間四月天,春意漸消,不免心生悵然與遺憾的心情

1、白居易被貶江州,心情自然不好。

元和十年,兩河藩鎮割據勢力聯合反唐,派人刺殺主張討伐藩鎮割據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請速捕嫌犯,以雪恥辱,可是被腐敗的官場勢力抨擊為越職言辭,並捏造“傷名教”的罪名,將其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

《詠懷》
唐·白居易
自從委順任浮沈,漸覺年多功用深。
面上減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
妻兒不問唯耽酒,冠蓋皆慵只抱琴。
長笑靈均不知命,江蘺叢畔苦悲吟。

這首《詠懷》是白居易作於江州司馬任內,白居易說自己是“看似清閒,實乃苦悶”也說出了詩人無限哀痛的心情,在江州呆了三年,後由好友幫助升任忠州刺史。

2、人間四月,春天逐漸遠去,詩人不免有些遺憾

提到春天與花,讓我想到了在3月中下旬的時候,各大網絡直播都在直播武大櫻花。櫻花盛開於三月中旬,至末最盛,花期較短,只有13-20天。每逢櫻花盛開之際,來自全國的遊客如織如潮。

桃花比櫻花開的晚一點,在正常情況下,桃花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就會開花了,花期持續15天左右。

無論是櫻花還是桃花,基本上在四月中下旬的時候,花期就結束了。花沒了,也意味著溫度上升,春天遠去,夏天來臨,對此白居易寫下了“人間四月芳菲盡”這樣唯美的詩句。

再到人間四月,所有鮮豔的花朵都已凋謝,加上白居易自己也被貶,詩人心中自然無限惆悵,不知這世上還有什麼是值得期待的。

可當他走到山寺深處,卻發現這裡的桃花只是初見,驚喜萬分。詩人看到此情此景,深有感觸,於是,寫出了這首活靈活現的《大林寺桃花》。

人生在世,總是如此,走到豁然開朗處,我們才發現,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是從未見過的

大林寺指的是在廬山大林峰,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中國佛教勝地之一。當白居易寫《大林寺桃花》這首詩時,已是四月,照理說桃花已過花期。

為了證實白居易所見,在北宋時期,著名科學家沈括就以科學求實的態度,於四月來到廬山實地考察,親眼看到挑花盛開。《夢溪筆談》雲:“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有四月花,此地勢高下之不同也。”

之所以有這種現象,是由於海拔不同,導致溫度不同,進而導致桃花會晚開。

一般情況下,山地溫度隨海拔的上升而下降,海拔每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6℃;此外,隨著海拔上升降水情況也會發生變化,當然在山地垂直分異中,對植被天然帶影響較大的因素還包括溫度變化,即熱量條件的變化。

據瞭解,廬山主峰漢陽峰,海拔約1474米,這種海拔引起的自然帶的變化並不很明顯,主要的自然帶型還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也就是說,山上氣溫比山下平原地區低6℃左右,所以,同種作物如桃樹,在山上的物候習性也發生了變化,桃樹在山上開花、結果的時間都會推遲。

因此,出現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盛開”的現象。

白居易的詩歌因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可讀性,變化多端的風格和通俗易懂的語言,而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大林寺桃花》只有四句話,從內容到語言似乎沒有什麼深奧之處,但細細讀來,卻能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寫得意境深刻,情趣盎然。
絕句因其形式的長短而拘束,不易展開更為深遠而繁複的內容。而白居易卻能充分利用絕句的特點,用區區二十八個字就表達了一種悠長而深思的意境。


十二十頁


問題: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大家好,我是愛學習的雁知,我來回答。

今天我們來讀讀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大林寺,在廬山大林峰,為中國佛教勝地之一,這是詩人在任江州司馬時寫的一首小詩。

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的四句詩,直接翻譯過來似乎也很容易理解:

人間到了四月份,春天開的花都已經是燦爛已過,大林寺桃花卻才剛剛開始盛放。

我們常常為了美景隨春光消逝無處尋找而嘆息,卻不知它已經悄悄來到了這裡。

這是一首看似平淡自然的小詩,認真體會,卻發現隱藏了很深的意境。這首詩短短的四句,從內容形式到語言和表現方式都似乎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不是那麼簡單,而是富於很深的含義。

我們看一下,春天悄悄離去,詩人有一些傷感,卻聽說大林寺桃花剛剛開始盛開,看到正在盛開的桃花,詩人豁然開朗,不再為春景逝去而傷悲,知不知道,春天已來到這裡。

 

詩人寫這首詩時,正是因為冒犯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詩人是有一些憂鬱的,憤憤不平的,有一種滄桑的感慨,自然而然地流露到這首詩的意境裡,有一種傷春的感覺。但是大林寺的桃花,給詩人又帶來了希望,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