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防御心理:被夸奖的时候,总觉得我不配

以前上心理学成长课,老师会读每个人写的文章,听完之后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当自己的文字被大家夸奖的时候,常会不由自主地低下头,感觉到很不好意思、很不自在。

被人夸,比被人批评的感觉好,因为这会让人放松和舒服,这是一种来自外界的善意,而非攻击。但被夸奖的时候,虽然表面平静,内心却暗流涌动,有一种很“拧巴”的心理防御,正在悄悄发生着。

一方面,很享受此刻被夸奖的愉悦感,因为有了大家正面的评价,让被夸奖的人,再次确认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了一种资格感,而这会成为以后做事的底气。

而另一方面,内心会有另外一个声音跳出来,告诉自己:“我不配”、 “我没有那么好”、 “我并不是这样的人”,在心理边界竖起了一圈防御的护栏。


有一种防御心理:被夸奖的时候,总觉得我不配


有同样心理感受的人,也着急去否认那种不自在、害羞,确实是有一部分是来源于,一个人骨子里的不自信。

可能还有一部分,是很明确的了解,外界的评价对一个人来说,并不值得依靠,因为它时刻在变化。


因为懂得“花无百日红”,今天是赞美,明天可能就是批评,所以内心会拒绝这份关注。只希望让自己舒舒服服地呆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不要被看到,去减少以后可能会被攻击的机会。

但更深层心理原因,内心似乎有一种不想被控制的感觉。这怎么解释呢?举个例子,比如说:你经常当众夸一个人厨艺好,聚餐的时候,煮饭做菜的大概率就是他(她);你说一个人开车稳当,让人放心,那以后组团旅行的时候,开车把方向盘的时间最多的,可能就是他;单位主管经常当面夸你做事勤恳,那很多时候,干脏活累活的机会,你可能就比别人多……

在《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这本书里,有一句话:夸奖,是一种控制,尽管是用一种看起来很积极的方式。

或许这句话,不一定在其他人际关系和场合下,都通用。但有一点却不能否认,那就是:夸奖,某种程度上,是对行为的强化。不论夸人者是否带有私心,在客观上,夸奖人这件事,或多或少都会促使被赞美的人,向着夸人者期待的方向继续前进。

那天跟朋友聊家常的时候,她说:“中国男人不会夸人。”好像真是这样,其实何止是中国男人,不分男女,大多数人,似乎都很难把赞美的话说出口,特别是对自己的家人。

有一种防御心理:被夸奖的时候,总觉得我不配


春节期间,因为疫情在家隔离了两个月,母亲每天都会给一家人做不重样的饭菜,我和父亲能做的就是轮流洗碗、打扫卫生,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两个含蓄内敛的人,慢慢学会了开口夸人。

“今天的饭菜味道真好”、“你怎么会做那么多种类的饭菜”……因为知道特殊时期出不了门,我和父亲满满的求生欲,就化作了很生硬的对母亲的夸奖。而母亲,每次都是掩饰着被夸奖后的满足,装作生气的责怪:“怪不得你们是一家人,只有一张会说话的嘴。”


母亲的语言背后,可能也掩藏着一种深层的心愿,我们作为家人,也需要主动为她分担家务,而不是只靠嘴上的夸奖,控制着她去做更多的事。

生活在批评中,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而生活在夸奖中,会变得自信而开朗。

有一种防御心理:被夸奖的时候,总觉得我不配


如果我们真的感受到了他人的付出,就真诚的表达感谢,不只限于口头的赞美。我们受到夸奖时,也需要保持一份自然随意的心态,并报以同样善意的感谢。

夸奖,终究只是沟通的方式,而我们该学会的,是对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平等的尊重。


(本文为“一只慢流”原创,感谢您的阅读,文内配图来自网络整理,无法核实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