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古代的“三纲”?

吉林有色风


“三纲”是指一种道德规范,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出自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脱胎于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董仲舒为了适应当局者的专制主义教化,稳定社会秩序而提出的封建伦理秩序,将本来互动的人际关系变得主从化。《礼纬·含文嘉》的记载:“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则是“三纲”说法的定型,他要求臣子、儿女、妻子必须绝对服从于君主、父亲和丈夫;同时,君主、父亲和丈夫也要在各个方面为臣子、儿女和妻子树立典范。这种带有服从性质的道德规范,深受王朝统治者的喜爱。



小小逍遥人


是中国人都知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的最需要部分。浅显的解释是,臣、子、妻都被系在绳子上,只要君、父、夫一拽绳子,你就要无条件的动和服从。

这不过是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了更好的掌控人心,利用孔子的儒家思想,疯狂进行“洗脑”,残害人性的一种手段。

随着时代的进步,苛刻的“三纲五常”早已被抛到了爪哇国,但细细思寻,又还能找到具有极力意义的蛛丝马迹。

君为臣纲,上下级的关系。

我们在公司上班,公司就是我们的上级。以公司的利益为上,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便是我们明智的选择。此时的纲,体现的是“忠”。

父为子纲,父与子关系。

时光无情,岁月荏苒,曾经年轻的父母如今步履蹒跚,需要孩子们的关爱和照顾。常回家看看,多花点时间陪陪老人,或者把父母接到身边悉心照顾。中国有句古话“百事孝为先”,此时的“纲”,体现的是一个“孝”,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美德。

妻为夫纲,亲密的两性关系。

中国的家庭,一般男主外女主内。丈夫在外辛苦打拼,回到家里了,自然希望多一些妻子的温暖的关怀和爱。妻子处处对丈夫无微不至地照顾,而且毫无怨言,在这里更多的是源于“爱”。

任何一个新思想的出现或新事物的发生,都会有它极积的意义,“三纲”也不例外,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对待它的过去和现在。





历史全方位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