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公寓租賃市場怎麼樣?有沒有因為疫情換到更廉價點的公寓?

拾貳先生


疫情當下,2020年公寓租賃市場如何?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關心並思考著這個問題,2020年既是一個困難時期,又是一個發展的時期。2019年政策東風仍在,但傳統"拿地—開發—出售"的高週轉時代已經過去。隨著國資、國企、開發商介入到地產行業,房地產正式進入"自持時代"。接下來,會發現就適當分析下當下公寓發展的前景。

首先,公寓可租可售可自住,所以說它的過渡性是非常強的。一方面,由於總價首付低,其投資門檻相對不高。通過選擇地段和裝修標準,一般可以實現用月租償還月供賺取長期穩定的收益,或者伺機出售,迅速回籠資金。一方面,需要資金時,房子放在銀行,或者出售都可以做到資金回籠。

無論從售還是租,長租市場或許會受更多人的青睞。

另外疫情期間租賃市場反而增加需求,需求增加租金有部分甚至有上漲的趨勢,能遇到好的房東減租是修來的好福氣。





梁霆


高房價之下,租賃市場崛起已是趨勢。需求巨大的同時,缺口亦不容忽視。貝殼研究院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北京租賃人口為800萬人,而租賃房源量僅為350萬間,租賃缺口達400萬間以上。

增加供應,必定增加租賃住房建設用地的供給。當前,北京長租公寓市場供應可分為新建與改造兩大類,在運營項目(全市約4萬間)多為改造類。有機構曾對品牌公寓成本進行過計算,主要包括:拿房成本、裝修攤銷、人員成本、獲客營銷成本和稅費成本。其中拿房成本為重中之重,佔到整體收入的50%左右。

因而,在土地資源稀缺,以及運營機構需要行得通的盈利模式的環境下,集體建設用地被寄予厚望。

2017年8月,原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了《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方案》確定北京、上海、瀋陽、南京等13個城市作為第一批試點,可以突破原來法律政策規定,利用集體建設用地開展租賃住房建設。

同年11月,北京市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利用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工作的有關意見》(376號文),明確了北京市下一階段集體租賃住房工作的基本原則和政策措施。根據規劃,2017—2021年,要建設50萬套租賃住房的目標。

個人認為租賃市場是趨勢,特別是高端租賃市場,個性化的租賃市場,形成規模效應,可大幅降低運營管理成本。


工程造價成本之家


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平穩,但也有些模式和服務跟不上的平臺,多多少少都受到疫情的影響,會有一部分價格低的公寓出租。也要因城而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