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曾許諾沙僧,功成之時復他本職,為何最後卻成了金身羅漢?

在西遊記這部小說中,沙和尚因為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被玉帝貶下了界,恰逢觀音尋找取經人,因此他得以成為唐僧的第三個徒弟,一路走來他任勞任怨,勤勤懇懇,最後被如來封為了金身羅漢,說起這兩個職稱,很多看客都會做出一番對比,那金身羅漢相比捲簾大將,哪個稱呼的地位更高一些呢?


觀音曾許諾沙僧,功成之時復他本職,為何最後卻成了金身羅漢?


首先我們先來說沙和尚的前身,捲簾大將,其實這一稱呼就是指,玉皇大帝御前的捲簾將,往來護駕,出入隨朝,類似於玉帝的貼身護衛,我們也都知道,藝術來源於生活,所以結合吳承恩身處的時代背景,以及個人經歷來說,沙和尚的捲簾大將一職,不過是個"簾官",當然明朝中期的"簾官",是考場中的官吏,跟西遊記中的捲簾一職不同,不過是一種套用罷了。

當然,上面的解釋只是早知的一種推想,但就沙和尚的本職工作來說,顯然他的職位是不怎麼高的。


觀音曾許諾沙僧,功成之時復他本職,為何最後卻成了金身羅漢?


說完了捲簾大將,我們再來說說金身羅漢的地位,金身羅漢也是西遊記中固有的一種稱呼,跟我們知道的十八羅漢是有著本質區別的,至於他的地位,顯然也是不怎麼高的,例如在烏雞國那一難中,烏雞國國王因為樂善好施,如來就曾派遣文殊菩薩渡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一個毫無背景的凡人,都能成為金身羅漢,顯然這一職位是不怎麼高的。


觀音曾許諾沙僧,功成之時復他本職,為何最後卻成了金身羅漢?


既然不怎麼高,為何沙和尚沒有像八戒一樣反駁呢?我們來看觀音對他說過啥,在觀音尋找取經人的時候,曾對沙和尚說過:你在天有罪,既貶下來,今又這等傷生,正所謂罪上加罪。我今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何不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復你本職,心下如何?


觀音曾許諾沙僧,功成之時復他本職,為何最後卻成了金身羅漢?


從上段描述中我們可以發現,觀音曾答應了沙和尚要復他本職,但最後他卻成了金身羅漢,再結合沙和尚的表現,顯然金身羅漢的地位,是要比捲簾大將要高的,面對這樣的結果,沙和尚自然沒有反駁的必要,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觀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