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平文化丨《道德指归》试解

君平文化丨《道德指归》试解

【第贰部分】哲学“奇葩”《道德指归》其书

第十期 《道德指归》试解

君平文化丨《道德指归》试解

↑展厅一角

《道德指归》虽然是解读老子《道德经》的著作,但它绝不是一般的“疏证”或者“章句”;它有些类似于扬雄拟《周易》而著《太玄》,是一部富有创见和具有完整体例的专著。

严君平受《道德经》启发,针对怎样做人和怎样治国所涉及的哲学问题,表达了自己的卓越见解。该书为什么以“指归”命名?严君平有言曰:“唯柄自然之归,以统万方之指者能有之,非庸庸者之所能闻也。”可见,所谓“指归”,就是让有志者了解自然规律的精髓,以便于掌握对待各种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指归》在哲学理论上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由《道德经》的“道”和“德”,延伸创造了“神明”和“太和”这两个贯穿《指归》全书的基本概念。《指归》所谓的“神明”,略近于现代人所说的支配天地万物得以生成的自然规律;所谓“太和”,类似于现代人所说的使万物各具形态的遗传基因。

其二、将由“神明”、“太和”引伸出来的各种行为信条,归结为“崇尚自然”这一整体概念;并且强调“无欲”是达于“崇尚自然”境界的必要条件。

其三、增加了剖析“性、命、情、志、欲”的新内容。在严君平之前,还没有人如此系统地解读过这几个关于人类心理的概念。《指归》对这几个概念所下的定义极具特色而且言简意赅。(请参看《辑录》第3条)

其四、主张“祸福在己,不由天定”。严君平认为,人的吉凶、祸福、命运,都是由“我”自己的所作所为造成的,既不能“怨天”,也不能“尤人”。这是对汉代流行的“谶纬”活动和“宿命论”思想的彻底否定。严君平“反宿命”的哲学思想,意义十分重大,影响极其深远。扬雄受其影响而坚持“无神论”,桓谭受扬雄影响而传播“无神论”,王充受桓谭影响而树起了大力宣扬“无神论”思想的大旗,张衡高举“无神论”思想的大旗在东汉思想界冲锋陷阵。应当说,严君平不仅是蜀学的“开山祖师”,也是中国无神论哲学的奠基人或“祖师爷”。(请参看《辑录》第9条)

严君平的政治理念,既充满了老庄的色彩,又突显了他个人的政治智慧。“无为而治”是道家学派共同的政治理念,也是严君平政治理念的基本精神。严君平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发挥了道家学派这一治国理念的精神,具体阐释了“无为而治”的要旨,提出了一整套具有实践意义的治国方略和基本原则。

其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其一、“修身正法”原则

所谓“修身正法”,就是要求君王也要“修身”,提高自身素质,洁身自好,为臣下做出依法办事的表率。只有最高立法者也能够带头守法和依法行政,国家的一切律令才会有彻底贯彻执行的保证和可能。严君平的这一理念,与儒家“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的主张是一致的。

其二、“去己任人”原则

严君平认为,“无为”并不是说君王什么都不干,君王的最大责任就是“选贤任能”,做到“朝不雍贤,士不嫉功,邪不蔽正,谗不害公”。这就是所谓“任人”。所谓“去己”,是指在选贤任能之后,君王就不要随意地将自己的意志和好恶强加到臣子们身上。这也是“无为”的另一层意思。严君平的这一主张,与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说法很相近似。

其三、“君臣不同道”原则

所谓“君臣不同道”,是说君王与臣子要各司其职,即君王不要随意掣肘臣下,臣下更不得越职擅权。《指归》说“事出于主,行之于臣;法出于主,受之于臣”,就是强调君臣分工要明确,不得互相干扰或推托责任。由于君王只需要慎选人才,慎下诏令,所以就能“无事无为”。《指归》说:“是故帝王之道,无事无为。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前后左右,各有所任”、“百官趋职,主无与焉”。(请参看《辑录》第5条)

其四、“威德并用”原则

“恩威并用”的统治术,早在先秦儒、法各家的学说中就已经出现了,严君平的贡献是,他具体介绍了怎样掌握和运用这一手段,强调指出要把握好时机和赏罚适度的原则。《指归》说:“有威无德,民不可治;有德无威,宗庙必倾。”可见“威德并用”的重要性。严君平认为,君王必须把自己的喜怒生杀运用得当,才能使君臣关系和谐,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请参看《辑录》第10条)

其五、“重民顺民”原则

严君平认为,“君”与“民”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指归》说:“赏出于主,财出于民。”因此,要想社会安定,君王必须“重民”、“顺民”。只有懂得“重民”、“顺民”的君王,才是得道之君。君得道,则社会安定、百姓富足;君失道,则社会动乱、百姓困苦。严君平要求君王“务在顺民”,将百姓的苦乐当成自己的苦乐;倘能如此,百姓对君王就会爱之如父母,甚至“愿为臣妾,与之俱死”,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很显然,严君平的政治理念,与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也是一脉相通的。

从《指归》所反映的严君平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理念,不难看出:严君平是一位“宗道杂儒”、儒道兼修的杰出思想家。虽然他从来没有登上过政治舞台,但他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理念,不仅直接影响了扬雄和其他受业弟子,也通过《指归》的传播,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指归》已成为君平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西汉大隐士

扬雄启蒙师

中华哲学家

蜀学奠基人


君平文化丨《道德指归》试解


编辑发布丨四川鲜一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