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分享,喜欢说“是我的”怎么办?也许是家庭教育缺失所致

文/小熊育儿日记

有没有遇到过这样尴尬的情况?

和孩子一起出门看见熟人,你开玩笑似的说:我们把手里的糖果分给阿姨一颗吧。结果却被孩子给‘怼‘了回来——“才不要,这些糖都是我的!”

孩子不愿分享,喜欢说“是我的”怎么办?也许是家庭教育缺失所致

三岁之后,仿佛是突然之间,孩子就点亮了‘自私’这个技能。不仅在家里看见什么都要强调“这是我的”,有时候在幼儿园还会和小朋友争抢玩具、零食。

这种情况当然让爸妈觉得有些困窘:明明什么都没缺他的,平时也经常教导孩子分享的道理,怎么眼见着孩子往‘小自私鬼’的方向上奔过去了?

孩子不愿分享,喜欢说“是我的”怎么办?也许是家庭教育缺失所致

其实想要解决这个困扰并不难。但首先我们需要对孩子的行为有更智慧的理解。

一、‘属于我’的概念来自哪里

1、‘我‘就是和别人是不一样的

几千年前,希腊德尔菲神庙的门楣铭刻着一句至理名言:“认识你自己”,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将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到了近代,无论是教育家还是心理学家,都越来越强调一个人对于自我的认识,并认为合理的自我认识是建立成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石。

‘自我’的萌芽其实在孩子3岁时就开始了。而孩子建立起对‘我’的认识的第一步,就是意识到‘我’的别人时不一样的。在这个发展阶段,爸妈会发现孩子变得很有‘分别’心——这不是你的,这是我的。

孩子不愿分享,喜欢说“是我的”怎么办?也许是家庭教育缺失所致

2、‘我的东西’就是我的一部分

从十八个月开始,伴随着身体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孩子对外界环境的探索也变得越来越深入。进入自我萌芽的阶段后,他会将自己看见的一切都认定是‘属于自己’的。爸爸是我的,妈妈也是我的;小毯子是我的,玩具车还是我的… …

正是通过这种努力,孩子可以逐渐分辨在‘我’的范围里,究竟都有些什么。这种对物品的占有欲,恰恰是自我意识萌芽的关键

3、对抗是产生自我边界的第一步

当孩子明确了某些东西是属于他的时候,他就会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捍卫专属权,因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巩固自我的认同感和安全感。

“我妈妈是我的妈妈,才不是你的老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听到孩子说出这样的童言童语,这其实就是孩子在守护自我的一个表现。

作为父母,我们不应将此时孩子的话语和行为认定为是一种‘幼稚‘的体现,而是应该尊重孩子在此阶段的发展任务,合理的面对孩子的‘自私行为’,帮助他自我成长、自我发展。

孩子不愿分享,喜欢说“是我的”怎么办?也许是家庭教育缺失所致

二、如何应对孩子的‘自私’

1、 占有欲强烈是孩子的正常表现

和小朋友因为争抢玩具而产生冲突,面对熟人不愿意分享自己手里的零食… …虽然这些行为会让父母颇感尴尬,但是我们不应该因为孩子‘占有欲’而批评他

如果觉得孩子的反应过于强烈,不妨委婉地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使用更好的方法去捍卫属于自己的东西

2、 承认并肯定有些东西是‘专属于’他的

摒弃对孩子的‘道德判断’,鼓励和支持孩子自我萌芽发展的需要。可以带着孩子在家里四处查看,明确地告诉他哪些东西是属于他的,帮助孩子建立在自我意识萌芽期间的安全范围。

当孩子吵着说‘这是我的,我的’的时候,肯定孩子的说法,并在教导他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对,这些积木都是你的。不过你不能大声吵闹,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可以好好说。“

孩子不愿分享,喜欢说“是我的”怎么办?也许是家庭教育缺失所致

3、 教导孩子‘互惠’概念

当孩子越来越明确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时候,也就慢慢地明白有些东西是他人的。在这个阶段不妨改‘分享’教育为‘互惠互利’教育。

看到别人的玩具觉得很羡慕,不妨告诉孩子其实他可以通过‘我的’玩具,去交换更多自己喜欢的东西

。在此期间爸妈可以充当中介的角色。因为我们要明白,孩子通常不乐意先把自己的东西交出去,作为他信赖的人,爸妈或者老师的保证就会变得很重要。

这种协调不仅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自我意识,也是为日后孩子人际关系中的基本信任打下基础。在这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我们更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能因为成人世界的道德准则,而对孩子做出错误的判断。

孩子不愿分享,喜欢说“是我的”怎么办?也许是家庭教育缺失所致

三、千万不要做的错误教育

1、 责备孩子的行为

我们可能会发现孩子开始将‘我的’作为一个口头禅挂在嘴上,不再愿意分享属于自己的零食。但在这个发展阶段,这并不表示他自私,所以不要责怪孩子

如果我们斥责或者嘲笑孩子:“你真是个小自私鬼”之类的话语,只会让孩子感觉不安全,会用更加激烈的方式去捍卫属于‘我’的存在,将亲子关系带入到紧张、对峙中。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自我意识萌芽,反而会损害孩子的自信,模糊他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边界感。

孩子不愿分享,喜欢说“是我的”怎么办?也许是家庭教育缺失所致

2、 无法接受孩子的哭闹

虽然孩子会认为‘凡是我看见的就都是我的’,但这种认知并不正确。有时候孩子会因为现实而受挫,尤其是在公共场合里。这时孩子可能会采取哭闹、发脾气的方式来满足自我需要,作为父母我们应当温和、坚定地告诉孩子他的哪些想法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

千万不能因为‘好面子’而满足或者粗暴地斥责孩子。前者会然给孩子建立起错误的认知和概念,导致下一次更难劝服他守规矩;后者则会让孩子感觉不安全,造成他探索行为和人际关系上的退缩。

3、 强迫孩子去分享

有时候我们会秉持错误的观念,认为必须要教导孩子‘分享’的美德,为他日后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起好的基础

但是如果孩子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自我观念,也不懂得如何‘互惠互利’。强迫他分享只能造成孩子表面服软,但心里并不认同。当我们不在面前的时候,他就不会使用这种策略,甚至抵触这种方式,反而影响孩子日后的人际关系

孩子不愿分享,喜欢说“是我的”怎么办?也许是家庭教育缺失所致

结语:

在三岁的这个阶段,孩子表现出的强烈占有欲是他自我认同萌芽的一个自然表现。我们无需过度焦虑,甚至担忧这时候他的行为会决定孩子将来的‘品行’。只有当他建立起自我认同后,孩子才会乐于分享。如果在此时强迫他‘大度’,或者批评孩子,就有可能会阻碍他的自我认同发展,造成青春期后孩子或退缩、或边界不清的人际问题。

#父母必修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