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衛戰(3)

莫斯科成千上萬的軍民在“堅決死守莫斯科”戰鬥口號的鼓舞下,在最危急的時刻,在每一寸土地上與德軍展開了拼死作戰,使德軍每前進半步都要付出無數血的代價。但德軍在開始的幾天總算還給希特勒爭氣,進攻頻頻得手,推進速度雖說不是太快,但卻一步步地向莫斯科逼近。而隨著德軍的逼近,蘇軍的抵抗也越來越頑強,常常是打得整營、整團不剩一人為止。到12月3日,德軍第四坦克集團軍在遭受重大損失後攻佔了紅波利亞納。

莫斯科保衛戰(3)

這個紅波利亞納,今天已改名為梅季希,它位於莫斯科西北郊,距莫斯科僅有27公里,從這裡出發,坦克最多一個小時便能抵達莫斯科城。聞訊趕來的“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陸軍元帥包克站在塔樓頂部,手拿望遠鏡,當克里姆林宮尖頂那顆閃閃發光的紅星盡收眼底時,他嘴裡低聲自言自語:“看到了,紅星……我總算看到莫斯科了……”

然而,包克當時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不僅是他此生此世所能到達的距莫斯科最近的地點,而且也是德國軍隊第一次和最後一次看到莫斯科。他很快就發現,那顆紅星是那麼的可望而不可及,它雖然近在咫尺,卻又像天空的星星一樣是那麼的遙遠……

莫斯科保衛戰(3)

三、絕地反攻橫刀立馬已無敵

1941年末,莫斯科戰役進入第二階段,蘇軍展開戰略反攻,德軍轉入全面防禦,戰爭發生了根本轉變,朝著有利於蘇軍的方向闊步前進。

12月初,莫斯科已是寒冬季節。白皚皚的莫斯科郊外,凜冽的寒風裹著捲起的層層雪浪,陣陣呼嘯,鋪天蓋地而來,就彷彿要把整個大地吞沒似地晝夜不停。溫度計的水銀柱在急劇下降。在這零下40多度的冰天雪地中,一些身著單衣,緊裹破毛毯的德國官兵在呼嘯的北風中凍得瑟瑟發抖,他們一邊哆嗦,一邊捉身上的蝨子。在田野上、塹壕邊、頓河冰水中,到處可見凍僵了的德國兵的屍體,而那些已凍得奄奄一息的士兵們,望著滿天越下越大的鵝毛大雪,都在絕望中無可奈何地痛苦呻吟著。

莫斯科保衛戰(3)

1941年12月4日,蘇軍第十六集團軍在紅波利亞納地區發起反擊。紅波利亞納鎮幾易其手,蘇軍與德軍在鎮外展開坦克戰,鎮內則進行巷戰。戰鬥異常激烈,整整持續了一整天,直到天黑,蘇軍終於把德軍逐出紅波利亞納。

與紅波利亞納地區相仿,莫斯科周圍其他地區的戰鬥也是呈白熱化狀態,戰鬥的雙方就猶如角逐的足球場,德軍的前鋒已將球帶入禁區,正在尋找一切機會企圖“破門”而入,而蘇軍“後衛”也是拼命撲救、補位,死死地保護著自己的大門。雙方都是不遺餘力,而且雙方都知道這是最後關頭,誰能堅持住,誰就能取勝。1941年12月5—6日,蘇軍利用德軍預備隊消耗殆盡、失去進攻勢頭的有利時機,出其不意地在加里寧至葉列茨一線開始全線反攻,先後實施了加里寧、克林—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圖拉、葉列茨和卡盧加進攻戰役,並在羅斯托夫和季赫溫方向展開積極的配合行動。12月5日,對蘇軍來說是整個莫斯科保衛戰最關鍵的一天,而**將領們則稱之為“最黑暗悲慘的一天”。這一天,德軍在環繞莫斯科周圍320多公里的半圓形陣地上,全線被蘇軍制止住了。不僅如此,古德里安自從他那支所向無敵的裝甲部隊踏平波蘭以來,第一次被迫後撤,以便在堅硬的冰天雪地上組織起一道防線。然而,德國人已經什麼都來不及了,蘇軍的反攻開始了。

莫斯科保衛戰(3)

1941年12月6日,大雪鋪天蓋地,整個戰區一片銀白。朱可夫的西方面軍首先從莫斯科的西北發起了反攻,接著在莫斯科前沿北起加里寧,南至葉列茨長達1000多公里的戰線上,蘇軍7個軍團和兩個騎兵軍,共計100個師全線出擊。

聽到反攻的消息和命令,紅軍將士們無不興奮異常。半年來失敗的恥辱、退卻的痛苦、對入侵者的仇恨,此刻都將轉化為一種巨大的能量,推動著他們對疲憊不堪的德軍發起猛烈的攻擊。他們都懷著這樣一個心願:“是該出口氣了,讓***看看上西天的路,也讓他們嚐嚐背後挨槍子兒的滋味!”

反攻的第一天,科涅夫率領的加里寧方面軍就突破了德軍的防禦前沿,越過封冰的伏爾加河上游之後,猛撲筋疲力盡的德軍。他們進展神速,很快就插進到德軍第九集團軍的右翼,到達了德軍後方大約20公里的圖爾吉諾沃。

莫斯科保衛戰(3)

第二十九、第三十一集團軍在當天即渡過伏爾加河,對固守在加里寧的德軍第九集團軍的交通線構成嚴重威脅。第三十集團軍在驍勇善戰的列柳申科將軍率領下,迅速擊潰德軍在德米特羅夫西北的抵抗,衝向克林地區,威脅著德軍第三、第四坦克集群的後方。庫茲涅佐夫率第一突擊集團軍在德米特羅夫以南進攻,並越過莫斯科和加里寧鐵路。第二十和第十六集團軍的進攻更是順利。8日,德軍被迫轉入防禦。9—30日,加里寧方面軍以強攻收復加里寧市,爾後向勒熱夫方向發起進攻;西方面軍右翼陸續解放伊斯特拉、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和克林等地;西方面軍左翼實施向心突擊,迫使德軍撤出圖拉東北突出部,消除了莫斯科南翼的威脅,進而解放卡盧加;西南方面軍右翼佔領葉列茨,向西發起進攻。德軍遭此失敗後,希特勒解除了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元帥等高級將領的職務,自任陸軍總司令,命令東線德軍堅守待援。

莫斯科保衛戰(3)

12月9日,第二十集團軍粉碎了德軍的頑強抵抗,將德軍驅逐出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12月8日,第十六集團軍解放了克留科沃,並開始向伊斯特拉水庫發起進攻。此外,戈沃羅夫將軍指揮的第五集團軍也積極向前推進,從而有力地保證了第十六集團軍的進攻。

在參加反攻的部隊中有新從內地及遠東地區調來的,也有長期堅守莫斯科防線的;有新入伍的,也有久經沙場的。這樣一支有著步兵、炮兵、坦克兵、騎兵和空軍組成的強大反擊兵力,是德軍做夢也沒有想到的。等到包克反應過來,蘇軍的攻勢已是銳不可擋。從12月7日起,反攻速度不斷加快,反攻的前3天,蘇軍便推進了30公里至50公里,而且攻勢一浪高過一浪,戰果也越來越大。

莫斯科保衛戰(3)

在反擊中為擴大戰果,斯大林特意將西方面軍航空兵的飛機增加至1000多架,這大大超過了德中央集團軍群的飛機數量。強大的反擊部隊在航空兵的有力支援下,越戰越勇,到1942年1月初,蘇軍完全擊潰了竄至莫斯科城下的德“中央”集團軍群的突擊兵團,德軍被迫後退100公里至250公里,從而解除了德軍對莫斯科的直接威脅。

當蘇軍發起反擊時,正在受凍捱餓的德軍不得不在沒有足夠冬季裝備的條件下進行垂死掙扎,他們傷亡慘重,根本無力阻止蘇軍的攻勢,防線到處出現危機並被迫撤退。德“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包克元帥幾天前,還準備乘坐第一輛坦克衝進莫斯科城,現在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並且準備將他的部隊撤往庫爾斯克—奧廖爾—勒爾一線作為德軍的“冬季陣地”。

莫斯科保衛戰(3)

從本次戰役第三階段開始,蘇軍全面展開戰略進攻,德軍節節潰敗(1942.1.8—4.20)。1942年,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利用德軍失去進攻勢頭的有利時機,在西方、西北和西南戰略方向發起總攻,並以西方正面為主攻方向。

為儘快殲滅入侵之敵,1月5日,斯大林向紅軍發出指示:不給德寇任何喘息的機會,不停頓地把他們向西驅趕。1月8日,蘇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的艦桅高昂,海軍戰士將炮彈填進了炮膛,莫斯科郊外野戰機場上的戰鷹滿載航空炸彈,振翅待飛。從列寧格勒城外雪深齊腰的森林,到莫斯科以西冰封的大地;從靜靜的頓河流淌過的烏克蘭平原,到黑海北岸的克里木島,蘇軍在這條縱貫南北的戰線上,9個方面軍110多萬將士正在整裝待發,收復失地大總攻的戰幕即將拉開。

莫斯科保衛戰(3)

隨著紅色信號彈飛上天空,威力巨大的“卡秋莎”首先發出了驚天動地的怒吼,一時之間從空中到地面,炮聲滾滾,火光沖天,蘇軍的全線總攻開始了。

總攻首先以加里寧方面軍實施的瑟喬夫卡—維亞濟馬戰役開始,這一戰役也是勒熱夫—維亞濟馬進攻戰役的一部分。進攻的第一天,方面軍的第三十九集團軍就在勒熱夫以西突破德軍防禦,至1月21日挺進80公里至90公里,前出至德軍第九集團軍勒熱夫集團的後方。26日清晨,方面軍的第二十二、第二十九集團軍即在奧列尼諾包圍了德軍約7個師。

騎兵第十一軍從正面突至維亞濟馬,並切斷了維亞濟馬—斯摩稜斯克公路。

西方面軍以9個集團軍和2個騎兵軍實施的勒熱夫—維亞濟馬進攻戰役,1月10日開始發起攻擊。方面軍的右翼第一突擊集團軍第二十和第十六集團軍在突破德軍沃洛科拉姆斯克防線後,於17日切斷了莫斯科—勒熱夫鐵路。方面軍中線部隊第五、第三十三集團軍於1月20日收復莫扎伊斯克;第四十三集團軍則向尤赫諾夫方向進攻。方面軍左翼的第四十九、第五十集團軍和近衛第一軍、第十集團軍從北面和南面迂迴包抄了由德軍第九集團軍約9個師組成的尤赫諾夫集團,這就使蘇第三十三集團軍和近衛騎兵第一軍分別在尤赫諾夫以北及其以南突入德軍後方,並開始向維亞濟馬展開攻擊。為配合正面部隊圍殲維亞濟馬的德軍,蘇軍還從1月中旬至2月中旬先後在維亞濟馬東南地域,以空降第二○一旅、第八旅和第四軍主力1萬多人實施了空降。到4月20日左右,蘇軍又向西推進了100公里至350公里,收復了莫斯科州、加里寧州、圖拉州等莫斯科以西大部地區。希特勒佔領莫斯科的罪惡企圖完全化為了泡影。

莫斯科保衛戰(3)

1942年4月,暖流融化了伏爾加河的堅冰,解凍的土地開始散發出濃郁醉人的春天氣息,隨著春季泥濘時期的到來,蘇軍開始轉入防禦。莫斯科會戰,蘇軍經艱苦奮戰粉碎了德軍對莫斯科的進攻,戰線向西推進100~350公里,解放莫斯科州、加里寧州、圖拉州、梁贊州以及斯摩稜斯克州和奧廖爾州部分地區,雖未完全實現圍殲德“中央”集團軍群的企圖,但戰果輝煌。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首次遭到重大失敗,損失官兵50萬人(其中凍死凍傷10萬餘人)、坦克1300輛、火炮2500門、汽車1.5萬餘輛。

此役後,德國軍隊元氣大傷,二戰的結局也初現端倪,蘇軍士氣大振,攻克柏林,出兵中國東北,所向無敵!

莫斯科保衛戰(3)

戰役點評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在20世紀世界戰爭史上具有重大的政治和軍事意義,它不僅粉碎了希特勒閃擊速勝的企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德軍第一次遭到重大失敗,為戰爭形勢的根本扭轉奠定了基礎,從而成為20世紀“一個冬天的神話”。戰爭的勝利使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了,給前蘇聯人民以極大的鼓舞,堅定了奪取最後勝利的信心。同時,也給世界反***鬥爭的各國人民以巨大鼓舞,促進了世界反***統一戰線的形成和發展,為最後戰勝***,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蘇軍的這一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擊計劃的破產,改善了蘇軍的戰略態勢,提高了前蘇聯的國際地位,為蘇德戰場的根本轉折奠定了基礎。會戰中,德軍雖在初期取得一定戰果,但因戰線過長,補給不足,缺乏預備隊和冬季作戰準備不足等原因而終遭失敗。蘇軍則不斷完善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體系,加強對空和對坦克防禦,重視戰略預備隊的組建和適時集中使用,善於組織炮兵進攻及各軍兵種和游擊隊的協同,從而初步扭轉了戰局。

前蘇聯反抗***德國及其盟國侵略的戰爭,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進程和戰後軍事學術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莫斯科保衛戰(3)

戰爭中,德國將其大部兵力和資源投入蘇德戰場。德國及其盟國共有607個師被擊潰和消滅,約佔德軍及其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損失作戰師的77.5%以上;德軍損失達1000萬人,約佔其在大戰中人員損失的80%;75%以上的武器裝備被蘇軍擊毀或繳獲。前蘇聯為打敗德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亡2700萬人,其中軍人866萬;數千城市和村鎮變成廢墟,國民經濟和人民財產遭到空前破壞和洗劫。

前蘇聯以重大代價換來了勝利,為徹底打敗***德國和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作出了重大貢獻。

對於前蘇聯戰勝***德國的鬥爭,中、美、英等國曾給予巨大支援。***勢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失敗,是各同盟國相互支援和共同鬥爭的結果。

戰爭中,前蘇聯與不同社會制度的美、英、中等國結成統一戰線,通過聯盟戰略的制定和實施,避免了兩線作戰,獲得了同盟國在戰略上的有力支援或直接配合。前蘇聯軍民的戰爭功績對於推動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深化殖民主義體系分化瓦解的危機、促進世界各地千百萬人命運的變化,曾產生巨大影響。前蘇聯的歷史性勝利,有利於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