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美貌这张通行证的她,手撕前夫、离婚后,凭什么风光再嫁?

提起郁达夫,就不得不说起他第二任妻子:王映霞。

这对曾被称为“富春江上神仙侣”的两人,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不仅是两人的结合,还有闹得人尽皆知的,涉嫌婚内出轨、互相在报纸放黑料的丑闻。

如果没有这段情,王映霞大概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微小尘埃,不被后世所知。

正如她自己所说:“如果没有前一个他(郁达夫),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钟贤道),我的后半生也许仍漂泊不定。”

拥有美貌这张通行证的她,手撕前夫、离婚后,凭什么风光再嫁?

王映霞

01 金家有女初长成,改名为王映霞

1908年1月,家住杭州余官巷的盐商,金家老四金冰孙,迎来他人生中第一个孩子,女儿金宝琴。

而那一年,离杭州50公里的富阳人士郁达夫,才刚刚读小学。

9岁的金宝琴,被送入惠兴女子学校接受教育,女校长是个很温柔的人,深得她的喜爱。

没想到,暑假过后,校长卷进权力斗争中,被逼走。小小的金宝琴听到这个消息后,组织了十几个同学,赶到校长家中说:“你另外再办一所学校吧,我们都跟着你去新学校读书........”

女校长深受启发,一个月后,果然另起炉灶,开了一所新学校。金宝琴也不负自己的承诺,瞒着大人,弯道去新学校读书。

后来,金冰孙发现后,只是不轻不重说了句:“你还小,凡事也应该向大人说清楚了再去做,这样独断独行,将来是要弄出是非来的。”

父母宽松的管教,培养了她从小就敢说敢做、不愿受委屈、有主见的性格。

而这一年,穷小子郁达夫与当地名门闺秀孙荃订婚。任是郁达夫刚开始如何不喜欢孙荃,他也是高攀的那个。后来,他被孙荃的才华所吸引,两个人渡过了一段甜美的时光。

金宝琴的外祖父王南,只有两个孩子,儿子20多岁就因病去世。她小学快毕业那年,王南对金冰孙说:“要不将她承继给我,改姓王,以后算是我们王家的孙女?”

金家门风开明,答应了他的要求。

就这样,金宝琴成了王家的孙女,改名为王映霞。而这一年,郁达夫开始创作旧体诗并投稿,才华初露。

拥有美貌这张通行证的她,手撕前夫、离婚后,凭什么风光再嫁?

02 一见映霞终身误,富春江上神仙侣

1922年,26岁的郁达夫发表小说《沉沦》,轰动国内文坛,一跃成为文化名人。

第二年,王映霞考上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在那里,她第一次读到她未来夫婿的成名作:《沉沦》。这本书让她有些难为情,又有点着迷。

而此时的郁达夫,已从日本学成归来,在北京大学当老师,距离他们相逢,还有4年时间。

原本他们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边,没有机会相遇的。然而,命运就是这样神奇。

1927年1月,大革命的浪潮,将在温州教书的王映霞困在了途中。她和孙百刚夫妇,取道上海回杭州被阻,只好暂住上海。

而这一时期,31岁的郁达夫也在上海,得知老朋友孙百刚在上海后,特意来拜访,也见到了王映霞。

素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称的王映霞,让郁达夫惊为天人,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我的心被映霞搅乱了.....求得和她做一个永久的朋友”。

孙百刚夫妻何等老道,一眼看破郁达夫眼中的欲望,热烈地对他说:“你怎么没带夫人一起来啊?”

聪明伶俐的王映霞,何尝听不出孙氏夫妇在提醒她?只是彼时她对郁达夫,不过像普通人见到大明星的心态,连粉丝都算不上。

郁达夫借着请孙百刚吃饭的由头,三天两头往他那里跑。可他那点小心思,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王映霞被他的热情吓坏了,赶紧逃回杭州。郁达夫不甘心,一封情书接着一封飞向王映霞,彼时的她才19岁,面对郁达夫炽热的追求,她的心,一点点被融化。

两人于1927年6月订婚,此时,距离两人认识时间不过才5个月。而郁达夫的原配夫人,还在北京,怀有身孕。

郁达夫一边放不下妻小,一边与新人打得火热。

1928年春天,两人在草长莺飞的西子湖畔举行婚礼,轰动了整个杭州城。一时间,才子佳人的故事传为美谈,有人赠诗云:“富春江上神仙侣”。

很难说这段感情里,郁达夫的才气与名气哪个更打动王映霞?或者两者皆有之。她虽身在富贵之家,但到她父亲时期,早已家道中落。她自己亦是需出门教书讨生活,虽然长得美,但距离上流社会圈还差了一张名片,而郁达夫的出现,给她提供了这种可能性。

拥有美貌这张通行证的她,手撕前夫、离婚后,凭什么风光再嫁?

王映霞与郁达夫

03 佳偶丑闻满天飞,反目成仇为哪般?

都说相爱容易相处难,这话放在才子佳人身上也同样适用。当生活落实到衣食住行这些琐事里时,当初的激情消退,矛盾开始出现。

郁达夫喜欢喝酒。一次和朋友出去洗澡,直到第二天早晨,因醉酒晕倒在路边,被好心人送回,让王映霞很是苦恼。

郁达夫生性孤独,隔一段时间就会不打招呼,玩消失,让王映霞提心吊胆,又气愤。

1932年2月的一天,他又无端消失了,并带走了家中唯一的存款。后来,王映霞才得知他回了老家,并和孙荃同居在一起,这她伤透了心。

1933年,两人从上海移居杭州,并斥巨资买了一块地,建立“风雨茅庐”,两人的感情一度得以恢复。

1938年,王映霞给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做媒的书信,被郁达夫认为是写给她的情书,王映霞深感委屈,两人再次发生争吵,王映霞到朋友曹秉哲家暂住。

郁达夫明知她的去处,却在《大公报》上刊登“寻人启事”:

王映霞女士:鉴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关系及携去之细软衣饰金银款项契据等都不成问题,唯汝母及小孩想念甚殷,乞告以地址。郁达夫谨。

王映霞看到后勃然大怒,在朋友的调解下,郁达夫又在大公报上刊登道歉信,说自己神经失常,语言不合云云。

两人暂时和好,但破镜难以重圆,这件事让两个人的嫌隙加重,即使再怎么想回到从前,却已是沧海桑田。

拥有美貌这张通行证的她,手撕前夫、离婚后,凭什么风光再嫁?

1939年年初,郁达夫接受新加坡《星洲日报》的邀请,带着王映霞去新加坡生活。没多久,郁达夫故伎重演,在报纸上刊登《毁家诗纪》,自曝家丑,直指王映霞红杏出轨,“琵琶人别抱”。

王映霞怒不可遏,在报纸上公开发表《一封长信的开始》和《请看事实》,手撕郁达夫,称他为“人皮兽心”。两人的行为,在文坛上引起轩然大波,众人哗然。

自此,才子佳人的童话破灭,于1940年3月离婚。

一段结束了的感情里,没有人是赢家。但王映霞自始至终头脑清醒,结婚四年后,她摸透了郁达夫阴晴不定、用情不专的性格,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取得郁达夫的同意后,请律师与证人签署了“版权赠与书”,将他的版税所得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通过郁达夫,她结识了鲁迅、杭州市长等多位名流与高官,真正踏入上流社会圈,加上她人长得美,在交际圈里混得如鱼得水,她自己也乐此不疲。

女人在一段感情里,除了付出真心,一定要懂得让自己增值。感情再浓烈,也有触礁的时刻,怨天尤人毫无用处,只有懂得未雨绸缪,才能在分手之后,不至于一败涂地,拥有站起来的实力。

拥有美貌这张通行证的她,手撕前夫、离婚后,凭什么风光再嫁?

04 风光再嫁他人妇,一朝梦回黄泉见

1942年4月,外交名人王正廷做媒,王映霞嫁给富商钟贤道。

许是与郁达夫分手太难堪,想要在世人面前博回一局。这次的婚礼办得声势浩大,冠盖云集,宾客如云,轰动了整个重庆。

重庆电影制片厂还专门为他们拍摄了新闻纪录片,王映霞还在上海、杭州各大报纸上刊登大幅的结婚广告。

钟贤道许诺王映霞,要将她失去的年华找回来。婚后,对她关怀备至,异常体贴。

1952年,王映霞因在重庆外交部工作时,因被误认为参加了国民党,被拘留。钟贤道心急如焚,送东西、看望她。回家后,又在酒店为她开房静养,带她出去旅行散心,晚年回忆起来,王映霞都说“像一场蜜月旅行”。

王映霞对钟贤道始终是感激:“我们共同生活了38年,他给了我许多温暖、安慰和幸福。”

而离婚后的郁达夫,远赴印尼,隐姓埋名娶了一名相貌平平的女子,于1945年8月惨遭杀害,身边连个送行的人都没有。

而让他一眼定情的王女士,直到55年后,才在子女、朋友的围绕下与世长眠了。不知他们俩在黄泉路上相遇,会不会为了曾经的幼稚,一笑泯恩仇?

王映霞这么快再嫁,固然和她的美貌、名声有关。但婚姻始终是脱去繁华的外衣,洗净铅尘,还原到它本就平淡的模样。而女人这种天生敏感、脆弱的动物,需要的有人在她累时,暖语慰人;在她需要时,递上一杯清茶,为她遮风挡雨。

拥有美貌这张通行证的她,手撕前夫、离婚后,凭什么风光再嫁?

王映霞

结语:

吴念真曾说:人生选择什么就必须承受什么、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

前半生,王映霞选择了才气、名声与爱情,却忽略了人这个最重要的因素。人心易变,变的不仅是他,还有她,最后他们都迷失了。后半生,她选择了忠厚、老实,得到了真正的安宁。

没有郁达夫,她的人生会黯淡许多。得到与失去哪个更多,谁又能算得清呢?只愿每个在婚姻这座围城中的人,始终能够保持独立,有进城的勇气,亦有出城的魄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