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堂上說風流

平山堂上說風流

平山堂沒有宏偉的建築,只有幾間並不高大的房屋,但就是在這兒,卻是觀察長江,欣賞長江對面連綿青山的絕佳位置,文人墨客的風流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對古代詩詞感興趣的遊客,到了揚州怎麼不到平山堂尋訪古蹟呢?

平山堂上說風流

瘦西湖聞名天下,而平山堂與瘦西湖緊緊相連,位於揚州市西北郊蜀岡中峰大明寺內。平山堂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有關。平山堂始建於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年),當時任揚州知府的歐陽修,對這裡的清幽古樸情有獨鍾,於此築堂。坐此堂上,江南諸山,歷歷在目,似與堂平,平山堂因而得名。平山堂是專供士大夫、文人吟詩作賦的場所。

平山堂上說風流

平山堂前的紫藤枝幹似虯龍。

平山堂門外建了木棚,棚上爬滿藤蔓,我去時紫藤花期已過,沒有見到紫花爬滿了古藤,但這裡確實十分幽靜,少有遊人,頗有古意。

平山堂上說風流

通堂式的敞廳之上,“平山堂”三個大字的匾額高懸。堂為敞口廳,面闊五間。堂前有石砌平臺,名為行春臺。平山堂中楹上方懸“平山堂”三字匾,寬2.8米,高0.95米,黑色底,白色字,為清同治壬申(1872)孟夏之月,定遠方浚頤題。

平山堂上說風流

堂前楹聯為清代知府伊秉綬撰寫:"過江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與眾賓歡",上聯以山喻人,再現當年高朋滿座,談古論今的盛景;下聯則借歐公《醉翁亭記》中名句,表現歐公無法施展抱負的鬱悶和樂觀自適的落宕情懷。造句極佳,書法古樸,被譽為平山堂楹聯之冠。聯話鼻祖梁章鉅評論此聯道:“語特壯偉,至今不忘。”

平山堂上說風流

太守之宴與眾賓歡。


  上聯“過江諸山,到此堂下”,此八字於實寫之中含喻意。字面上是指“江南諸山,含青吐翠,飛撲於眉睫而恰與堂平”,又同時以此為喻,讓人們遙想到當年文章太守“琴書多暇日,觴詠盡高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歐陽修——這位北宋文壇的領袖,喜獎掖後進,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以及王安石、曾鞏皆出其門下。“過江諸山”,有版本作“隔江諸山”。“隔”字顯然不及一個“過”字來得積極主動、形象貼切。

  下聯“太守之宴,與眾賓歡”,此八字乃源於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裡“太守宴”、“眾賓歡”。《醉翁亭記》所敘雖為滁州之事,然“太守之宴,與眾賓歡”八字用在揚州平山堂確實有所憑據。《楹聯叢話·勝蹟下》所記載的一副對聯,可以看作是“過江諸山”一聯的鋪陳。聯曰:

  幾堆江上畫圖山,繁華自昔,試看奢如大業,令人訕笑,令人悲涼,應有些逸興雅懷,才領得廿四橋頭,簫聲月色;

  一派竹西歌吹路,傳誦於今,必須才似廬陵,方可遨遊,方可嘯詠,切莫把穠花濁酒,便當六一翁後,餘韻流風。

  吟誦罷這長短不一的兩副楹聯之後,也許你會夢想著追隨醉翁的足跡,展開隱形的翅膀飛來揚州:親一泓湖水,沐二分明月,賞三月煙花,聽四橋煙雨,望五亭雲飛,慕六一宗風……

平山堂上說風流

葉夢得《避暑錄話》載:“歐陽文忠公在揚州作平山堂……公每暑時輒凌晨攜客往遊,遣人走邵伯取荷花千餘朵,以畫盆分插百許盆,與客相間,遇酒行即遣妓取一花傳客,以次摘其葉,盡處則飲酒,往往侵夜載月而歸。”這也許可稱為“擊鼓傳花”的形式之一吧。

平山堂上說風流

中聯兩側的上方西、東分別懸掛“風流宛在”匾和“坐花載月”匾。“坐花載月”匾,寬2.75米,高0.95米,為隴右馬福祥題,並有跋文。其跋曰:平山堂為江南名勝。宋慶曆中歐陽永叔守揚州時,築堂於蜀岡,因此得名。歲己巳偶遊江都,登此堂,憑欄遠眺,江南諸山齊在眼底,月掛樹顛,花迎四座,洵登臨之大觀也。因取歐陽公遣人折荷行酒載月故事,敬書數字,以志遊蹤。隴右馬福祥題。馬福祥(1876~1932),字雲亭,甘肅臨夏人,是一位武將,曾任國民政府委員、黃河水利委員會副委員長、安徽省主席。己巳為民國18年(1929)。匾、跋均為黑色底,白色字。

平山堂上說風流

風流宛在,流了一點,在多了一點。

“風流宛在”匾,寬3.1米,高1米,為光緒初孟夏兩江總督新寧劉坤一題。書法流暢,“流”字少了一點,而“在”字卻多了一點,在現代人看來,這都是“錯別字”,其實作者是故意為之,用在這裡卻彷彿因風而流動所致,別寓情趣。堂北簷掛著林肇元題“遠山來與此堂平”匾額。遊人至此,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平山堂上說風流

匾、跋均為黑色底,金色字。

並有跋文。其跋曰:

宋開禧間,平山堂圮,吏部閻蒼舒以詩贈知揚州郭倪,有“歐仙蘇仙不可作,江南江北無風流”之句,蓋譏之也。今子箴都轉重修是堂,可以繼美歐蘇矣!喜而志之。“

平山堂上說風流

揚州平山堂正門之上,懸掛著清代彭玉群所書“放開眼界”之匾。

平山堂於元代曾一度荒廢,明代萬曆年間(1573~1619年)重新修葺。清代咸豐年間(1851~1861年),山堂毀於兵火,重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

平山堂上說風流

山色湖光歸一覽;歐公坡老峙千秋。——汪國禎題揚州平山堂

平山堂上說風流

山色湖光歸一覽;歐公坡老峙千秋。——汪國禎撰聯。

山色湖光歸一覽;歐公坡老峙千秋。——汪國禎題揚州平山堂,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書寫。

平山堂上說風流

歐公柳石上面鐫刻歐陽修的《朝中措平山堂》一詞。

歐陽修給揚州留下一個平山堂,從古至今,傳為佳話。
慶曆八年(1048年)歐陽修調至揚州。他來到蜀岡上,,站在現在這個平臺上往前一看,遠眺長江和長江對岸的金山、焦山、北固山三山,壯麗的景色盡來眼前,讓這位詩人激動萬分,於是就在這裡建立一座平山堂,經常跟文人在平山堂舉行詩文酒會。


歐陽修在揚州工作了11個月,就調到了潁州任知州,他給揚州留下了一個平山堂——成為揚州重要的重要標誌,對文人墨客尤其具有吸引力。

平山堂上說風流


朝中措·平山堂
歐陽修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平山堂上說風流

唐朝大詩人王維《 漢江臨眺》描寫是在襄陽眺望漢江的壯闊景色: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站在平山堂,向長江對岸眺望,也能看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壯麗的景色,使這一名句變成了一幅畫圖,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被人一再吟誦。

平山堂上說風流

曉起憑欄六代青山都到眼

此外如朱公純題平山堂聯雲“曉起憑欄,六代青山都到眼; 晚來對酒,二分明月正當頭“,正是當年溶溶月色入牖,熒熒燭光映窗,遠山近水江融入歡聲笑語的所見所聞。

平山堂上說風流

晚來對酒二分明月正當頭。對聯為朱公純題。

兩側懸聯曰:“曉起憑欄六代青山都到眼,晚來對酒二分明月正當頭”。

平山堂上說風流

草綠色底,白色字,為朱公純撰,庚申春日尉天池書。

平山堂上說風流

“風流宛在”、“坐花載月”的匾額,均是追懷歐公軼事。宋代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歐陽文忠公在揚州作平山堂,壯麗為淮南第一。堂據蜀岡,下臨江南數百里,真、潤、金陵三州隱隱若可見。公每暑時,輒凌晨攜客往遊,遣人走邵伯取荷花千餘朵,插百許盆。盆與客相間,遇酒行即遣妓取一花傳客,依次摘其葉,盡處則飲酒,往往侵夜載月而歸。餘紹聖初,始登第,嘗以六、七月館於此堂,去幾月只歲大暑,環堂左右,老木參天,後有竹千餘竿,大如椽,不復見日色。蘇子瞻詩所為“稚節可專車”是也。寺有一僧,年八十餘,及見公,猶能道公時事甚詳。近年幾四十餘年,念之猶在目。今餘小池植蓮,雖不多,來歲花開,當與山中一二客修此故事。

平山堂上說風流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溼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這首詞創作於元豐六年或者七年。

平山堂上說風流

古今差異多麼巨大,過去在平山堂憑欄遠眺,“江南諸山,拱揖檻前,若可攀躋”,含青吐翠,飛撲於眉睫似與堂平,“平山堂”之名即寓於此。可惜,經過近千年的變遷,長江向南移動了幾公里,加之高樓遮擋,天氣並不晴朗,能見度不高,想從平山堂看到長江對岸的青山已不太可能。但這兒蘊藏著豐厚的人文氣息,對我充滿了無窮的魅力,三年前去過,而今是否還是舊模樣?何日再重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