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太過神祕,涵蓋的東西實在太多,至今不知道作者是誰

一本書構建一個場景,以供書中的人物活動,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有些作者,諸如曹雪芹,能通過極其細緻的描繪,刻畫出一個引人入勝的賈府;諸如南派三叔,能通過巧妙的安排,搭建起數個精巧如迷宮的古墓;諸如喬治·R·R·馬丁,能通過恰當的串聯,創造出一個虛幻的世界。但卻難有一本書能精確到一草一木,親自雕刻無數角色,重新構建一個體系,最終打造一個似有似無而又影響後代數千年的世界。

這個如"創世者"一般的人,我們不清楚他到底是誰,也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但"他"留下的這個世界,卻在幾千年以來都不斷被人們探尋和稱道。這個世界便是——《山海經》。

這本書太過神秘,涵蓋的東西實在太多,至今不知道作者是誰

《山海經》,看名字像是寫"山"和"海"的"經"。確實,《山海經》中《南山經》、《海內西經》這樣的章節劃分看起來就是這麼一回事。但《南山經》章尾言,"右南經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萬六千三百八十里。" 《五臧山經》章尾言,"禹曰:天下名山,經五千三百七十山,六萬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蓋其餘小山甚眾,不足記雲。"所以《山海經》的"經",理解為經歷的"經",或許比理解為經典的"經"或經緯的"經"更恰當。


這本書太過神秘,涵蓋的東西實在太多,至今不知道作者是誰


不過從第六章,也就是"海外"部分起,書中用的就是"曰",而不再有"經"、"志"或"道里"這樣的用詞。這說明在這些章節之中,人們寫下的不再是親身經歷,而是以傳聞等二手資料為主。而"海內"和"大荒"這兩部分,考察和傳聞兼有。所以整部《山海經》,大體可分為"調查寫實、口碑見聞、傳言散記"三種情況。

這本書太過神秘,涵蓋的東西實在太多,至今不知道作者是誰

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山海經》記述了山形地貌、物產氣候、鬼神祭祀等等。如今有關其內容的研究,涉及動物、植物、中醫藥、神仙體系、祭祀、民俗,甚至圖案及其運用。但幾千年前古人寫作這本書,初衷可不是為了這些。

先秦的帝王多有"望秩于山川"的思想,也就是通過依次序望祭一方的名山大川,以祈求上天保佑國泰民安,百姓豐年。人們寫作《山海經》,最初的目的極有可能就是去更好的瞭解山川自然,以祈求平安和豐收。也就是說,《山海經》是帝王對"望秩于山川"的具體實踐。

這本書太過神秘,涵蓋的東西實在太多,至今不知道作者是誰

《山海經》前五卷被合稱為"五臧山經",這裡的"五臧"即為"五藏",也就是指各地的物產和蘊藏的自然資源。《中山經》章尾言,"禹曰:"天下名山,經五千三百七十山,六萬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封於太山,禪於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數,皆在此內,是謂國用"也正好證實了寫作《山海經》是為了便利人們增長對於自然的認識和優化對於自然資源的利用,以達到國泰民安的目的。

所以本著這樣的初衷,《山海經》的寫作者應當和先秦的統治階級有著較為密切的關係。西漢經學家劉歆在《上山海經表》中甚至說:"禹乘四載,隨山刊本,定高山大川……禹別九州,任土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皆聖賢之遺事,古文之著明者也"。

這本書太過神秘,涵蓋的東西實在太多,至今不知道作者是誰

雖然通過劉歆的表或《山海經》的內容,我們無法確定誰是第一個動筆寫作《山海經》的人,但可以推斷出此書初稿的成書時間應該就是大禹時期。

到了殷商時,商人極有可能對《山海經》做了增補。《山海經》中的《大荒東經》一改《山海經》從西南開始寫的習慣,改從東寫。而這點與殷商人尚東正好契合。

且《大荒東經》寫到的"四方風"和"四方神"也同樣出現在了殷商的甲骨文中。至於它提及的王亥,也是頗受商人推崇的。不過這些內容究竟是出自誰人之手,我們還是沒法得出具體的答案。

這本書太過神秘,涵蓋的東西實在太多,至今不知道作者是誰

而縱覽《山海經》全文,我們還可以發現很多周代的痕跡。書中所採用的時令與西周通用的時令如出一轍,描寫的祭祀和禮儀與周代的祭祀相似,《海外南經》裡還有關於周文王的事蹟……所以可以推斷,《山海經》在周代也得到了增補和修訂。


這本書太過神秘,涵蓋的東西實在太多,至今不知道作者是誰


至於此時又是誰來執筆呢?諸如大司徒等"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擾邦國,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的官吏最有可能。

秦漢及以後,《山海經》已基本定型,學者大多隻是對其進行訂正和編修。

這本書太過神秘,涵蓋的東西實在太多,至今不知道作者是誰

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從寫法看,《山海經》都是當之無愧的"奇書"。而作為一本聞名中華文化圈的"奇書",《山海經》之中藏的秘密實在是太多。這樣的一份寶藏,凝結的遠非一兩個學者的思想,而是中華民族世代的智慧。它不是一天就寫作好的,正如我們的民族和璀璨的文化也不是頃刻間就出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