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卖不出,农民损失惨重,批发商却说:农民自找的,咋回事?

最近几年网络上时常会有一些水果、蔬菜滞销的报道出现,比如前几天有媒体报道云南的洋葱滞销,往年能卖到一块钱一斤的大洋葱,今年2毛钱都没人收,其中有一对老夫妻年过70种了5亩洋葱,原本想借着这5亩洋葱赚一年的生活费就不需要麻烦子女了,可谁曾想到洋葱根本卖不出去,每天晚上都想着地里的洋葱一宿一宿睡不着觉。

水果卖不出,农民损失惨重,批发商却说:农民自找的,咋回事?

另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年后各个行业基本都处于停滞状态,由于没人出门路上也就没有烤红薯的了,而烤红薯的歇业就直接导致了红薯的滞销,这个事件是发生在河北省唐山市,据当地负责人介绍往年春节前后基本就能把囤在地窖里的红薯卖完,今年由于疫情开窖已经一个多月了,硬是没有批发商来收购,地窖里存放的60多万斤红薯烂掉了10多万斤,随着温度的升高若是还卖不出去,那么农民将损失惨重。

水果卖不出,农民损失惨重,批发商却说:农民自找的,咋回事?

除了这些之外水果的滞销问题最近几年也是尤为突出,因为滞销农民的水果卖不出去,甚至有时候卖出去的收入还不如请人工采摘的费用,损失惨重。但是我们又会发现在别处滞销的水果到了当地却是高价,很多朋友都会把这个责任归咎到批发商身上,但批发商却说很多农民自找的,并不值得同情,咋回事?

水果卖不出,农民损失惨重,批发商却说:农民自找的,咋回事?

1、农民囤积居奇,不出手

有些不守诚信的农民,原本同批发商谈好了价格,甚至已经签订了收购合同,但是到了水果成熟采摘的时候由于一些原因市场上水果价格高涨,有些农民就会单方面撕毁合同,而且好的都不愿出手。上面的红薯就是,秋天红薯收获时把小的卖了,留着个大的等来年涨价再卖,没想到一场疫情打破了农民发财的梦。

2、农民以次充好

还有些农民会借着已经同批发商商签好合同这样的机会,以次充好,将差的果子夹杂在好的里面装箱销售,甚至批发商发现还狡辩,作为批发商有时候也只能人气吞声,这样日积月累就没批发商到当地去收购水果了。

水果卖不出,农民损失惨重,批发商却说:农民自找的,咋回事?

3、农民不管市场,蜂拥而至

一般一个地方有人因为某种农作物赚钱了,那么势必会引起当地农民的蜂拥而至,但是有些农作物的市场容量并不大,一旦种植量过大就回出现供过于求,比如树莓本身就是小众水果,结果浙江有地区农民大面积种植,导致滞销,损失惨重。

4、农民提前采摘

还有些农民为了让自己的水果提前上市都会提前采摘,而水果不成熟提前采摘会严重影响口感,但是农民不顾自己的口碑一味为了赶市场,结果咋了自己当地的牌子,到了市场上卖不出去自然也就没有批发商上面收购了。

水果卖不出,农民损失惨重,批发商却说:农民自找的,咋回事?

笔者认为批发商说的没错,作为中间商他们也是需要利润,低买高卖也是做买卖的本质。只是一些地方的水果滞销并不能全怪他们,有时候农民的责任反而更大一些。水果滞销,农民有时候也是需要反思下自己,而不是一味埋怨批发商赚差价。

读者朋友,对于水果滞销问题,你觉得农民值得同情吗?欢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