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恭帝趙顯:得道高僧,悲情皇帝

從秦朝算起,中國歷史上共歷經了18個朝代,出現了形形色色的422位皇帝,其中開國皇帝多是文治武功的君王,而末代皇帝則多是昏庸之輩,當然,其中也有個別亡國之君是生不逢時,根基動搖,日薄西山,無可挽回。

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南宋的亡國之君,一位生不逢時的悲情皇帝,一位陰差陽錯的得道高僧,他就是——宋恭帝趙顯。

宋恭帝趙顯:得道高僧,悲情皇帝

宋恭帝趙顯

1

1271年,忽必烈在蒙古正式稱帝,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建立元朝。

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此時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忽必烈的蒙古鐵騎已大舉入侵四川,並順漢江而下,圍攻襄陽(金庸武俠小說中郭靖黃蓉夫婦守衛襄陽城,就在這個時間),當時南宋的“智障”皇帝宋度宗趙禥依然日夜享樂,一夜臨幸三十多個宮妃,不理朝政,國家大事被國舅爺賈似道這個宰相一手遮天,賈似道為保自己的榮華富貴,對前方戰事一直隱匿不報,宋度宗被矇在鼓裡。

這一年,皇后全氏為宋度宗誕下一子,即為趙顯。

1274年,時年35歲的宋度宗在皇帝位子上坐了整整十年之後,終於因酒色過度而死,朝中一片大亂,謝太后迅速召集群臣商議立帝之事,眾人以為楊淑妃所生的趙昰年長,應該由他來繼承皇位,但賈似道和謝太后都主張立嫡長子,於是全皇后生下的趙顯被立為帝,就這樣,年僅4歲的趙顯稀裡糊塗地成為南宋第8任皇帝宋恭帝。

年幼無知的宋恭帝趙顯,只是一個孩子,面對朝堂上的文武群臣朝拜,他一臉茫然,就像《末代皇帝》上的溥儀一樣,他的興趣並不在此,這是政治強加給一個孩子的任務,這是成人想要的權力世界,他要的只是玩伴,肆無忌憚的笑,甚至是蛐蛐兒。


宋恭帝趙顯:得道高僧,悲情皇帝

小皇帝


扶一個年幼的太子繼位本來就是權宜之計,這時候很容易陷入兩種情況:一種是由太后引導的外戚專權;一種是由託孤大臣掌權。

宋恭帝繼位後,明面上由太皇太后謝氏垂簾聽政,朝廷實權實際上仍掌握在宰相賈似道手上,他權傾朝野,剪出異己,一時間沒人敢放個屁。

殘酷的現實不容南宋朝廷喘息,此時的蒙古大軍已盤踞北方多年,並在忽必烈的帶領下攻下襄陽、樊城,眼看著就要向南宋都城臨安出發了。

1276年1月18日,在賈似道因抵抗無力被南宋上下要求處死之後,元軍兵臨臨安城下,太皇太后謝氏以小皇帝趙顯的名義頒佈了一道詔書——向蒙古大軍投降。

隨後,太皇太后抱著五歲的小皇帝趙顯,帶著宮人出城向元軍投降。

2

投降後,小皇帝趙顯和母親全氏等被千里迢迢解押回元上都(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

押解回去後,元世祖忽必烈還算仁慈(一方面是為了安撫人心,讓南宋殘餘抗爭者儘早投降,一方面也受到當年丘處機對成吉思汗的感召),沒殺小皇帝趙顯,還給他封了個“瀛國公”,並把公主嫁給了他,讓他們去元大都(北京)居住。

就這樣,瀛國公趙顯一天天長大,還享受著元世祖給予的不錯待遇,因為俘虜的時候也就6歲,懵懂中當了兩年南宋皇帝,所以他對宋朝文化並無瞭解,從小一直接受的是元朝教育,受到的是藏傳佛教的薰陶,他對自己的身份一無所知。

1279年,當時還在福建、廣東一帶抵抗的南宋軍隊被元軍逼的走投無路,陸秀夫揹著年僅八歲的小皇帝趙昺跳海而死,南宋徹底滅亡。1282年,可能元世祖忽必烈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南宋殘餘勢力已掃清,於是瀛國公趙顯被遷居到上都。

1289年,也就是趙顯在上都生活了6年之後,忽必烈突然賞給18歲的趙顯許多錢財,隨後他便被忽必烈打發到西藏做和尚,而他的母親全皇后也被迫做了尼姑,母子兩骨肉分離,天涯各自。


宋恭帝趙顯:得道高僧,悲情皇帝

出家


瀛國公趙顯來到喇嘛廟裡出家,駐錫薩斯迦大寺,號木波講師,為了忘卻過去的一切,他潛心學習吐蕃文字和藏傳佛教,用心之處花開水流,沒幾年,心智過人的趙顯已經在衛藏佛界嶄露頭角,名聲大噪,精通漢藏雙語的他,把很多漢文佛典翻譯成藏文版本。他還經常把漢藏佛經互譯比勘,校訂經書中的異文。

後來趙顯還擔任了著名的薩迦大寺的住持,四處講經,自稱為“大漢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寶”,法號“合尊”,成為當時吐蕃的佛學大師。到現在還被藏族史學家視為翻譯大師,為藏傳佛教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3

本來陪伴青燈古佛也可以過完餘生,可事與願違。

1323年,瀛國公趙顯在一次偶然間,通過寺廟裡的和尚才瞭解到當時被視為“絕密”的事情——他自己的過去,知道了南宋的事,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知道了忽必烈的用意,趙顯如夢初醒,知道自己並非蒙古族人,而是南宋遺孤,亡國之君,“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對南宋的愧疚,對母親的思念,對國破家亡的憤恨,讓他一時之間感到無比痛苦。

但是此時的元朝已是比當年宋朝都強盛的王朝了,即使是昔日的南宋皇帝如他,在此時此刻也顯得是這麼的微不足道,無力迴天。百感交集的他,寫下一首《在燕京作》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詩中寫到: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


宋恭帝趙顯:得道高僧,悲情皇帝

元英宗


詩中懷念故國南宋,抨擊元朝統治者對南宋侵略的意思顯而易見,此詩不脛而走,傳到元英宗的耳朵裡,元英宗大怒,他可能已經受夠了這個前朝亡國之君,江山已固,他沒有任何顧忌,馬上下令賜死宋恭帝趙顯。

《佛祖歷代通載》中提到,“至治三年四月,賜瀛國公合尊死於河西,詔僧儒金書藏經。”就這樣,活了52歲的宋恭帝趙顯,結束了他47年的俘虜生活。

林泉曰:

人人都想當皇帝,可皇帝絕對是從古到今最高危的職業……開國皇帝要拿命去博天下,難於登天;中間的皇帝要日夜提防將士造反,朝臣異心,寢食難安;末代皇帝則要揹負亡國之痛,揹負千載罵名,也不容易。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同樣,時代的一粒灰,落到每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宋恭帝趙顯如此,我們每個人亦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