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产业发展战略

我国国土人均可耕种面积正面临着日渐减少的局面,粮食安全和自给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毕竟我们国家人口还在不断增长。一方面国际贸易摩擦,给我国农业带来的冲击日益显现;另一方面国内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农林牧渔产业发展战略


例如非洲猪瘟给养猪产业链带来的冲可以说是“垮塌式”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我国农业面临生产环境恶化、生产成本不断增高、农村活力下降等问题。


为解决粮食问题,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农业产业必须重新制定战略性指导思想,必须从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农业发展生态链。才能协调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分工合作。


联合攻关,更有效地开展科研和成果转化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果。指导思想必须从全面的、长远的、综合性的观点出发,制定农林牧渔科研与产业发展目标,其基本思想是:


(一) 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结构化改革的进程中,根据农林牧渔所应发挥的作用来制定研究目标,概括地说就是:


(1) 根据社会需要,稳定地提供主粮、肉类和水产品,确保食品的安全;


(2) 提高农林牧渔的生产力,降低农林水产品的成本;


(3) 确保农林、养殖场、山村、渔村的活力,保护国土资源和环境。


(二) 立足于国际学术观点,从实现面向21世纪农林水产技术的飞跃发展这样一个观点出发,制定研究目标。在有关领域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要广泛地吸取尖端技术的研究成果,加强官、产、学的分工合作,搞活科研工作,多出成果。


农林牧渔产业发展战略


(三) 要从全球观点考虑我国农林、养殖、水产技术的开发工作,并从如何对世界农林水产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这样一个观点出发制定目标。


除了生物资源,环境保护等技术领域外,有关农林牧渔及其产品的供需问题必须从发展全世界农林牧渔的观点出发进行试验研究、技术交流、情报交换等工作,使我国农业技术的开发适应世界发展趋势并逐步缩短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以如下几个观点确定面向小康社会的农林水产研究基本目标:


1. 增强农林水产业的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维持和加强粮食等自给率,稳定地向全国提供农林水产品。


2. 广大人民追求生活多样化、现代化,并关心身体健康,根据这种消费动向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要研究合理的饮食方式,提高农林水产品的质量,确保其安全。


3. 保护农用地、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和国士资源,以增强生产力。


4. 充分发挥农林牧渔业工作者和农村、山村、渔村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发挥其活力,提高农林牧渔的经营水平。


5. 为了解决世界粮食、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农林水产领域的研究工作。


6. 适应各领域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依靠尖端技术在农林水产领域的广泛应用 ,加快发展农林水产技术。


农业产业的研究目标和发展方向


农林牧渔产业发展战略


1. 增强农林水产业的生产力,提高劳动率

鉴于今后全世界粮食、木材等农林水产品供需关系紧张化的趋势,为了维持和加强自给能力,以保证向人民提供农林水产品,有必要依靠技术开发,增强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为此,除了增强粮食、木材等农林水产品的生产力和有效利用农林水产品所必需的技术开发外,还应积极推进从生产到流通、加工的各阶段的技术开发工作,以节省劳动力、资源、能源等。


2. 有效地利用农林水产品

为了有效地利用农林水产品,不仅要开发加工技术,提高主要产品的利用率,而且要研究开发将副产品、废物等尚未利用的各种生物资源变成食品、饲料、能源,变废为利。


3. 节省劳动力、资源、能源等

要开发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的各阶段节省劳动力、资源、能源的先进技术。


要研究有关生产机械化及生产设施在空间的合理布局问题,同时要根据农林牧渔生产条件及高龄农民较多的情况,确保作业的安全,减轻其劳动强度,制订切合实际的作业方法及作业计划。为了节省原料及能源。


要研究大型机械、设施及渔船的节能技术,合理组织流通,防止损失,节省能源,开发生物防治新技术,并在食品加工领域注意利用酶、微生物等的新技术。利用信息化实现生产加工自动化、系列化。


4. 要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要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广大消费者对农林水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多样化了,因此要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其安全,为此要研究:合理的饮食生活方式,提高和保持农林水产品的质量。


农林牧渔产业发展战略


5. 保护和培养绿色资源,保护环境

农用地森林等绿色资源和 水域不仅是进行农林牧渔生产 的场所而且起着保护 自然环境和国土资源的 重要作用因此应注意 保护和有效地利 用这些资源为此要探 明森林草原农田等绿色资源和水源的机制要开发新 技术来保护环境使农林牧渔生产得以继续正常进行。


6. 振兴农林牧渔,要发挥农村的作用

探明农林牧渔及农村渔村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力,当前要扩大骨干农户的经营规模,组织高效率的生产组织,降低生产成本及流通成本,实现经营的合理化和稳定化。


充分发扬家乡观念,以自然村等为单位,组织地区社会,发挥全村的积极性搞好环境保护,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多种经营,兴办文化福利设施。


7. 为全世界农林牧渔的发展作出贡献

当前国际社会各国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鉴于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各要要求我国在解决世界粮食、环境、能源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呼声较大。


农林牧渔产业发展战略


为此要加强国际合作。为了及时掌握国外农林牧渔生产情况及农林牧渔产品的供需动向,为了保护和培养世界生物资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农林牧渔的发展作出贡献,应研究开发行之有效的各种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