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皆愛花 曹丹姝折玫紅簪於閨蜜發 男子也可簪花於帽追時尚

前有《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今有《清平樂》,如此風雅的大宋一登場便清新脫俗,博得了大家的追捧和喜愛。宋代的文雅不僅表現在才子儒士、詩詞美文輩出,還流露在日常生活的清麗精緻、審美追求之上。


宋人皆愛花 曹丹姝折玫紅簪於閨蜜發 男子也可簪花於帽追時尚

《清平樂》劇照


宋人講究自然之美,鮮花必然會贏得宋人的芳心。今日穀雨節氣至,又是探花好時機。此時,牡丹、芍藥、棣棠、木香花都處於盛花階段,正是遊園賞花的好時候。宋人賞花可謂是“萬人空巷”,《夢粱錄》記載:“仲春十五日(農曆二月為仲春)為花朝節,浙間風俗,以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放之時,最堪遊賞。”這說的就是宋代每年春天都會舉辦的盛大的“花朝節”


宋人皆愛花 曹丹姝折玫紅簪於閨蜜發 男子也可簪花於帽追時尚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照


不過宋人覺得賞花已經不能滿足他們對美的喜愛之情,簪花於發,插花於室,才是更好的表達方式。


女子簪花顯清麗 男子簪花博青睞


《清平樂》中,曹丹姝待字閨中時,常與閨中密友們聚會。她或在庭院中折一枝玫紅簪於杜有蘅的髮髻上,或在室內與好友們插花共敘私話。清麗女子與嬌豔鮮花相映,柔美自然的畫面不知勝過“美顏與濾鏡”幾千萬倍!


宋人皆愛花 曹丹姝折玫紅簪於閨蜜發 男子也可簪花於帽追時尚

《清平樂》劇情


事實上,在宋代不僅僅是女子,就連男子也會在頭上簪花。起初,朝廷常賜鮮花給大臣們,還要求大臣們必須戴在頭上。後來,宋代官員們在戴官帽出門會友時,於官帽的後面簪上花。因此頭上簪花,逐漸成為了宋代男子的流行裝扮。男子戴花不僅僅是為了追時髦,還因他們發現頭上戴花可以吸引不少女子的注意,遂更加註重自身形象,專注於每個細節來獲得女子的青睞。《水滸傳》中的浪子燕青不僅會在頭上簪花,背上還刺有牡丹花。


宋人“簪花”源自唐朝習慣,只不過發揚光大得任性了許多。宋代不論男女、貴賤,都以簪花為時尚。六月時節,茉莉花剛上市,“其價甚穹(高),婦人簇戴,多至七插,所直數十券,不過供一餉之娛耳”,可見簪花愛美之人是不惜為其“一擲千金”的。


宋人皆愛花 曹丹姝折玫紅簪於閨蜜發 男子也可簪花於帽追時尚

《清平樂》劇情


在看到曹丹姝為杜有蘅簪花,也不忘用“蘇子美”打趣有蘅的一幕時。倒是很好奇想看看,若蘇舜欽與杜有蘅兩人一起簪花而行,那會是個什麼樣的畫面?


宋代皇室喜好插花 文人雅士效仿之


在宋代人們不僅賞花、簪花,還愛插花,這可是有詩為證的。宋代詩人陸游的《插花》雲:“有花君不插,有酒君不持,時過花枝空,人老酒戶衰。”高翥的《春日雜興》:“多插瓶花供宴坐,為渠消受一春閒。”蘇轍的《戲題菊花》:“春初種菊助盤蔬,秋晚開花插酒壺。”都是描繪插花的佳句。


宋人皆愛花 曹丹姝折玫紅簪於閨蜜發 男子也可簪花於帽追時尚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照


說起插花這項風雅的藝術,它至少在唐以前就出現了,起初是與祭祀或供奉相關。到了宋代,皇帝們也很愛花,在宮中有簪花、花宴、貢花、插花等習俗。尤其重視插花,將其列為“四司六局”的專營項目,與焚香、點茶、掛畫並列為“文人四藝”之一。每逢花季,宮苑內都會用名貴的器皿簇插珍品牡丹等鮮花,供人欣賞。


上行下效,因此插花技藝率先在文人雅士、士大夫們中間流行起來。《夢粱錄》稱:“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有些風雅的文人出遊,也要攜帶桌几,“列爐焚香、置瓶插花,以供清賞”。


宋人皆愛花 曹丹姝折玫紅簪於閨蜜發 男子也可簪花於帽追時尚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情


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盛家老太太靠自己在宮中的關係請來了孔嬤嬤為孫女們講授插花技藝,可見士大夫們的家中很重視培養女孩子們的雅藝情操。劇中孔嬤嬤講的“插花技巧”,正如宋人丘濬撰寫的《牡丹榮辱志》,以介紹插牡丹花的原則與技藝,適用於各季的插花規範。插花分主花、配花兩大類。不同的主花與配花按照一定的原則相搭配,可以組合成各種風格的插花作品。


宋人皆愛花 曹丹姝折玫紅簪於閨蜜發 男子也可簪花於帽追時尚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情


除了技藝,器具也不容小覷。宋代插花用的花器,如花瓶、花盆等已有專業的造型。當時的插花既有自由、愜意的竹筒插花、也有發古幽思的用商周鼎彝作花器的插花。《洞天清錄》:“古銅器入土年久受土氣深,以之養花花色鮮明如枝頭開速而謝遲,或謝則就瓶結實,若水鏽傳世古則否陶器入土千年亦然”。由此可知,古銅器養花有保養的功能。


繼五代發明佔景盤後,宋朝又發明了三十一孔花盆、六孔花瓶、十九孔花插等,同時,宋人對花架也十分考究,對花枝的插置佈局已有一定對藝術構思。


宋人皆愛花 曹丹姝折玫紅簪於閨蜜發 男子也可簪花於帽追時尚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情


宋代的儒士總是把哲思與花木、與大自然相聯繫。文人名士偏好以花材影射人格,花材多用松、柏、竹、梅、蘭、桂、山茶、水仙等素雅者,表達人生抱負、理想。結構上則注重以清為精神之所在,以疏為意念之依歸,體現自有純美的意境。如以梅之傲雪凌霜、蘭之幽懷若谷、竹之虛心有度、菊之玉潔冰清, 作為“四君子”;或以傲骨錚錚的青松、高風亮節的竹、剛強不屈的梅,組成“歲寒三友”,比擬文人雅士清高、孤潔的性格。將花卉賦予花德,以花寓意人倫教化,成為宋代花藝的重心。


鮮花風靡整個大宋 賞玩售賣遍地開花


插花對風氣逐漸風靡全國。不僅尋常百姓也喜愛插花,商家店鋪也喜歡用插花來裝飾其間,營造優雅對格調。


宋人皆愛花 曹丹姝折玫紅簪於閨蜜發 男子也可簪花於帽追時尚

宋代 李嵩《冬花籃圖》


宋人皆愛花 曹丹姝折玫紅簪於閨蜜發 男子也可簪花於帽追時尚

宋代 李嵩《夏花籃圖》

鮮花的繁盛,導致出現了“花市”,許多人以種花、賣花謀取生計。《西湖志》:“杭州壽安坊,俗稱官巷,宋時謂之花市,亦曰花圃,蓋汴京壽山下多花園,春時賞豔,爭華競侈,錦簇繡圍。移都後,以花市比之,故稱壽安坊。”


作為北宋時最著名的花都——“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洛陽,每逢牡丹盛開之時,都會舉辦“萬花會”(插花展覽)。另一個城市揚州,芍藥花開之季,也會籌備“萬花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