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是什麼?為何宋代人如此熱衷?又帶動了怎樣的收藏浪潮?

歷史上的人物如果要說誰能喜提“收藏狂魔”這個稱號的,那清朝的乾隆皇帝絕對是高居榜首。

實際上收藏者每一個朝代都有,只不過有的時代因為收藏者人數少,所以不打眼,而有的朝代因為收藏者如井噴式出現,所以那個時期就會被後人認為是一個收藏高潮期,雖說之前也有不少歷史名人喜愛收藏,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收藏熱潮實際上是最先從宋代開始的。

收藏熱潮是從宋朝開始的,為何宋人都如此熱衷收藏呢?他們又在社會上營造出了怎樣的風氣?

“博古”是什麼?為何宋代人如此熱衷?又帶動了怎樣的收藏浪潮?

一、宋朝的收藏活動,名為“博古”

“博古”,顧名思義,帶有“博古通今”的寓意在裡面。而要能達到博古通今的目的,首先就要足夠了解歷史,這樣才能做到以史為鑑。

知曉歷史的一個方式就是通過研究古代留下的物件,這也就有了鑑賞古器、古玩的行為。

在宋代,人們一般會將收藏活動專門稱之為“博古”,於是後來就出現了很多博古圖。

這些博古圖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用於文字插圖的,這些文字也並非是一般的文字,而是專門用來解釋古銅器的,咱們可以將它理解地更現代化一點,就像遊戲中出現一把武器的照片之後,旁邊就會有文字註釋它的功能屬性之類的一樣,那些個圖片就是博古圖的一種;另外一種就相當於一個喜愛收藏的宋人的生活記錄,將他們日常鑑賞古玩的畫面通過畫筆記錄下來,這是另外一種博古圖。

這兩種博古圖流傳下來的數量有不少,像什麼《皇佑三館古器圖》,《先秦古器圖》《考古圖》、《博古圖》、《圍爐博古圖》、《鑑古圖》、《宋人博古圖》等等。從畫的數量上來看,宋人在搞收藏這一方面的痴迷程度也就可見一斑了。

“博古”是什麼?為何宋代人如此熱衷?又帶動了怎樣的收藏浪潮?

二、宋朝的收藏熱潮是如何形成一股颶風,最終一發不可收拾的?

1、受復古之志,疑經之風的影響

宋代的文人雖然說在生活上特別注重生活品質,每一天都過得無比精緻,但是同時他們在文學的造詣上也是非常高的。

宋代的文人們與過去有很大的區別,因為他們的心中對記錄古代文獻的記錄持有懷疑批判的態度,以一個現代人的思維來看,我覺得那些宋人的思想還是蠻前衛的,因為文獻是由人來記載的,而人在撰寫歷史,尤其是自己所處的那個時代或者是之前的那個朝代,難免會因為政治上的忌諱或者出於個人的情感,從而做不到尊重事實的情況,要麼過度誇大,要麼過度貶低,要麼語焉不詳。

所以,出於對文獻記載下呈現出來的歷史的不信任,他們開始將自己的目光轉向了一堆“死物”,因為這些古玩是不會說謊的,它所呈現出來的必定是最真實的歷史。

抱有著對文獻記載下呈現出來的歷史的懷疑,也就是受復古之志,疑經之風的影響,出於尊重史實的目的,宋人開始一頭扎進古玩收藏的活動之中,拔都拔不出來。

而他們本人對於自己搞收藏這一行為也是很有一套說法的。因為在古代,男子們非常忌諱被別人用“玩物喪志”這句話來形容自己,所以,當時他們很努力地將自己研究古玩與玩物喪志剝離開來。

宋代理學家呂大臨通曉金石博古,著有《考古圖》。

在《考古圖》後記中呂大臨說了這樣一段話:“非敢以器為玩也。觀其器,誦其言,形容彷彿以追三代之遺風,如見其人也。以意逆志,或深其製作之源,以補經傳之闕忘,正諸儒之謬誤,天下後世之君子有意於古者,也將有考焉。”

也就是說,像他們這樣的人,研究古物不是為了把玩,而是為了做研究,所以宋代的很多都有另外一重身份,那就是古物的收藏者和研究者。

“博古”是什麼?為何宋代人如此熱衷?又帶動了怎樣的收藏浪潮?

2、宋朝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繁榮

買一件古玩,一般來講是要花上不少錢的,宋代一直以來給我們的印象就是“富而不強”,所以就整個社會層面來講,有錢人還是有不少的,加上宋人非常重視生活的情趣性和儀式感,所以宋朝不管是社會的經濟還是文化,都發展的非常繁榮,因此也給人們玩收藏提供了相對於寬鬆的環境。

宋朝所處的時代雖然政權也有很多,但是他們對整個宋朝的經濟並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開放的社會風氣,安定而又富足的生活,重視文化的一種社會氛圍,以上種種原因都為宋代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收藏熱潮創造了一個溫床。

當收藏古物成為了一種文化象徵成為一種雅興之後,文人士大夫一族莫不以收藏為時尚,有底蘊的人家,家裡就一定會擺上幾件古玩,文人在聚會的時候,東道主也會在廳中擺放一些古玩,以供文人雅士對這件古玩背後的歷史展開深刻的討論,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相互借鑑,長長見識。

“博古”是什麼?為何宋代人如此熱衷?又帶動了怎樣的收藏浪潮?

三、宋人熱衷於收藏,營造了一種怎樣的社會風氣?

1、出現了熱鬧無比的古玩市場,但也助長了一股歪風邪氣

古玩對於所有有收藏癖的人來說,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想要買到一件合心意的珍品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因為宋人都爭相玩起了收藏,所以使得古玩成為了有市無價的一種商品。

如果遇到了那種也非常喜歡搞收藏的高位人士,那麼稍微低級的人都會選擇花高價去買一件對方合心意的古玩,去討好對方以換取更多的利益。

那麼,古董出現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自然而然一代一代傳到當下的,另外一種就是盜墓賊們通過挖別人祖墳的方式偷盜出來的。因為古玩變得有市無價,所以,盜墓賊在宋朝的時候很是猖獗。

《鐵圍山叢談》記載:“世既知其所以貴愛,故有得一器,其直為錢數十萬,後動至百萬不翅者。於是天下冢墓,破伐殆盡矣。”

要知道古人是非常重視身後事的,地位越高的人,往往陪葬的物件就越多,但是為了發財就去挖別人祖墳,這件事情其實做的非常不地道,非常沒有公德心,雖然說盜墓賊在每個朝代都會有,但是宋朝尤其多。

這些盜墓賊盜了寶物之後去古玩市場賣錢,然後自己拍拍屁股走人。古玩市場確實變得越來越熱鬧,但是其實也助長了一股歪風邪氣。

“博古”是什麼?為何宋代人如此熱衷?又帶動了怎樣的收藏浪潮?

2、培養了一批古玩收藏家,人人愛收藏,人人搞研究

宋朝有不少的古玩收藏家,前面也說了,因為受疑經之風的影響,所以很多宋朝的文人士大夫一族都會有收藏古物的愛好。

我們所熟悉的歐陽修、趙明誠等更是個中高手,手上藏品十分多不說,趙明誠更是用他的作品《金石錄》向世人證明,他們搞收藏並不是在玩物喪志,而是在認認真真地做研究。

這些認真做研究的文人士大夫一族留下的各種文獻,算是為後人更清晰準確地瞭解歷史提供了一個比較精確的途徑。

而經他們手之後的藏品,有的可能是曾經“明珠蒙塵”,最後被人發現才實現自己作為一件古董的價值,有的可能來路不明,但是最後現身於世之後,為各個研究者們提供了研究素材,因此,越來越多像趙明誠一樣的人物因為古物收藏家的身份,寫出了很多為後世傳送的文章。

收藏的人多了,研究的人也就多了。

“博古”是什麼?為何宋代人如此熱衷?又帶動了怎樣的收藏浪潮?

總結:

收藏自古就有,但是在宋朝的時候成為了一種潮流,最後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收藏熱潮。不過當時的人們搞收藏完全就是帶有一顆鑑賞的心,為文學研究而做準備,而如今的很多人們玩收藏,又有多少人就是單純就因為自己有收藏的愛好呢?

很多都是抱有一種功利心在裡面,等著古董升值,然後賣一個好的價錢,與宋朝時的文人風骨真的是相差甚遠。


參考資料:


《鐵圍山叢談》


《考古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