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可能是因為從梵·高到達·芬奇,太多投影、資料拼湊的大IP已經讓人對“藝術展”心生戒備,要不怎麼會有朋友發短信這麼問呢?“畢加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開幕,103件原作,錯過這次可能很難在中國再見到這些作品了。

“你必須來看。”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看得懂的畢加索

很難想象畢加索(1881-1973)和齊白石(1864-1957)是差不多一個時代的人,20世紀波瀾的歷史造就了東西方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在應物象形、氣韻生動的藝術情境中成長起來的中國觀眾難以理解以顛覆和創造為訴求的西方現代藝術,而“畢加索——一位天才的誕生”恰好是一個契機,讓我們看到畢加索是如何一步步走上這條“看不懂”之路的。

展覽基於國立巴黎畢加索博物館的館藏,展出了畢加索創作生涯的前30年的重要作品,這是藝術家極為高產和富有創造力的一段時期,從1895年前後畢加索的求學時期,到1920年代的“古代主義”黃金時期,展覽貫穿了畢加索的藍色和粉色時期,並且通過眾多傑作,展現了他在原始主義和立體主義時期不同階段的創作。雖然“藍色時期”是畢加索藝術生涯早期非常重要的經歷,但是其寫實繪畫的作品似乎沒有給中國觀眾留下太多印象。如果沒有經歷過藝術專業的學習,這個時期的作品很難讓人與名聲大噪的立體主義畢加索聯繫起來。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古代石膏像素描習作》

拉科魯尼亞,1893-1894

紙上炭筆和黑色蠟筆畫

49x31.5cm

國立巴黎畢加索博物館

©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在早期的學習過程中,不得不提及展覽中的這張素描《古典雕塑石膏寫生習作》。紮實的學院功底是畢加索後來在繪畫上為所欲為的基底。對人體結構的深入理解,對空間感受的立體呈現,對素描塊面的高度概括……如果我們要了解一位“天才”是如何誕生的,就不得不看到他在這個領域中表現出的天賦。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自畫像》

巴黎,1901 年末

布面油畫

81x60cm

國立巴黎畢加索博物館

©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自畫像》是藍色時期的代表作,經典的畫面構圖,突出的人物特徵,瘦削的顴骨在大衣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突兀,畫面統一的藍色調子將主人公慘淡的人生推至眼前,只有臉上茂密的紅鬍子展示著他發跡之前堅韌的信心。

20世紀法國詩人阿波利奈爾對畢加索的評價是這樣的:“這位西班牙人和其他詩人、雕塑家和畫家相比,有著更為冷酷決絕的殺傷力。他的思考暴露在沉默之中。”我們能想象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藝術學生從西班牙到法國求學,滿懷抱負地冷靜觀察這裡的社會生活,我們不妨結合畢加索後來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功,來想象這個青年人在這個時候的處境,冷靜而深入的思考為後來爆發式的藝術創作積蓄了無限的能量。

看看一百年前怎麼畫

“藝術”在中國大地上被口口相傳不過是近十年以來的事情。而新世紀以來高度發達的工業化進程培養了觀眾對高分辨率、精細畫面的審美趣味,而對於繪畫來說,為什麼畢加索在畫面上“隨意”塗抹就能被視作經典?特別是哪些小格子的“立體主義”作品更是令人費解。

人們總是分不清“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的區別,作為現代藝術的開創者,看看畢加索的真跡能讓我們對“繪畫”這個品類有全新的認識。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自畫像》 巴黎, 1906 年秋

布面油畫

65x54cm

國立巴黎畢加索博物館

©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今天看畢加索的繪畫是“粗糙”的。展出的很多作品保留了油畫內框原始的裝裱, 四周幾個摁釘將畫布固定在框上的做法在早已經被藝術家放棄,現在我們用釘槍固定畫布其變得平整。在畫面上,我們更是看到一個狂躁的畢加索。對於觀眾來說,在畢加索如此豐富的藝術經歷和感情逸事當中,為什麼選擇這樣一張《自畫像》作為展覽海報似乎難以理解,這恰恰是一個“天才”誕生的重要轉折,這張畫於1925年的自畫像標識這一個天才的誕生。

我們將目光鎖定在畫像的鎖骨和脖子上,畢加索捨棄掉了真實的身體結構將鎖骨連在一起,他把脖子概括成一個標準的圓柱體而捨棄了肌肉的變化(看看前面的石膏素描)。在“粉紅色時期”的尾聲,畫面上的筆觸變得隨意而暴躁,背景往往沒有被塗滿而筆觸突兀——

因為在這個時期的作品中,畢加索追求的是表現對體積的理解,畫面的美感與這個目標根本沒有關係,也就不是他所要顧及的細節。這是他的繪畫從“寫實”到“創造”的標識,也正是繪畫從以“畫像”為目的的古典主義向以“表達”為目的的現代主義藝術的轉型。

畢加索在中國

中國觀眾對畢加索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從小學語文課本上的課文《和平鴿》開始,畢加索早已化身藝術的使者,帶著愛與和平沁潤了幾代人的心靈。而在小學課本之後,名揚世界的現代主義藝術大師,立體主義的畢加索似乎與中國人的審美格格不入——割裂的形體,扭曲的造型,兒童畫般的樣式將人拒之千里。中國的公共收藏中有畢加索的作品,但是不多。1996年,德國收藏家路德維希夫婦捐贈給中國美術館89件現當代藝術作品,其中包括4件畢加索,3件油畫和1幅水墨畫,都是晚年成熟時期的精品力作。作為中國美術館的重要館藏,這批作品已經在上海、廣州、成都、南京、武漢 等地巡迴展出多次,畢加索也在中國各大城市亮相。畢竟展覽的機會太珍貴,即便他是全世界最貴的藝術家,中國觀眾還是不能通過短暫的相遇理解一個完整的畢加索。要是我們把吃不慣沒吃過的東西用在視覺經驗的領域,可能比較有效地解釋為什麼中國人很難真正地喜歡畢加索成熟時期作品的原因。

為什麼要來看畢加索?因為這次展覽展出的103件作品恰恰是畢加索從求學到繪畫成熟,逐漸從寫實繪畫進入立體主義探索時期的作品。走進展廳,我們甚至在展覽中看到一個平易近人的畢加索,從樸素的畫風中我們幾乎能感同身受一個藝術學生的謙遜和真誠;在他藍色時期的油畫中,底層人民的精神面貌在樸素的畫面中被凸顯;在向立體主義轉型的過程中,明確的繪畫線索一步步推導而來,藝術歷程顯而易見。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兄弟倆》 戈索爾,1906 年夏

紙板水粉畫

80x59cm

國立巴黎畢加索博物館

©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彈曼陀林的男子》 巴黎,1911 年秋

布面油畫

162x71cm

國立巴黎畢加索博物館

©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習作》

1920

布面油畫

100x81cm

國立巴黎畢加索博物館

©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UCCA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細節豐富的展覽,展覽的空間由阿德里安·卡迪(Studio Adrien Gardère)工作室專門設計,一組半開放式的盒狀空間,使展覽各章節主題得以錯落有致地呈現,6個板塊明確地展示了了畢加索創作在不同時期的遞進,“天才誕生”的過程一目瞭然。灰色的空間設計將展廳引入經典的情境,被放大的資料照片為觀眾提供了觀看作品的歷史背景。值得注意的是,UCCA在觀展的流程上做了充分的演練,排隊入場的時間都不會浪費,簡歷牆畢加索的一生為觀展做好鋪墊。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圖片由“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提供”


在展覽的開幕式上,國立巴黎畢加索博物館館長洛朗·勒邦說:“作為一個當代藝術機構,為什麼UCCA要在這裡辦一個畢加索的展覽呢?我想請大家思考這個問題。”答案不言自明,這是UCCA在展覽實力上的全面體現。價值連城的畫作對展示、運輸、安保、消防等多個方面都提出了非同一般的要求。所以舉辦如此重量級的展覽也是證明一個場館業務水平和設施完善的體現。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也許你已經有了答案。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畢加索的展覽值得去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