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广利被称为草包将军,看完他的生平战绩就知道了

提起李广利,很多人都会和李广混淆,这两个人可是完全不相干的,李广是贯穿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的三朝武将,他一生与匈奴作战,骁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一度让匈奴胆寒,被称为“飞将军”。而李广利则是因为妹妹李夫人的关系而被汉武帝重用,他虽然也是身为将军,但是跟李广相差甚大,他战绩平庸,军事才能薄弱,且治军无术,与匈奴打仗成绩平平,而且他最后惨败投降匈奴,还被匈奴杀死,算是他一生的耻辱了。

为什么李广利被称为草包将军,看完他的生平战绩就知道了

李广利雕像

李广利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李夫人的哥哥,也是协律都尉李延年之兄,李广利能被汉武帝看中,与他妹妹受宠有很大的关系,否则英明如汉武帝怎么会用如此一个无能之人作为国家的大将对外战争,当然也与汉武帝后期朝中无人有关。

众所周知,汉武帝前期在对匈奴作战上处于完虐状态,卫青和霍去病都是逆天的存在,打的匈奴无还手之力,而李广虽然年老,也有着很强的威望。而在汉武帝后期,李广自杀,李广之子新星战将李敢也被霍去病射死,霍去病又是英年早逝,随着前106年卫青的病逝,汉朝竟然成了朝中无大将的状态。汉武帝急于用兵,只好把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拿来用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糟糕的决定。

首征大宛

前104年,汉武帝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带领数万大军远征大宛以夺取良马,结果还没抵达目的地,就已经死伤大半剩了几千人,李广利于是决定撤退。回到敦煌之后,士兵只剩下不过十分之一,往返花了两年时间却毫无结果,他写信给汉武帝说希望暂且撤兵,等增兵后再去。可想而知,汉武帝大怒,命人拦在玉门关,还说有军队入关立即斩了!李广利害怕极了,于是留驻在敦煌不敢入关。

为什么李广利被称为草包将军,看完他的生平战绩就知道了

二征大宛

第一次征大宛失败,汉武帝颇为不甘,目空一切的他认为如果连这样的小国都打不下来,大汉何以震慑西域?于是他命李广利二次出征大宛。这次的准备工作相当充分,全国都为之骚扰动荡,大量的粮食、兵器,以及十万头牛,三万匹马,数万头驴、骆驼都被带走服务军队,汉武帝还增派了十八万军队驻守在酒泉和张掖以备增援,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广利带着六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到达大宛时,军队只剩三万人了,李广利下令攻城,结果四十多天无法攻克,然而大宛城内臣民慌了,他们产生了内讧,把国王杀死,并拿出了好马和粮食来跟汉军和谈。最后李广利连内城都没有进入,就直接撤兵回来了,回国后,军队还剩下一万多人,军马一千多匹,带回大宛良马几十匹,将近五万人的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实在是有点虽胜犹败,得不偿失。汉武帝心知肚明,但是因为朝中无将,再加上想补偿已经死去的李夫人,就以远征路途太远为理由,没有责罚李广利,反而封他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

三征匈奴

安分了一段时间,战事再起,汉武帝壮志满怀,一心想将盘踞北方的匈奴赶尽杀绝,于是派李广利先后三次远征匈奴,不过李广利实在是让他太失望。

第一次征匈奴:李广利带领三万骑兵在酒泉攻打匈奴右贤王,杀死并俘虏万余,结果却被匈奴大军围困,差点无法逃脱,所带大军死亡十之六七,也就是损失了两万人左右,这是明显打输了。

第二次征匈奴:次年,李广利又率兵十三万与十万匈奴军队交战,结果久战不下后匆忙撤军,在后备部队的掩护下才回国。以多战少还仓促撤退,这也算是输了,不过因为军队损失不大,不算太丢人。

第三次征匈奴:前90年,匈奴入侵汉边境,掠杀边民,汉武帝命李广利率七万人出击匈奴。起初,汉军兵强马壮杀伤匈奴很多,战至中途,汉朝长安发生巫蛊之祸,李广利的妻儿均遭囚禁。消息传来,李广利惊慌失措,乱作一团,他为了立功赎罪,一意孤行盲目挥师北上千里,深入匈奴境内以急切求得胜利,终于在杭爱山遭遇匈奴袭击,七万汉军全军覆没。

为什么李广利被称为草包将军,看完他的生平战绩就知道了

李广利兵败后投降匈奴,他留在汉朝的亲人全部被杀,而他一人继续在匈奴帐下屈膝求存,以为可以长久苟活于世,然而一年多后,匈奴单于便将他杀了用来祭神。

李广利的最后一战出师有利且胜利在握,然而他却孤注一掷,虽然与汉武帝囚禁他家人有关,但是他竟然拿七万汉家儿郎的生命来做赌注,最后导致失败。此战汉朝精锐部队损失殆尽,让已经六十七岁的汉武帝尤其醒悟,他停止了对匈奴的战争,且下《轮台诏》,其中对李广利出征匈奴之事表示悔恨,且调整了对西域的政策,他否定了部分臣子想要继续战争的想法,主张休养生息,安定生产,补充军备,一度产生了幡然醒悟,洗心革面的形象,汉朝的治国路线由“攻”变成了“守”,与匈奴的战争也进入了停滞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