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吃飯?總有一款家庭權利鬥爭在等你

無論是"幼兒園之父"福祿培爾,還是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都在強調孩子是一個整體,每個人都會經歷幼年,少年,青年,老年的發展歷程,不能脫離人的以往的歷史,來看待人在某個時期的具體行為和問題。


不肯吃飯?總有一款家庭權利鬥爭在等你

"比如一個青年人,在性格和行為習慣方面出現偏差時,人們常常會分析他在這個階段上出現的問題,而不會去回溯他在幼年,少年成長階段中缺失的東西。"


福祿培爾側重於從教育層面強調,而阿德勒更多的是從人格分析角度。


"如果我們想要理解兒童的某一特定行為,就必須首先了解其總體的生活史。兒童的每個活動都是他總體生活和整體人格的表達,不瞭解行為中隱蔽的生活背景,就無從理解他所做的事。"


這些話反覆提及,是因為在對待孩子時,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容易將注意力放在此時此刻的問題行為中,而忽略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在歷史中尋找原因。


在中國式的家庭中,尤其是幼兒階段,很多孩子都會有吃飯的問題,進食量不夠,挑食,偏食,一到吃飯的時候,全家緊張,如臨大敵,孩子吃飯甚至能夠成為家庭矛盾的導火索。

不肯吃飯?總有一款家庭權利鬥爭在等你

逼迫地喂,強迫地吃成為常用的手段,為了讓孩子吃口飯,可以邊看電視邊吃,邊玩邊吃,邊跑邊吃,邊追邊吃。


因為孩子不好好吃飯,家人之間相互埋怨,相互指責,有人要看中醫,有人送孩子推拿,有人說脾胃弱,有人說要做針灸。整個家庭被弄的雞飛狗跳,苦不堪言。


我曾聽一位母親說道,因為孩子不好好吃飯,比較瘦弱,每頓飯用餐前,將孩子需要吃的食物用電子秤量過,必須要吃到規定的克數,孩子才能下桌子。


有一次參加朋友聚會,同桌的小男孩吃了塊胡蘿蔔後,抬起頭驚訝的問,你們怎麼不表揚我,大家都愣了,他媽媽尷尬的說,孩子不愛吃胡蘿蔔,在家吃了胡蘿蔔,他爺爺奶奶會給他鼓掌。

不肯吃飯?總有一款家庭權利鬥爭在等你

孩子吃飯的問題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吃飯的問題。除了少數真的是因為身體,病理原因,絕大多數是養育方式的問題。


有些是錯誤的餵養方式——沒有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有些是因為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父母與祖父母輩養育理念的差異,家庭成員彼此之間的矛盾累積,歷史積怨,過節;

有些是因為父母過於權威——不允許孩子選擇,強加主觀意志(每個成年人都"挑食",只是不知罷了)

有些是則是過於溺愛——過分關注孩子,特殊化;


本來吃飯、睡覺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在良好的餵養方式下,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吃飯是自然而然的方式。但是在有些家庭中,因為種種原因,孩子通過吃飯來表達自己個人意願,甚至用不吃飯作為反抗成年人意志的表達方式。


不肯吃飯?總有一款家庭權利鬥爭在等你


這個時候不僅僅是吃飯本身,而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這表明孩子產生了自主意識,需要表達自己,是成長的一部分,應該予以接納;同時也需要回顧一下以往教育過程中是不是存在不容置疑,不允許孩子表達意願的情況,被抑制住的意願沒有機會表達,只能通過吃飯——這種你強我不得,迫我不得的事情,來充分彰顯其自主權利。


對於年幼的孩子,他不會理解自己的行為,又無法隱藏真正的自我,我們只能通過行為力來了解他們內心真實的需求,即便父母歇斯底里的質問孩子,你為什麼不吃飯,你為什麼不睡覺,你為什麼說不知道——孩子不會給你答案,他一定是茫然地,驚恐地,淚流滿面地看著你,希望父母不要生氣,然後抱抱他。


不肯吃飯?總有一款家庭權利鬥爭在等你


孩子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也未必是故意這樣,他的行為和主觀意識可能是相互背離的,他很可能只是希望父母高興,卻把事情弄的"一團糟"。父母或者養育者需要很謹慎的評價孩子的行為,並且懷有極大的同情,耐心和保持客觀才能認識到這種背離,從而更加理解孩子的行為,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不肯吃飯?總有一款家庭權利鬥爭在等你


孩子不吃飯,注意力不集中,粗心,拖延症等問題也是如此,問題存在於當下,但是原因卻在過往。如果不能意識到這點,就容易被眼前的問題所困住,產生情緒和矛盾,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