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觀歷史,農民起義農民多半成炮灰,最終得利者是誰?

公元前209年,隨著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怒吼,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舉兵反秦,拉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序幕,如同在秋天的草原上放了一把火,起義瞬間席捲全國,那個不可一世,而要萬世一系的大秦帝國轟然倒塌。

遍觀歷史,農民起義農民多半成炮灰,最終得利者是誰?

如果說要對此次反秦起義運動作個總結,從最底層農民的角度來說,這是場完全失敗的戰爭,農民真正作為主角為自己而戰的時間很短,起義後僅僅6個月時間裡,吳廣、陳勝先後被殺,真正意義上的農民起義失敗了,農民在這之後的戰爭中一直充當著炮灰的角色。而諷刺的是,期間趙、齊、燕、魏等原六國貴族打著恢復六國的旗號,先後自立為王,農民起義軍自此淪為新舊貴族爭權奪利的工具,境遇悲慘至極,這種情況到了楚漢爭霸時期愈加慘烈,楚霸王項羽是楚國貴族,漢高祖劉邦本來就是秦朝的官吏,這兩人一個是貴族,一個是官僚,不管誰最終掌握政權都不會給農民帶來任何政治和經濟地位的提升。

遍觀歷史,農民起義農民多半成炮灰,最終得利者是誰?

東漢末年,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鉅鹿張角頭扎黃巾帶著千萬貧苦農民向著腐敗的官僚和貴族舉起了長矛,開局很輝煌,但很遺憾,結果很慘淡,起義以失敗告終,農民起義軍不僅沒能推翻舊官僚和貴族,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反而成為眾多新貴族崛起的墊腳石,最終天下一分為三,三國混戰直到三家歸晉,戰事不絕,農民可謂“被驅不異犬與雞”,人口從5000多萬減員到不足1000萬,後起的世家大族司馬氏最終取得天下,依舊沒農民什麼事。

遍觀歷史,農民起義農民多半成炮灰,最終得利者是誰?

隋末瓦崗農民起義,吹響了反隋的號角,煌煌大隋王朝很快走向滅亡,但作為隋朝末年最大的一支農民起義軍,並沒有堅持多久就被鎮壓,最終卻成為了李淵建立大唐王朝的刀子,李淵不單是舊隋官僚,還出身當時的世家大族隴西李氏,最終得利的依舊不是農民。

遍觀歷史,農民起義農民多半成炮灰,最終得利者是誰?

明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最終推翻了明王朝,但是很快被舊明官僚吳三桂聯手滿清政權所鎮壓。均田免糧,一個對農民而言非常友好的口號,可惜,李自成們腐化的太快,完全忘記了其初衷。

遍觀歷史,農民起義農民多半成炮灰,最終得利者是誰?

清末,書生洪秀全在廣東金田登高一呼,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反清戰爭,史稱“太平天國”運動,關於這場農民戰爭的對錯至今爭論不斷,從打擊腐敗政權的角度來講,它具有進步意義,而從對後世的影響來看,只能說這是場悲劇,更是一場鬧劇。

遍觀歷史,農民起義農民多半成炮灰,最終得利者是誰?

說它是鬧劇是因為,起義軍從上到下腐化的太厲害,迅速蛻變成了跟滿清一樣的腐朽的統治階級,甚至猶有過之;說它是悲劇是因為這場戰爭不僅直接導致中國人口減員超過7000萬(有說超過1億),東南財賦之地淪為廢墟,民生凋敝,國力大損。還帶了更惡劣的影響-軍閥割據,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清廷虛弱無力,各地方勢力乘機而起,從東南各省互保發展到最後,中國版圖被軍閥割據,混戰不休,正應了張養浩的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自古農民起義,最終受苦的還是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