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渾水機構財務造假事件升級 10萬億在美中概股“回家”慾望強烈

受渾水機構財務造假事件升級 10萬億在美中概股“回家”慾望強烈

財務造假,一直是投資人乃至全民關注、厭惡、譴責、唾棄的焦點,但是全世界的財務造假仍時有發生。關鍵是被投資人利慾薰心的結果。

今年以來,由瑞幸財務造假被美國渾水機構暴光後,愛奇藝等中概股也被疑似財務造假,引起美國證券業高度關注。

美東時間4月22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傑伊克萊頓(Jay Clayton)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因為信息披露的問題,他提醒投資者近期在調整倉位時,不要將資金投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此前一天,克萊頓和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主席William Duhnke III,以及SEC首席會計師Sagar Teotia、SEC公司財務部總監William Hinman 、SEC投資管理部總監Dalia Blass等多位官員聯合署名發佈了一份公開聲明。聲明稱,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美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包括了越來越多新興市場或在新興市場有重要業務的公司,但這些投資蘊含了大量的風險,但美國證交會能做的措施有限。聲明再次提及了PCAOB由於無法檢查中國公司審計文件問題導致的高風險問題。

相應中國證券監管機構也譴責財務造假,並重申中國對財務造假的嚴歷打擊的決心

4月24日證監會發文《證監會嚴厲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

上市公司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披露信息是證券市場健康有序運行的重要基礎。財務造假嚴重挑戰信息披露制度的嚴肅性,嚴重毀壞市場誠信基礎,嚴重破壞市場信心,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是證券市場“毒瘤”,必須堅決從嚴從重打擊。2019年以來,證監會立足於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總體目標和服務實體經濟的工作要求,強化協同,嚴格標準,優化機制,嚴厲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已累計對22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立案調查,對18起典型案件做出行政處罰,向公安機關移送財務造假涉嫌犯罪案件6起。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國內上市因造假犯錯的處罰相對要輕些,而在美國上市財務造假,不僅企業面臨退市,而且面臨鉅額賠償,搞得企業“家破人亡”。

更為令人擔憂的是,一個企業的財務造假,還連累多家企業受難。

受渾水機構財務造假事件升級 10萬億在美中概股“回家”慾望強烈

美國證監會主席的中概股風險警示,引發了軒然大波,令多家明星中概股股價承壓、大跌。截止4月23日美股收盤,唯品會、嗶哩嗶哩、拼多多等股價跌幅均超過5%,阿里巴巴跌幅亦超過2.2%。

一夜之間,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全部“風聲鶴唳”,不禁令人想起2010年的中概股造假風波,綠諾科技、中國高速頻道、東南融通等一批中概股因財務造假被集體做空。

其中,綠諾科技從被渾水質疑造假到退市僅用了23天,“中國概念股”也被推到風口浪尖上,此後更是開啟了一波中概股退市高潮,2011年多達30只中概股退市,此後的三年退市數量均超過30家。

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2005-2019年底,從美國摘牌、退市的中概股累計達272只,已經超過目前仍在美股交易的中概股總數。

美股歷來都是中資股最主要的上市地之一。據Wind數據統計,截止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數量為248只,總市值合計高達154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達109015億元)。

其中,阿里巴巴、中國移動的總市值超過千億美元,32只中概股的總市值超50億美元,另外多達108只中概股的總市值不足1億美元,兩極分化較為嚴重。

2010年至今,已有多達49家美國上市的中概企業的董事會收到一或多買方的私有化要約。而這背後主要有2方面的原因:

首先,國外投資者長期以來都對中概股抱著“不信任、質疑”的態度。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商業模式無法完全理解,當中國新經濟企業高速增長時,外國投資者經常會有一種”快到不敢相信“的質疑,導致中概股經常被質疑財務造假、做空。

另外,美國市場對中概股的估值非常吝嗇,長期以來,中概股指數不僅全面跑輸納斯達克,更是大幅落後於A股的創業板指數、MSCI中國指數。

其中,在美上市已久的京東、百度、網易、攜程、愛奇藝有更大幾率成為下一批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中概股。

至暗時刻!超70%中概股破發

2020年2月以來,美國資本市場出現前所未有的動盪,另外疊加瑞幸咖啡的造假風波,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回家”的慾望愈來愈強烈。

4月15日,聚美優品(JMEI)宣佈完成私有化,正式從美國紐交所退市,也成為2020年第一家退市的中概股;

短短2天后,暢遊(CYOU)也宣佈,完成私有化,正式成為搜狐全資子公司,將從納斯達克退市,是繼完美世界、巨人網絡、盛大遊戲第4家從美股撤退的國內遊戲企業;

另外,4月20日晚間,58同城(WUBA)也宣佈,董事會已成立特別委員會,對月初收到的私有化要約進行評估;

…...

截止目前,仍在美股上市交易的248只中概股的最新收盤價,超過70%已跌破發行價。

在此背景下,一些計劃赴美IPO的國內企業開始“打退堂鼓”。例如早在2019年四季度已提交IPO招股書的優客工場,至今都毫無音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